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茅台① | 产业兴旺 茅台有“道”!茅台集团帮扶道真自治县乡村振兴样本

乡村振兴看茅台① | 产业兴旺 茅台有“道”!茅台集团帮扶道真自治县乡村振兴样本
2024年05月24日 13:09 当代先锋网

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茅台集团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始终秉承“大企业、大担当、大贡献”责任理念,牢牢握稳乡村振兴“指南针”,持续构建乡村振兴“动力源”,不断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聚焦“产业振兴、农民增收”,扎实推进道真、播州、赤水、安顺以及仁怀、湄潭等周边区域帮扶工作,持续构建“党委引领、产业带动、全员参与”的乡村振兴帮扶新格局,坚定不移为乡村振兴贡献茅台力量。

即日起,我们推出【乡村振兴看茅台】系列报道,通过实地采访,聚焦各地“以产业为主抓手 以致富为主目标”的新探索、新路径,进一步讲好乡村振兴精彩故事,展示乡村振兴一线奋斗者苦干实干、真帮实扶、真蹲实驻的动人风采,敬请关注!

车行大娄山,一路远望,山如奔马,倏忽而过。

从道真县城出发,向东南30公里,进入深山沟,来到平模社区。公路蜿蜒,车上高岗,半山腰闪出一座食用菌基地,门口的石碑上镌刻着红色大字——茅台帮扶园。

放眼望去,一座座现代化的食用菌大棚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阵阵菇香扑鼻而来,三轮车、农用车穿梭其间,高山上的乡村,好一幅产业兴旺的景象。

这是茅台聚焦产业发展,在仡乡大地书写乡村振兴答卷的一个生动注脚。

产业兴旺,茅台有“道”。

茅台帮扶道真进入第十个年头,从“蹚水过河”到“精准绣花”、从输血帮扶到激发造血、从聚焦产业到补链延链,勾勒出了一个千亿级特大企业与地方协作、从助力脱贫到共赴振兴的国企样本。

产业引领,找准发展好路子

在位于平模社区的全家坪食用菌基地,菇农冯文明和冯文礼两兄弟清晨6点就走进大棚。掀开门帘,一层层、一排排钢架上,棕红色的菌棒摆放整齐,满棚“冒”出的香菇娇嫩欲滴,尚沾着露珠。

兄弟俩带着工人麻利地采摘装筐,拉到边上的冻库称重交菇。接着又回到棚里通风换气、调节湿度,一直忙到下午5点,“进了大棚,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冯家两兄弟以前都在外务工,2020年春节回家过年,得知茅台出资500万元要在山上建50个食用菌大棚,当地群众都可以来申请租棚。

“在外面打工终究是漂泊,如今家门口有了产业,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小,何乐而不为?”于是,兄弟俩合伙投了10多万元,一口气租下了6个食用菌大棚。

“这几年在家种香菇,收入要比外出务工强。”冯文明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每个大棚一年毛收入有六七万元,除去菌棒成本、租金、人工费和水电费,至少可以净赚两万元。

两兄弟还固定请了6个周边村民当工人,每年开出去的工资都有十多万元,从“打工人”摇身一变成了“小老板”。

菇农给菌棒注水

在道真,像冯家两兄弟一样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农户已有6000余户、1万余人,户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一朵朵食用菌“小花伞”,成为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大金伞”。

产业强,则农村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居第一位,产业是支撑乡村振兴的基础。

自2015年帮扶道真以来,茅台围绕道真“菜县菇乡”农业产业定位,锚定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力,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32亿元,修建食用菌大棚812个、食用菌现代化产业园1个、香菇菌棒成熟培养房1个,助推全县每年投放食用菌1.5亿棒以上,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持续推动道真产业振兴。

香菇丰收,菇农运输分拣香菇

历经多年探索,“一朵菇”已成为茅台扶持力度最大,且已形成规模效应的特色产业,在仡乡大地盛开出乡村振兴的朵朵“金花”。

依托自身产业发展优势,茅台还将农民纳入白酒产业链条,2023年发展茅台酱香系列酒用高粱近5万亩,惠及农户1.2万户,户均增收6500余元,将一株株火红的高粱,打造成为“永远带不走的红色帮扶工作队”。

