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拿自己开刀的医生:《解放日报》历年报道中的邱蔚六院士

敢拿自己开刀的医生:《解放日报》历年报道中的邱蔚六院士
2024年05月25日 07:01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2024年5月24日16时08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卓越的医学家、教育家、科学家,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理事,全国先进教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交通大学荣誉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原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原院长邱蔚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活泼起来像个老顽童,工作中的邱蔚六则是严谨细致。他常常说,在教学医院工作要做到四个要点:医疗是基础,教学是根本,科研是灵魂,育人是己任。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这些使命。

翻阅历年来的《解放日报》,照片、文字中曾记载邱蔚六教授在医德、医术、带教等各时期的闪光点。以下节选摘录部分,先生虽已千古,但其从医、治学的精神将在后辈心中长存。

【1988年5月27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张锡泽、邱蔚六教授甘为人梯,精心培育新一代口腔医师,使一批三十多岁的青年主治医师脱颖而出,在开展各种方法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方面独当一面。图为邱蔚六教授在带领青年主治医师查房。

【1992年1月13日】

两公斤半神经纤维瘤从患者脸部成功卸下:市九医院写下国际医学史新篇章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为一位十九岁的青年农民成功地切除一颗国际医学史上罕见的特大面部神经纤维瘤,在人类医学史册上写下新的篇章。

这位来自江苏省六合县的青年农民,左面部挂着一颗重为二点五公斤、头颅般大小的特大神经纤维瘤,这颗硕大且布满血管的神经纤维瘤,不仅扭曲了他的容貌、遮盖了左眼,而且一旦瘤破血出将危及生命。

去年十二月,市九医院邱蔚六、王炜、冯胜之等国内外著名的口腔颌面外科、整复外科的专家走上了手术台。老一辈整复外科专家张涤生教授也亲临第一线。长海医院杨振群教授等也来到九院鼎力相助。手术整整进行了近十四个小时。

目前,这位青年农民正在康复之中。

【2006年4月27日】

“电视医生”进社区

昨天,全国首档健康类电视栏目、上海教育电视台《健康热线》迎来十周岁生日。

十年来,它坚守“专家品质、平民视角”的定位,不仅在荧屏上构筑起观众寻医问药的互动平台,还经常走出演播室,为群众送医上门,被申城观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电视医生”。

《健康热线》创办之初,把一流医学专家作为节目嘉宾定位的标准,邀请他们来到直播室,解答观众的咨询。在这样的理念下,吴孟超院士、陈灏珠院士、汤钊猷院士、张涤生院士、沈自尹院士、顾玉东院士、邱蔚六院士等相继来到节目中,在观众中引起轰动。

【2012年10月22日】

敢拿自己开刀的医生:记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邱蔚六院士

明天,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将迎来建院80周年。对名誉院长邱蔚六而言,2012年10月还有一重意义。本月,他也正好80岁。

或许是种缘分,这个自称“80后”的老医生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几乎同龄。他的确有些与众不同,敢做许多医生都不敢做的事,比如拿自己的身体开刀、试错,为的是知己知彼——了解病人的感受。

邱蔚六是个勇于否定自己的人,他并不以自己曾经实施的多次颌面部经典手术为傲。他觉得,这些当时具有创新和突破意义的手术,如今可能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他更是一个敢于拿自己开刀的人。邱蔚六满头白发,身高体壮,尽管年轻时当过运动员,一辈子却已“身经十刀”。从慢性中耳炎手术到坏死性胰腺炎手术,他因各种原因接受过大小10余次手术,其中有的手术他把自己当作了“实验品”和“活教材”。

邱蔚六指指自己的左耳,这里手术疤痕已看不见,却是他“以身试针”的见证。为了验证针刺麻醉的镇痛效果,邱蔚六说服同事为自己实施针麻手术,摘除耳前一个可摘可不摘的淋巴结。同事在邱蔚六手脚上的七八个穴位运针,半小时后开始手术,手术过程持续了十来分钟。

“切皮时稍微有点痛,能接受;缝皮时基本不痛;分离淋巴结时一碰到神经末梢,就像闪电一样地痛。”邱蔚六忍痛归纳了“飞刀法”,就是在切皮时必须快,手起刀落一次过。这次亲身经历让他对口腔颌面针麻手术有了客观评价。最终,他和同事们总结出一套针麻手术操作常规,写入了《针刺麻醉》和他主编的《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中。

他说,不少外科医师常常忽略病人之痛。可是,只有自己患病后才能体会那“咬咬牙”、“忍一忍”是什么滋味。在自己腹壁切口疝手术后,全麻将醒之时,他禁不住疼得要从床上跳下来。此后,邱蔚六总对同行宣传手术及术后镇痛的必要性。“神农遍尝百草,那可是冒生命危险的,我动的只能算是小手术。”在他看来,医生尝尝“皮肉之苦”是常事。早在做医学生时,他因自己智齿位置不佳,就贡献出一个“试教”机会,让其他学生分两次来拔牙,上下两颗智齿统统报销了。

【2018年9月8日】

新一届“上海市教育功臣”邱蔚六:甘为人梯 下自成蹊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荣誉讲席教授,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主任医师,邱蔚六从事医、教、研工作60余年,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

邱蔚六说:“修身的要求应具体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除了做人外,一个人还必须具有三心:爱心、上进心和事业心。”这是他自拟座右铭的由来,也是他给学生做出的最好表率。

改革开放建立学位制度以来,除本科生教学外,他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70余名。40余位博士中大多已成为新一代的博士研究生导师。至今,86岁的他还带着博士研究生,还为本科生上“口腔医学导论”,为研究生和科室做学术报告;坚持每周出专家门诊,为毕业实习医师带教。

“生命有尽头,事业无止境。”唯有把培养后人、提携后学作为神圣职责,我们的事业才能得到延续;而且要‘未雨绸缪,切勿临渴掘井’”。邱蔚六经常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他说要学自己的恩师张锡泽,甘愿做一颗铺路石,为青年英才铺设通往成功的道路。他冀望自己带教过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高过自己,淹没自己。看到自己的学生成绩卓著,邱蔚六热泪盈眶,真比自己获奖还高兴。

在邱蔚六几十年的辛勤耕耘下,被国内外公认为口腔颌面外科中心之一的九院口腔颌面外科人才济济,基本上没有学术梯队的断裂层,6名“文革”中毕业的青年医生,均已先后晋升为主任医师,其中1名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后不久即担任博士生导师,并成为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亦已有较高学术地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众多学生现今也都是活跃在国内外学术舞台上的知名人物。现任科主任者则比比皆是;有的还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

栏目主编:顾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