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是5月22日,22名苏州老知青代表上山下乡55周年重返第二故乡——连云港南云台林场,在林区道路上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当年他们充满豪情壮志的歌。在激情豪迈的歌声里,他们寻觅青春记忆,追忆难忘岁月,也见证了第二故乡的发展与进步。
合影留念
座谈交流
1969年3月,280余名苏州知识青年,从姑苏江南,来到了黄海之滨的连云港,与南云台林场职工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一干就是10年,把一生最保贵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了这里,南云台林场的33个山头,3.2万亩森林里的每一棵树都记录了他们当年的苦与累。
参观
参观
高高的楸树林,见证峥嵘岁月
当天下午,老知青们来到东磊延福观停车场,刚下车,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目不暇接,映入眼帘的一棵棵参天大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勃勃生机。由然而生的亲切感,让他们迫不及待,老知青们忘记了旅途的疲劳,纷纷来到了延福观东侧的楸树林。
这时,只见一名老知青上前抚摸着一棵硕大的楸树,情不自禁地说,“这一棵是我当年栽的。”在他的举止中,仿佛当年战天斗地,绿化荒山的战斗场面又在眼前呈现。
集体合影留念
抚摸当年亲手种下的树
一排“知青房”,见证当年苦和累
在车沿着沙僧路向林区纵深驶去,途经“牯牛蛋”十字路口时,一排老旧翻新的知青老房吸引着老知青们,他们来到知青房处,扶摸着墙上的每块石头,昨天的往事仿佛又在眼前。
“1969年3月我们来到林场,被分配到当时的二连,也就是现在的牯牛蛋。刚来时,由于没有房子住,我们就住草棚,后来为了解决住房问题,我们在老职工的带领下,开山劈石,垒土筑墙,建起了这排房子,当搬进来住时,那别提有多么高兴,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老知青冯曾英说。
抚摸当年亲手种下的树
走在当年战斗过的山林
葱茏的“知青林”,见证当年的汗和泪
在糯米花阁沿步游道一路向西至九龙栈道的山坡上,一排排整齐有序的知青林映入眼帘,老知青们望着一棵棵高大的火炬松,不约而同地上前抚摸着眼前的每一棵树,随后又蹲下摸摸树下梯田上的石头,仿佛当年垒土造田,绿化荒山的火热场景又在眼前呈现。
“当年山上没有土,我们就从山下挑土上山,刨塘栽树时,我们挥舞着铁镐,一镐下去,火星四溅,震得两手发麻,手上的血泡也一个挨着一个。为了保证栽好的小树苗成活,我们每天都要到山坡下挑水、抬水上山,连续要浇十来天,即使肩膀磨肿了也要咬着牙干,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那时我们也曾哭过,毕竟我们才十七八岁。”老知青张卫强深有感触地说。
在九龙栈道边,老知青们仰望着一排排整齐高大的火炬松,久久不愿离去,心里由衷地感叹,当年吃的苦,流的汗和泪,值得。看,那满目葱茏的松林枝叶,在风的吹拂下,不停地摇摆,似乎向远方来的“家人”招手致谢。
与当年的住过的“知青房”合影留念
美丽孔雀沟,让他们连称“了不起”
在孔雀沟景区,老知青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万年山花海,徒步于景区的步游道,沿途的美景让他们目不暇接,糯米花阁、新建栈道等一步一景让他们连称第二故乡“了不起”。
在孔雀沟林产品产示中心,琳琅满目的林产品让老知青们更是眼前一亮,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下出彩的第二故乡。“不可否认,一直以来,南云台林场的广大职工,秉承当年广大知青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林场精神为己任,保护和发展绿色生态,建设美丽林场,取得了可喜成绩。”南云台林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孟凡燕说。
55年前,风华正茂的知青前辈们,为了第二故乡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南云台林场能有今天发展变化,与广大知青前辈当年奋战密不可分。当然,55年时间,知青们与林场广大职工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斗志与豪情,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55年前,我们这群来自南方的知青,在这片沃土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我们的血液里早已融进了林场的山山水水,如今看到我们的第二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愿我们的第二故乡今后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丽。”老知青代表顾兆义慷慨激昂地说。
“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那个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5月24日,依依惜别时,老知青们不约而同地唱起了这首歌,他们不想说再见,他们会把南云台林场、把连云港这个“第二故乡”,永远铭记在心头。
通讯员 王三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盛媛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