食用菌和酒用高粱产业,只是茅台助推道真产业振兴的两道“硬菜”。

茅台驻村干部杨祖滔查看生态水稻

文家坝村的蜂蜜、池村村的金银花、莲池村的花椒、平模社区的黄花、梅江村的稻米、河西村的菜籽油……茅台在8个重点帮扶村实施的“一村一主导产业”,与食用菌、酒用高粱产业拼成了一桌“大餐”,“蜂维多”“三台珍”“傩美河西”等6个生态农业品牌“开花结果”,所有帮扶产业共惠及群众1.4万户4.6万人,户均增收1.2万余元,帮扶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20万余元。

一村一品,“品”出了乡村振兴新滋味。

产销对接,“黔货出山”拓新路

从办公室转岗到销售部一年多时间,虽然没有市场一线经验,但道真仡山御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曾建敏,却从没为产品卖不出去发过愁。

这不,公司刚给一家茅台酒经销商发完货,茅台旗下赖茅酒业公司的订单又来了。

“曾经理,赖茅最近也要订些农特产品,我把电话给你,麻烦你对接下哈。”电话那头是茅台集团驻道真帮扶工作队副队长邬伦涛。

对接很顺利,半天时间不到就敲定了总价46万元的合同,包括大米、蜂蜜、菜油、黄花等,都是茅台在道真农村重点培育的“土特产”。

仡山御田生态农业发展公司仡山贡米扶贫车间,工作人员正在打包

5月15日,走进仡山御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内,工人忙碌穿梭,把颗颗饱满的仡山贡米包装,等待装车发货。不久后,这批4900袋大米将通过快递物流送到赖茅酒业客户手中。与此同时,大山里的群众也将增加一份收入。

车间不远处的仡山珍品馆展厅内,集齐了道真所有特色农产品,有道真灰豆腐果、仡山香菇、洛龙党参等80余种。展厅中央,4张“茅粉节”嘉宾证与活动定制的土特产礼盒格外显眼。

去年,茅台集团驻道真帮扶工作队协调道真农特产品参展茅台各项活动20余次,曾建敏作为产品“讲解员”和“推介官”,穿着仡佬族服饰在全国各地跑了个遍。

“每次参加茅台的活动,总会有经销商、茅粉等选中一两款产品,联系公司采购的人越来越多。”一年下来,曾建敏的微信通讯录,多了好几百位“茅台人”,同事们都和她打趣:“有茅台帮你找市场,你这个销售经理当得真轻松。”

曾建敏特意留下了参会证件摆在展厅内,每当客商来选购道真土特产,她就会不厌其烦地讲述茅台支持道真“黔货出山”的故事。当然,这样做也有她的“小心思”:“茅台大品牌啊,放在展厅里不仅可以引流,客商对我们的产品也更加放心!”

仡山御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洪波说,2019年至今,公司累计销售道真农特产品达1500万元,其中三分之一都来自茅台帮扶渠道,“得益于茅台拓宽销售渠道,我们好多产品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产业帮扶“扶上马”,再“送一程”。

据茅台集团驻道真帮扶工作队队长黄云飞介绍,在积极探索增收新路子的同时,茅台持续推动消费帮扶,通过单位定向认购、协助购销对接、常态化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消费帮扶活动等举措,确保帮扶点无滞销农产品,呵护帮扶产业慢慢成长壮大、走向市场。

“去年,茅台帮村里的蜂蜜打开销路”“仓库里的苕粉全靠茅台帮忙消化”“稻米销售一空,多亏茅台帮忙”……行走道真农村,茅台的帮扶举措,村民每个人都能说出几条。

永辉超市,国家级“流通”及“农业产业化”双龙头企业。作为茅台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也加入到助推道真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来。去年6月,“茅台集团·永辉超市乡村振兴企业合作示范点”正式揭牌。

在茅台集团子公司北京友谊使者的牵线搭桥下,道真食用菌龙头企业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永辉超市签订了杏鲍菇直采战略协议,打通直供采购通道,将杏鲍菇直供至永辉超市重庆及四川近300家门店,预计年采购金额1000万元以上。

“以前我们都是和各地菌商合作,超市直采面对终端消费者,我们还是第一次尝试。”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范学茂说,与永辉超市合作,不仅为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遇,也提升了道真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产业升级,补链延链助农增收

