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 如登如磐——记第四届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徐如人

高山景行 如登如磐——记第四届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徐如人
2024年05月27日 10:29 吉林日报

一个人能用一辈子做一件事,那这件事一定是难如登山;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那一定得有坚如磐石的意志。徐如人做的就是这样的事。

说起我国的“无机合成化学”学科,就必须要提起一个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如人。他是我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奠基人,水热合成化学的开拓者,更是他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分子筛的结构设计方法与定向合成路线,为我国及国际上分子筛与多孔材料科学与应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近日,为了向这位毕生致力于我国化学科研事业、成就卓著、为中国化学会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资深化学家表达敬意和褒奖,中国化学会将面向我国化学工作者设立的最高奖项——“终身成就奖”授予了徐如人院士。作为一名在科研一线坚守70余年,胸怀祖国、勇为人先、严谨治学的老科学家,这份至高的荣誉得之不易,更当之无愧。

5月25日,记者见到了已经92岁高龄的徐如人院士。老先生热情地拿出产自家乡浙江的枇杷果,亲自招呼大家品尝,生怕漏下一个人。清瘦的脸庞带着让人温暖的笑容,矍铄的精神状态让人忘记了他的年龄。对于不久前获得的这份荣誉,徐老微笑着谦逊地说:“我没做什么,这就是我的工作。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还想继续做更多的事。”和蔼可亲的态度,质朴的话语,让人肃然起敬。

当我们坐在徐老身旁,隔着岁月的距离,追随他回想逝去的时光,搜寻那些点点滴滴,依然能看到信念的光辉熠熠闪耀。

1952年深秋,从小在浙江长大的刚满20岁的徐如人从上海交大提前毕业,心怀着报效祖国、建设边疆的热情,只身来到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任教。这样的举动不是一个青年人的一时冲动,而是经历了家国破碎、颠沛流离,深深明白一个强盛的祖国有多重要后的坚定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祖国最需要的事儿!而这件事,他一做就是一辈子。

那时的化学系条件十分艰苦,但对徐如人和他的同事来说,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没有实验室,他们就清理出堆满杂物的地下室做实验室;没有实验设备,就自己亲手做,用木板条搭建实验台,用墨水瓶制作酒精灯,用水桶做上下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化学系首届学生的第一堂实验课如期开课了。

1953年,徐如人在无教学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仅在关实之教授的指导与自己的准备下,第一次走上了讲台。对于教学的重视,徐如人在化学系是出了名的,不论是“普通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现代化学基础”,还是“无机合成化学”,每一门课他都力求让每个学生能弄懂弄通。为了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他经常与其他专业的老师进行探讨、请教、试讲,根据学生学情设计个性教案。从教几十年,他讲的十几门课从不与别人重复,都是自己的原创课程。

艰苦的工作环境,还有对东北气候的不适应,都没能动摇徐如人坚韧的心。对于很多人的不解,每一次他都会坚定地回答:“我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个人得失、条件是否艰苦,我并不会在意。”

徐如人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文革”下放期间,他利用当地蕴藏丰富的石英砂与纯碱,和工人们焊接了一个180立升的水热反应釜,用它来生产水玻璃,这几乎是我国用土法制成的第一个加压水热反应釜,也是他从事水热合成化学的开端,更支撑了我国早期石油加工工业的兴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徐如人带领学生们在国际上率先就发展分子筛科学中的三个重要基础问题开展了最为系统的研究,包括创建新合成路线、开拓新型分子筛,系统研究分子筛与微孔晶体的晶化机理、特定结构分子筛的设计与定向合成。特别是关于特定结构分子筛的设计与定向合成,徐如人是这个科学问题在国际上的首位提出者,引领并推动了国内外功能材料的分子工程学这一前沿科学领域的发展。

在徐如人看来,做科学研究要高瞻远瞩、敢为人先。对于这一点,他的学生于吉红院士深有感触。“徐先生经常说,做研究一定要瞄准最前沿、占领制高点,要超前想到别人还没想到要做的事情,徐先生的话为我做科研提供了非常好的启迪。1998年,我从日本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国,和徐先生一起从事功能材料的定向设计合成,这是一项充满巨大挑战的科研。当时分子筛研究正处于瓶颈低谷期,热点材料的陆续出现让很多人放弃了分子筛这一传统材料的研究,但徐先生毫不动摇。为了找到分子筛的合成规律,徐先生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工作开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系统总结文献工作,在世界上创建了首个分子筛合成数据库。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我们在分子筛合成路线上独辟蹊径,在国际上较早地提出基于理论模拟、计算机数据挖掘和高通量实验相结合指导材料定向设计合成的新路线,发展了分子筛材料的合成方法学,成功合成出数种新型分子筛,实现了我国在分子筛拓扑新结构创制零的突破。”

70余年的岁月变迁,英姿勃发的青年变成了满头银发的老人,而在徐如人心中,不管岁月如何更迭,对化学世界奥秘的执着探索从未改变。在徐老家中客厅的展示柜里,一个个奖杯和证书无声地述说着主人付出的心血和奋斗的历程。几十年来,徐如人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分子筛终身成就奖、吉林大学终身成就奖……以及刚刚获得的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同时,他也笔耕不辍,不断丰富科学理论,著书立说,在分子筛化学和无机合成化学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知识体系,中英文版的《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等著作至今仍是化学人的学习宝典。

“科学家一是科研,第二就是要培养人。”在几十年的教学科研中,徐如人认为,人才队伍建设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本。多年来,在倾心投入科研的同时他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培养出了80多名硕士、30多名博士、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两位国家级教学名师,为我国化学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回顾往昔岁月,徐如人始终忘不了曾经带着他一起奋斗的老先生们,更时刻不忘传承和发扬先生们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科学家精神。2017年9月16日,吉林大学71周年校庆的日子,徐如人把他与爱人庞文琴教授一生的积蓄500万元全部拿出来捐赠给学校,设立“庞文琴、徐如人教育基金”,用来支持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这一度成为外界关注的热点,面对媒体,徐如人轻描淡写地说:“我够吃够穿,剩下的钱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在他看来,带领和扶持年轻人往前走,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虽已九秩高龄,但徐如人仍旧思维敏捷,一如既往地投入到他所挚爱的事业,思考科学前沿问题。如今,创立新兴学科——凝聚态化学,将化学学科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高度是这位92岁老人最痴迷的工作,由他和两位弟子共同完成的《凝聚态化学导论》一书也即将在国际上面世。

在徐老住所幽静雅致的庭院里,两株郁郁葱葱的李树傲然挺立着,枝繁叶茂,青涩的果实挂满枝头,待到果实成熟时,这里定会再次响起老先生与弟子们的欢声笑语。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李开宇

来源:彩练新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