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药厂大掉队,再发55亿美元“瘦身计划”能否及时止损?

宇宙药厂大掉队,再发55亿美元“瘦身计划”能否及时止损?
2024年05月24日 11:52 界面新闻

文|MedTrend医趋势

两年前,辉瑞成为全球首个年收入超千亿美元的药企,也是全球最能赚钱的药企。

但是当新冠口服药和疫苗的潮水迅速退去,辉瑞再次站到命运的十字路口。

虽然在2023年末,辉瑞凭借新冠余温站稳全球制药TOP1位置,但-42%的营收表现将排名压力延展到2024年。与此同时,2023年跌跌不休的股价,让其迫切需要重振投资者的信任。

“成本削减计划”就是辉瑞重新信心举措的一部分。

5月22日,在去年宣布的40亿美元成本削减计划的基础上,辉瑞官宣新削减计划——到2027年底再削减约15亿美元开支。

作为新计划的一部分,将记录17亿美元的一次性费用,主要与遣散费和实施成本有关。预计今年将记录大部分费用,实际现金支出预计在2025年和2026年。

一位发言人表示,与新计划相关的裁员尚未宣布,更多细节可能会在未来的收益电话会议和投资者活动上披露。

大裁员在即,将给辉瑞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更重要的,这家宇宙大药厂在经历阵痛后,是腾飞还是跌落?待考。

▲文件原文截图▲文件原文截图

01、累计成本削减目标达55亿美元

2022年末,辉瑞以1003.3亿美元的营收,成为首个销售额规模超过千亿美元的制药巨头。超过一半的收入,是由新冠疫苗和新冠治疗药物Paxlovid所贡献的。

随后,随着全球市场逐渐走出新冠的阴影,投资者纷纷逃离辉瑞,其股价一路下行。截至目前,较2021年12月的最高点,辉瑞的股价已经腰斩。

千亿美元市值灰飞烟灭。巅峰难再现。

如何重振投资人的信心成为辉瑞的难题。

作为回应,辉瑞2023年3月斥资430亿美元收购了ADC领域的龙头企业Seagen,随后进行了内部重组、以及轰轰烈烈的成本削减计划。

成本削减计划始于2023年10月。

彼时,由于新冠治疗药物Paxlovid从政府的紧急供应转为商业市场供应,美国政府宣布将退回约790万个在全国各地分发的疗程药物。 

同月,辉瑞宣布,在全球实行35亿美元的成本削减计划,其中约10亿美元预计在2023年实现,至少25亿美元预计在2024年实现。

短短两个月后,辉瑞又将这一计划的目标提高了5亿美元,成本削减计划的目标达到“40亿美元”。

结合今年最新公布的15亿美元的新成本削减计划,辉瑞已经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三次宣布进行成本削减计划,累计金额达到了惊人的55亿美元。

伴随着计划的推进,裁员也在辉瑞全球各地展开。

2023年10月初,辉瑞宣布在伊利诺伊州、科罗拉多州两地的分支裁员,于12月4日正式开始,具体数字并未透露。

10月底,辉瑞计划关停其位于新泽西州皮帕克的工厂,裁员计划涉及约800名工厂员工,于2024年2月开始执行。同日,辉瑞还宣布削减5个癌症和皮肤病学临床管线;

11月,辉瑞宣布停止位于英国肯特郡桑威奇的制药科学小分子(PSSM)部门的运营,裁员约500人。

2024年3月,辉瑞取消了原定耗资3.5亿美元,占地27万平方英尺的Seagen新厂建造计划。

4月,辉瑞宣布关闭其著名的创新研发部门——治疗创新中心(CTI),该团队旨在通过与外部研究人员的合作来促进新药研发。

“我把所有退休金都投进了辉瑞的股票。”为了提振投资人对于辉瑞的信心,辉瑞的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在2023年12月通过个人补充储蓄计划养老金的内部转账,交易了近37.6万股辉瑞“虚拟股票”,按照每股26.63美元的价格计算,总共约为1000万美元。当他离开公司,上述份额将以现金方式结算赎回。这是Albert Bourla一场豪赌。今年以来,辉瑞股价略微下跌0.44%,基本维稳。

02、“中国的成本缩减将是很少的”

55亿美元的成本削减计划是否影响到中国市场?如果影响,会有多大的影响?