走进位于上坝乡竹王大道的食用菌现代化产业园内,机器轰鸣,3条自动制包机生产线马力全开,一分钟便可生产超过600个菌包,整个车间可日产30万个菌包。

在这个现代化的“菌工厂”里,从菌包生产到食用菌采摘,几乎所有环节都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且工厂自动温度、湿度控制系统,不仅让食用菌生长周期缩短,还能实现一年四季生产。

食用菌现代化产业园内现代化的“菌工厂”

上坝乡食用菌现代化产业园是茅台集团捐资3000万元重点支持的乡村振兴项目,包括食用菌现代化工厂生产、精深加工、科技研究、产业配套孵化、技术培训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让整个园区“科技范儿”十足。

作为依托传统经验成长起来的现代企业,茅台深知,打造产业竞争力,必须提升科技硬核力。茅台对道真的帮扶,也在精深加工、技术研发等方面重点发力,通过新质生产力不断为食用菌产业赋能。

眼下,县里正在大力推广成熟菌棒技术,缩短育菌周期,提升出菇量。“成熟菌棒上棒一周后就可以采菇,出菇时间比原先要节约好几个月,完全可以实现‘两年三季’甚至‘一年两季’,相当于每年增加50%的香菇产量,每个棚每年再增收2万多元。”上坝乡八一社区菇农韦胜波算了笔账,琢磨着增收之道。

这让无数菇农轻松增收的“科技力量”,就来自不远处巴渔工业园区的香菇菌棒成熟培养房。据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通过控制培养房温光湿气,菌棒从菌丝培养到菌棒转色成熟等环节全部在培养房完成,菇农上棒后7天就能出菇,无需再为“养棒”耗时费力。

这个由茅台集团与茅台经销商共同捐资3700万元援建的香菇菌棒成熟培养房,已于去年12月正式上棒投产。按设计产能计算,一年五批次能培养1512万个成熟菌棒,可满足756个食用菌大棚由“一年一季”向“一年两季”转变,预计实现年产值5292万元。

而在离县城20多公里外的玉溪镇池村村,53岁的李柏华站在自家300多亩金银花基地里,任凭无人机在头顶来回盘旋。为预防白粉病,他从河口镇梅江村请来这架无人机喷药,每亩收费14元。

不远处的金银花加工厂门头处,“改革激发活力市场实现价值”12个大字格外显眼——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无数的“李柏华”们紧跟时代步伐,成为田间地头追逐现代化的“新农民”。

茅台集团助力道真自治县展示模型

3年前,这片金银花基地还只有100多亩,在茅台将其作为“一村一产业”重点打造后,村里的金银花产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茅台不仅出资补充苗木,鼓励群众一起种植,使这300多亩荒山全部种上金银花;又为村里的加工房增加智能烘干设备租赁给种植大户使用,“相对于卖鲜花,烘干后利润至少翻一番。”李柏华说。

池村村山多地少、山高坡陡,产业发展难上规模。如何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从“鲜花”到“干花”的粗加工,只是茅台帮扶的第一步。

去年,茅台出资为村里采购了金银花色选设备、包装设备等,补链延链开发的金银花代用茶,备受消费者认可。最近,茅台驻池村干部袁桂又找到贵州苗老藤生物养生有限公司,打起了生产“金银花牙膏”的主意。

池村村金银花代用茶

双方一拍即合,由村里提供金银花作为原料,苗老藤公司负责生产研发,共同推出一款“金银花牙膏”。公司不仅以市场价收购村里的金银花,每卖出一支还提留2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茅台的帮扶下,这样的故事正在道真农村不停上演:依托蜂蜜产业,文家坝村与刺梨加工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蜜蜂刺梨”饮品;深耕“农”字号,平模社区让香菇和黄花“握手”,做成“三台珍”瓶装下饭菜,增加附加值;河西村建立自己的加工坊,开发“傩美河西”纯菜籽油,让农户增收更“油”盼头……

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茅台帮扶道真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与广大农民共同书写了一篇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勋 沈仕卫 湛泽梅

摄影记者 陈晗

茅台融媒体中心

蔡忠成 张映芳 李姿

编辑 刘显玉

二审 贺诗涵

三审 周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茅台 乡村振兴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