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巾帼英雄秦良玉是宗亲 他以期颐之龄为后世留下千余首诗歌

他和巾帼英雄秦良玉是宗亲 他以期颐之龄为后世留下千余首诗歌
2024年05月22日 01:10 重庆晨报

□刘建平

“五月鲜花最美丽,六月迎来考试季。勤奋苦读学淮月,轻松迎考争第一。”日前,我和心理专家洪胜老师回母校西沱中学给孩子们做了一次考前减轻心理压力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交流,这是我给孩子们的结尾祝福语。说到西沱,今天分享一位与西沱缘分不浅的读书人——秦淮月勤奋苦读的故事。

1

从小勤奋苦读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秦淮月,他是清代武陵山区石柱乡村的一位贡生、诗人,他和明代巾帼英雄秦良玉是同祖宗亲。秦氏良好的中华家风培养了他从小刻苦好学的精神。

秦淮月出生在积贫积弱的鸦片战争前夕,地名叫核桃树,这里是武陵山区深处,位于重庆彭水、石柱和湖北利川交界的小地方。小时候,其父母就因为饥饿和疾病离开人世,只有与哥哥秦辉庭相依为命。由于家徒四壁,不久,兄弟俩流浪到石柱县马武坝的杨柳湾安家落户。哥哥有一身好力气,且知书达理,爱惜弟弟,舍不得他下体力活,哥哥是弟弟人生读四书五经、写毛笔字的第一位老师,秦淮月5岁就被哥哥送进私塾学习传统文化,希望他有一天功成名就。

秦淮月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十分刻苦,渐渐写得一手好书法,而且擅长吟诗作对,20岁考取了秀才,在家乡小有名气,真没辜负哥哥的一番心意和期望。

从秦淮月遗留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他勤奋苦读的形象。比如他在《早起》中这样写道:“不敢安眠为喜吟,寒宵乍醒便抛衾。四围晓嶂黑如漆,几个晨星黄似金。研墨喧喧惊犬梦,沿村处处发鸡音。尘缘半点都消尽,清到十分是此心。”在另外一首《春宵》中写道:“春山齐拱读书家,夜听温经不敢哗。颇信此宵人弗俗,一窗明月一窗花。”秦淮月在乡村苦读,寒来暑往、春夏秋冬,他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犬晚,珍惜时光、秉烛学习、清心寡欲、用心用情的勤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值得学习传承。

2

一生无缘功名

秦淮月的刻苦学习精神是深入骨髓的。当他看到几案就有一种坐读习字的冲动。其诗作《案》中他这样写道:“席间函丈总难离,摆列文房四宝宜。客中最喜横肱好,不是摊书即写诗。”他因长期伏案写字作诗而造成身体病痛和手疾,从《病肱》诗可见:“天命撰诗授此肱,诗多造物又相憎。不伸酷类无名指,下拜难如合掌僧。掣肘求书人幸去,引锥刺股我何曾。尼山至乐空思效,那可曲来作凭枕。”

他的一首《志感》:“微躯苦与墨争磨,廿五年来鬓便皤。买药钱稀因病密,逢人语少为愁多。无才即是忧生处,争利其如性拙何。准拟岁除抛笔砚,逍遥春涧听农歌。”因为苦苦求学,他青年白头、身心疲惫,他也有过彷徨,准备抛下笔砚、放弃学业,但是最终还是坚持下去了。他没有选择务农,而是教书育人,艰难岁月哪怕是在旧屋破庙里,他也坚持传播文化,实现桃李满天下,学生遍武陵的业绩。

秦淮月的读书学习是全天候的,他用半生的时间奔波在赶考路上,用一生的时间在践行终身学习的精神。从他《见燕感赋》可见:“终朝默坐阅晨昏,燕子一双忽款门。料得乌衣无好巷,始寻安宅到荒村。蹴屋不须费一缗,休从梁上问谆谆。大家都是飘零客,我非主人尔非宾。”他终身学习,忠州院试取得第一名,成都乡试多次不第,50余岁时,恰逢光绪皇帝二旬加恩贡生,然后迎来江海之行到北京赶考的机会,入国子监学习,参加皇帝组织的秋季全国大考,达到了他人生求学进步的巅峰。

3

身后千诗传世

秦淮月90余岁高龄,依然坚持学习和诗歌创作,但此时的诗中流露出了其功不成、名未就的遗憾和伤感。从《自伤》可见:“白发斑斑两鬓盈,为谈末路不胜惊。事难经手愁难了,谋到点头惧弗成。半世犹人惟寿考,百般厄我是功名。伤心十六科场后,仅作清朝老贡生。”

除了伤心,他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自己付出一生心血的千多首诗稿怎么才能传承下去呢!其诗《伤老》即为印证:“惫矣数今年,精神太倒颠。难将身事了,尚惹世情牵。举步高疑下,观筵正似偏。转怜儿辈老,诗稿付谁传。”

苦心人天不负,秦淮月勤奋苦读和坚持诗歌创作的精神感动天、感动地,感动了他自己,也感动了旁人。在他年近百岁之际,在亲戚朋友和惜才的县官杨乃斌的帮助下,几乎耗费他一生心血的千余首诗歌编辑石印成了《滴翠轩诗草》四卷传世,遗憾的是,我们在包括国家图书馆、台北图书馆寻找该书籍都没有,四卷诗歌目前只剩下一二四共3卷孤本,在其石柱县马武镇的子孙手中流传。秦淮月在中国土家诗人中是熠熠生辉的一位,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中华诗词文化遗产,为此,秦淮月的名字和《滴翠轩诗草》词条进入了《中国土家族大百科全书》。

我在多次会议中推介秦淮月赴京赶考路上写下的《西界沱》,李杜元白等许多大诗人、大作家都曾经过长江上的西沱,唯有秦淮月给我们留下了这首具有石柱西沱辨识度的诗歌:“旧志曾登西界沱,郡章管理到江河。是间尚有乡云在,吩咐州人缓缓过。”故乡的云带给作者的浓浓乡愁跃然纸上。我也希望西沱中学的孩子们记住这首诗歌,留住悠悠乡愁。

自发现《滴翠轩诗草》孤本十多年来,笔者和秦淮月后裔一直致力于秦淮月诗歌的学习传承,并努力寻找遗失的第三卷本。我想,“诗草”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土家诗人范例,在秦淮月作诗留念的西沱,能在西沱中学学子中,或能更大范围传承和弘扬这份优秀难得的民族文化遗产。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宗亲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