《汉字阐释十二讲》:汉字与汉字文化的阐释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汉字阐释十二讲》:汉字与汉字文化的阐释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2024年05月29日 09:43 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汉字阐释十二讲》李守奎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曙光。汉字让中国的历史不间断记录成为可能。从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就有了不间断的历史记载,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前一朝代灭亡了,相继的朝代能为其修史?二十四史能绵延不绝?汉字是最重要的“技术”保障。我们今天的学者阅读出土的汉代早期的古书文献,文字上几乎没有太大障碍,读清朝文献就更不成问题。因为汉字,我们的历史记载是贯通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般认为儒学是思想文化的代表,京剧是表演艺术的代表之一,但它们都传而不统。汉字是传到今天、统到现在、跨越了传统与现代分界的一种符号载体。

汉字凝聚中华文化向心力

汉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历史上的胡汉之分,在文化而不在种族。历史上“汉族”的形成过程就是民族融合的过程。

新石器时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分布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共同创造中华大地的辉煌。它们是怎么凝聚在一起形成共同的文化?原因很多,但一定与文字产生密切相关。具有凝聚力的“中国”二字,早在西周早期的何尊上就已经出现了。在其后的历史中,民族不断融合,分裂之后是更大的统一,分久必合是历史的趋势。不论如何改朝换代,主体文化一直传承不绝。

历史上农耕的汉族在军事上往往不能抵御游牧的外族,但由于文化的先进性,一旦被外族认同接受,就会形成更大的文化共同体,民族的融合使得汉族日益壮大,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

中国文化是一种内倾的文化,求融合而不事武力扩张。形成这种凝结的文化有种种原因,其中汉字是其核心要素之一。当国家危亡之时,文化共同体的认同感就更加强烈。在抗日战争初期亡国论甚嚣尘上的时候,有识之士的自信就是“中国文化不灭,中国就不亡”。

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经济之振兴、军事之强大,更重要的是文化之自信、民族意识之自觉。汉族是中华民族之一员,汉字是众多文字之一种。在这个民族共同体里,汉字能发挥什么作用?该发挥什么作用?这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汉字是民族融合的黏合剂,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向心凝聚力。汉字是表意文字系统的典型代表,是自源、古老的表意字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古典文字。汉字历经几千年发展,产生了很多变化,但其平面与层级结构不变,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不变,超方言、超语言的功能不变。

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在中国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汉字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核心,不断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交流、融合,与中华民族一道发展。

“汉字阐释”学科化

“汉字与中国文化”这门课程在清华大学以“强基计划”落实为节点,分为两个阶段。2017年秋季开始到2020年春季是大类招生课程中的基础课,目的是展示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从2020年秋季开始,清华大学日新书院落实“强基计划”,“汉字与中国文化”也纳入基础课程系列,课程需要讲学理,讲方法,进行学术训练,所以课程的重点调整到“汉字阐释”上来。

汉字构形复杂,历史悠久,尤其是早期汉字蕴含着很多文献没有记载的文化信息,可以从文字学、文化学等不同的角度充分阐释,这是“汉字与中国文化”成立的前提。汉字如何阐释?自《说文解字》以来,汉字阐释一直在延续。现代学科体系建立之后,汉字阐释很难说形成了学科或学科方向,理论与方法都存在重大缺陷,很难纳入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系统。我与同学们一起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期望逐步建立起汉字阐释的理论,探索可操作的阐释方法。

这部教材为什么不直接以“汉字与中国文化”为名?我先对汉字文化、汉字阐释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谈谈个人理解。课程名称“汉字与中国文化”是在特殊背景下形成的,这里的概念有汉字、文化、中国文化,每一个都大到难以把控。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都是文化。狭义的文化特指精神财富。探讨没有文字之前的人类精神世界,只能根据各种遗存。文字产生之后,人类可以把思想观念直接留在物质载体上。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所创造的语言、社会、习俗、观念等方方面面构成的文化整体面貌。

中国文化像一头大象,对文化的探讨大都像“盲人摸象”,摸到的每一部分可能都是真实的,但据此判断什么是大象就是片面的、不真实的。我们这里从汉字的角度探讨中国文化也只能摸到一角。

对研究者来说,中国文化有其无限的丰富性,汉字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汉语大字典》收录五万六千多字,而出土文献中还在不断出现字书未见字。“汉字与中国文化”只能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当研究对象没有明确的范围边界,很难学科化。

从传统的汉字说解到汉字阐释学的提出,汉字与汉字文化的阐释逐渐发生着质的变化。重在学理与方法的“汉字阐释”可以成为一个突破口。作为教材,汉字阐释既可以是知识的叙说,也可以是学术研究的引导,还可以是汉字文化的普及,可以各有侧重,但彼此并不对立,可相互贯通。

(作者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汉字阐释十二讲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