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广东迸发高质量发展强劲活力

向“新”而行 广东迸发高质量发展强劲活力
2024年05月24日 02:35 媒体滚动

转自:法治日报

核心阅读   近年来,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坚持把科技创新落在企业上、落在产业上、落在发展上,多措并举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 本报记者 刘欣   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和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台(辆)是“广东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广东省重点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工业经济规模质量稳居全国前列,2024年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开门红”、同比增长6.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5%、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这是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亮眼成绩的一部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广东省持续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努力。广东省坚持新老产业并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记者近日走进广州市、东莞市、深圳市等地探访,深刻感到这片热土迸发出的高质量发展强劲活力。

健全政策体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在打造“新增长引擎”方面,广东多地持续发力,强化政策供给。   乘势腾飞,抢抓低空经济“风口”,广州优化政策环境,编制了广州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全空间无人体系2024年工作计划等,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条例立法。广州等地积极布局,抢抓低空经济高速发展战略机遇,低空经济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探索苍穹,积极布局商业航天产业,广州健全政策规划,《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将“航空航天”列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3年底,《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办法》正式印发实施,这是广州市首个商业航天产业专项扶持政策。   “我们很多企业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发展得很好。”深圳先进院合成所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罗巍说,深圳市光明区2021年推出了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合成生物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创新链建设、产业链建设、生态链建设以及合成生物界定,企业也可以申请深圳市合成生物重大专项支持计划以获得支持。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传统的支柱产业也在向“新”而行,焕发活力。   近年来,广东分门别类推动现代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枝”,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等支柱产业持续引领全国,立稳广东产业“顶梁柱”。广东还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体系。构建“链主”企业引领、“单项冠军”企业攻坚、“专精特新”企业筑基、大中小企业“大手拉小手”融通发展格局。   “我们构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法治环境和政策体系。”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邹勇兵介绍说,近年来,广东出台了《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推动形成以“制造业当家22条”(即《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和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为纲领,以各细分领域专项政策为补充的政策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广东各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全方位的服务,成为企业成长的沃土。   去年12月,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落户广州市白云区,这是新型储能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去年组建以来,白云区各部门齐心协力、责任到人,特别是在吸引人才、推动产业和人才会聚上,拿出了很多硬招实招举措支持我们。”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联席总裁陈建福深刻感受到了白云区的好,“白云区的区位好,营商环境好,主人翁工作态度和高效务实工作作风好,未来发展前景好。”   2014年,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才办的协助下,仅花费4小时就完成了公司注册,这样的“深圳速度”,让人惊叹。谈及为何选择在深圳创业,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宁说,“最初是被深圳这座城市活力所吸引,尤其是深圳开放、包容的氛围,真正回到深圳创业后,又切实感受到深圳创新、务实的‘基因’,包括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等,对科技类的企业的成长非常重要。尤其是,深圳是一座法治之城,制度规则很明晰,便于企业申请享受相关政策。”   在营商环境方面,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泰高科)董事长王馨一直对东莞赞不绝口,“东莞区域优势明显,营商环境优,产业链配套齐全。”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方面,王馨印象比较深的是“企莞家”政务服务平台,“这个平台通过数字化赋能,解决了企业在办事过程中的痛点和堵点”。   “要优化政务服务,和企业家交心、做朋友。”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东莞市大岭山镇副镇长黄志立介绍说,镇经发局、政务服务中心在办理企业事项时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在企业将困难、诉求报过来后,马上组织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及时上报由市里协调解决。同时,镇里计划成立产业服务办,重点服务产业项目落地,对于其中涉及证件办理、流程手续等问题提供专业代办和咨询服务。   不仅仅是东莞如此。王馨告诉记者,除了政务服务方面的优化,广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广东优化营商环境的整体框架,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鼓励科技创新

  无论科技创新还是企业发展、产业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如何吸引科研人才,基础设施、配套资源、科研环境等都是考量的因素。正所谓,搭好筑梦台,逐梦人自来。   淡雅清新的配色,舒适的沙发座椅、采光充分的实验室、合理的功能分区……走进深圳医学科学院,这里的装饰风格让人眼前一亮。记者近日在深圳医学科学院采访时,该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半年前还是毛坯房的场地已经建成现代化的实验室。科研人员直接参与实验室和平台设施的设计与装修、仪器选择,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同步进行,保证了科研场地的布局合理、使用便利。   建设场地和硬件的同时,深圳医学科学院还着力打造科研无忧环境,组建了专业的科研支撑团队,为科学家提供行政助理、科研经费管理经理等服务人员,让科学家围绕科学问题转;采用经费包干制,让资金围绕科学家转。把科研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保障全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   在东莞,依山而建、环境清幽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之一,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版块,致力探索“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目前实验室已引进25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直接孵化35家产业化公司。   据了解,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立“室企共建联合工程中心”发展模式,与相关企业共同攻克产业技术难题,不断探索实现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应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轻元素材料团队研究员刘科海介绍说,联合工程中心模式下科技成果转化后,科研人员能持续享受到自己创造的那部分价值,企业也能保护自己的权益,实验室和企业共同开发会比实验室或者企业单独研发效率高很多。   类似支持科技创新的例子在广东还有许多。近年来,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坚持把科技创新落在企业上、落在产业上、落在发展上,多措并举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广东省 广州市 深圳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