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李政道家教如何?这些科学家国学家文艺家带来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

杨振宁李政道家教如何?这些科学家国学家文艺家带来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
2024年05月27日 19:50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杨振宁与他父亲是美国大学校友,教育轨迹极为相似;李政道小学和中学都因战乱辍学,23岁却成“神童博士”。同为华人首获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的家教如何?那个年代,科学家以及国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法学家、教育家们对今天家长带娃有何启迪?

27日,由上海家长学校组织国家开放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福利会、上海开放大学总校及分校等专家学者编写的《中国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6卷本首发,带来80多位不同领域大家的家风、家规、家教,来看看“别人家”如何言传身教。

2021年5月14日,杨振宁(中)、杨振宁夫人翁帆(左)和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在捐赠仪式上。新华社照片2021年5月14日,杨振宁(中)、杨振宁夫人翁帆(左)和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在捐赠仪式上。新华社照片

【慢慢来,不要着急】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在他出生一年后便留学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1928年学成回国,被厦门大学聘为教授;后来杨振宁1945年赴美留学时,也正是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杨武之归国见到5年未见的儿子,发现他聪明懂事,非常高兴。父亲教给他来自西方的学科知识,比如用大球小球来模拟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以及英文字母“abcde”,还有一些我国古代算术问题,比如“鸡兔同笼”和“韩信点兵”。

“我九、十岁的时候,父亲已经知道我学数学的能力很强;到了十一岁入初中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显示出来。”对于儿子的这份天资,杨武之早有察觉,但并没有拔苗助长。杨振宁曾对此深有感触:“父亲书架上有许多英文和德文的数学书籍,我常常翻看。”从《数论》到《有限群论》,“因为当时我的外文基础不够,所以不能看懂细节。我曾多次去问父亲,他总是说‘慢慢来,不要着急’,只偶然给我解释一两个基本概念。”

这一卷的作者、上海开放大学文学教育系主任洪彦龙认为,杨武之这种“慢慢来,不要着急”的教育思想,正是杨振宁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石。杨振宁也回忆父亲说,“回想起来,他当时如果教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在杨振宁初一初二之间的暑假,父亲请历史系大学生教杨振宁《孟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2016年11月28日,李政道研究所成立仪式暨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国际科学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 本报记者 海沙尔 摄

【文与理,尊重孩子选择】

据李政道的儿子李中清回忆,他的父亲从事物理学其实是很偶然的。那个时候正值抗日战争,还在读小学的李政道被迫辍学。某天遇到敌机轰炸,他跟着大家躲在防空洞里,有人遗留下一本物理教材。年幼的李政道正巧看到,随手翻看,便激发了他对物理学的兴趣。

事实上,生于上海的李政道,中学也未能顺利读完,却能在高考中考入浙江大学,可见其天赋异禀。大二那年,大学因战乱停课,李政道辗转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并毛遂自荐,跟随吴大猷教授学习。结束大二学习后,年仅20岁的李政道被导师推荐赴美深造。他虽未大学毕业,但还是通过重重考核,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入校第三年,他便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与父亲文理不同道,李政道长子李中清虽然也是攻读美国芝加哥大学,却是一位历史学博士。他是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倡导者,也是将社会科学的计量方法应用于分析历史数据的先行者。他和研究组把历史和当代的档案资料、社会调查、家谱、碑铭及口述历史联系起来,创立了从18世纪一直延伸到21世纪的大规模个体数据资料,在世界上数一数二。

作者洪彦龙博士认为,李政道继承了父亲的教育理念,并不是“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型的家长,而是对孩子的发展抱着宽和的心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做而不述”,“温而厉”】

比起其他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大家,书中所涉及的陈建功、苏步青、华罗庚、吴有训、童第周、杨振宁、李四光、竺可桢、王淦昌、钱学森等科学家往往“做而不述”。而家庭教育方面,洪彦龙表示,近现代科学人在教育子女时,都会要求他们心怀正念、善良包容,在科学研究上他们又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甚至常常会给人以严厉的感觉。“这种‘温而厉’的境界,恰恰是他们家庭身教的最好例证。”

在《中国近现代名人家庭教育启示录》编委会主任王伯军看来,从1912年到1949年,这是我国家庭教育近现代转型的成熟期。这一时期,随着对西方幼儿教育思想、制度及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国内家庭教育思想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使得家庭教育的目的、作用、内容和方法等,都显示出鲜明的近现代特征。

王伯军认为,从发展趋势来看,自1840年以来中国4个阶段家庭教育转型呈现的大方向,正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两个转变:其一,从注重孝道、尊重长辈和家族的传统规矩,向更加关注子女的个人发展和自由意志,注重理性思维和科学知识的转变;其二,从传统的权威教育,向自由、平等和科学的教育转变,同时提倡男女平等和尊重个体差异。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当天,三卷本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丛书》也首发问世。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在上海家长学校成立前后的这些年,上海开放大学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合作,迄今已出版以15个套系为主的家庭教育书籍82部。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题图说明:“家风·家教·家训”系列丛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杨振宁 李政道 家庭教育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