在辉瑞首次宣告成本削减计划的2023年10月,“药学术plus”公众号发布了辉瑞中国区对于成本削减计划的回应:“尽管新冠疫苗在辉瑞的全球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在中国我们并没有商业化辉瑞新冠疫苗,因此对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影响很小。截至目前,我们的业务较去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并超额完成了预算,这表明中国的情况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

因此,在中国的成本缩减将是很少的。”不过在2023年11月,就有消息称,辉瑞将解散中国区13价肺炎疫苗“沛儿”400人团队,由北京科园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进口、分销和推广该产品。

辉瑞将继续负责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并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这则消息一出,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随后,辉瑞对媒体表示,“我们相信,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也是一种高效的走向市场模式”。

上述网传消息得到了证实。

这是否是成本削减的一部分,并没有人提及。

2024年2月1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辉瑞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国际商务官Alexandre de Germain透露了一项计划,重点将中国、日本、德国和法国作为顶级国际市场,通过特定国家的关键产品实现实质性增长。

他提到:“ALK抑制剂博瑞纳(洛拉替尼)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约有7%的肺癌患者可以从该药物中获益,而此数字在全球仅为1.7%。”洛拉替尼于2022年获批在中国上市,并于2023年进入医保,适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是全球唯一获批的三代ALK抑制剂。

03、肿瘤是主要增长点

除了成本削减计划之外,辉瑞还将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希望寄托在全球制药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增长领域之一:肿瘤治疗领域。

2023年底,辉瑞完成了对Seagen 的收购。Seagen 目前上市的四种疗法预计在未来五年内营收规模将达到数十亿美元。辉瑞认为,Seagen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抗癌药物产品组合,将有助于恢复辉瑞在全球抗癌药物领域的领导地位。

完成收购之后,按照2024年1月1日生效的新架构,辉瑞将肿瘤商业化和研发业务整合在一起,创建了一个新的肿瘤事业部;非肿瘤业务将拆分为两个部门,一个专注于美国,另一个专注于美国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区。

辉瑞的目标是到2030年至少拥有8种重磅抗癌药物,届时预期收购Seagen带来的产品将带来100亿美元的额外年收入。

2024年2月29日,辉瑞开展了肿瘤创新日活动,辉瑞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称,辉瑞在以430亿美元收购抗体药偶联物专家Seagen后,系统地制定了新的肿瘤学战略。

到2030年,辉瑞预计其肿瘤学收入中约2/3将来自新的分子实体和现有产品的新适应症。

根据新计划,辉瑞公司还将重点关注四种主要的癌症类型——乳腺癌、泌尿生殖系统癌症、血液癌和胸部癌症,在这些领域中,辉瑞目前都有相关产品商业化。

Germain所提到的中国“关键产品”ALK抑制剂博瑞纳正是肿瘤药物。但这一策略究竟能否奏效还很难说。

一方面,按Evaluate Pharma预测的2024年十大畅销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肿瘤药与非肿瘤药物已变为三七之分,自身免疫和炎症、代谢相关和神经学领域涌现了较多重磅和颠覆性药物,注定成为接下来的重头戏。

来源:Evaluate Pharma 来源:Evaluate Pharma 

另一方面,竞争激烈的肿瘤赛道中,辉瑞目前的优势并不明显。

医药魔方统计的2023年全球肿瘤药销售额TOP30中,辉瑞仅占一种。而罗氏、BMS、阿斯利康、诺华四家各占5种。

来源:医药魔方来源:医药魔方

3月25日,在庆祝辉瑞中国成立35周年的“交流活动中,辉瑞中国区总裁彭振科(Jean-Christophe Pointeau)介绍其战略规划: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全产品线关键Ⅲ期及注册申报实现China All-In,到2027年实现中国参与全部关键Ⅲ期临床试验,并且要求全球研发各治疗领域团队始终把中国纳入辉瑞全球新产品首批申报地区目录,保证达成在中国实现全产品线同步递交。

整个中国战略的重点,仍聚焦于加快将创新产品引入中国市场。

在人员上,今年1月,王玉担任辉瑞中国肿瘤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肿瘤业务的战略规划和整体运营,直接汇报于辉瑞中国区总裁彭振科。4月,金肖东担任辉瑞中国疫苗和基础业务负责人。

根据2024年Q1财报,辉瑞的季度销售额下降了19%,在全球制药TOP25中,是唯一一家营收两位数下滑的企业,下滑主要源于新冠相关产品。

不过其149亿美元的营收比分析师预期高出10亿美元。这也是辉瑞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营收增长。不包括新冠产品的销售额,该公司最近一个季度增长了11%,其中,肿瘤药收入同比增长19%。

该公司表示,(新冠产品的)影响现在应该已经过去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