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协:我国多式联运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中集协:我国多式联运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2024年05月24日 18:03 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孙丽朝 上海报道

“经过10多年的持续推进和快速发展,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支撑较为坚实,规模效应逐步体现,服务国家战略成效明显,基本形成以国际海铁联运和国际铁路联运为主的多式联运发展格局,我国的多式联运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集协”)弘景智库副主任罗先立在近日召开的2024集装箱多式联运亚洲展上作出上述表态。

中集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合作质量不断提升,对外开放能力不断增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大潮中,我国集装箱事业和多式联运呈现出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多式联运发展取得了新成效,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了新动能。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规模化发展多式联运的条件,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设施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多式联运是指依托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进行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的运输服务,其具有产业链条长、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多式联运模式主要包括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国际铁路联运、陆空联运等。

中集协在展会上发布的《中国集装箱行业与多式联运发展报告(2023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铁水联运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3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超1170万TEU(标集),同比增长11.7%。2023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约3.8%,较2022年上升0.3个百分点。

在罗先立看来,铁水联运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及地方对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建设的持续支持;港航企业重视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内陆港布局,不断向内陆市场延伸;市场参与主体增多,铁路及多式联运相关企业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业务,加快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变。

就国际铁路联运发展情况,《报告》称,“十三五”以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年均增长51.5%。中欧班列占中欧贸易总额比重从2016年的1.5%提高到2022年的8%。

随着红海危机持续,中欧班列需求不断升温。《报告》显示,2023年11月以来,红海危机日益严重,全球多家航运巨头改道绕行非洲好望角,通过红海的货运量急剧下降,航行时间延长,海运运费不断飙升。中欧班列作为红海航线的替代方案之一,部分中国出口商正在转向中欧班列铁路运输服务,自12月20日以来,西安、重庆、成都、郑州、义乌、苏州等班列平台公司调增运输计划,到马拉舍维奇、杜伊斯堡、汉堡的订舱价格上调500—2000美元不等,且舱位基本提前订满。

罗先立表示,多式联运导向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调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推进多式联运的发展导向应该是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国内统一大市场、绿色交通低碳物流、国际供应链安全四大方向。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国,集装箱产量占全球比例高达96%。《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集装箱总体产量约220万TEU,较2022年下滑39.2%%,集装箱产量降至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

但当前多因素在推动集装箱市场需求回升。《报告》称,全球经贸形势复杂多变,受红海危机和巴拿马运河干旱等事件对全球集运有效运力、集装箱周转和供应链的持续冲击,集运市场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为应对不确定性事件带来的缺箱风险,客户备箱意愿增强,叠加稳定的旧箱置换、国内“散改集”(将原来散装运输的货物装入集装箱进行运输)因素,为集装箱市场提供较有力的支撑基础,预计集装箱市场需求将回升至300万TEU/年左右的规模。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刘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集装箱 报告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