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老手艺” 激活“新动力”

传承“老手艺” 激活“新动力”
2024年05月18日 09:54 西藏日报

本报记者 万慧

八宿县藏语意为“勇士脚下的村庄”,这里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在非遗保护传承过程中,八宿县注重活态传承,探索“非遗”保护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新途径,激活乡村新业态、助力群众广增收。

走进位于八宿县城的农牧民传统古藏装订做专业合作社,只见工人们正在缝纫机旁飞针走线地忙着制作藏装,缝制、熨烫、钉扣子……每道工序都有条不紊。藏装上那鲜艳的颜色和精美的纹饰,让合作社负责人高松群培满脸喜悦。

“这别具一格的颜色和纹饰是我们八宿县独有的堆贵服饰。”高松群培告诉记者,“堆贵服饰是八宿县吉达乡的传统藏装,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老百姓在重要节日都会穿着,它的制作技艺也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有两个传承人。”

今年56岁的高松群培就是堆贵技艺的传承人之一。他是八宿县吉达乡人,自15岁便开始学习制作堆贵服饰。如今,他不仅是堆贵技艺的传承人,还是藏靴制作技艺、吉祥八宝服饰等多项非遗的传承人。40多年间,党的好政策让他的非遗传承之路走得更深更实。

“国家对非遗的扶持力度很大,之前我在购买缝纫机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政府帮忙给我们添置了价值十万元的缝纫机,现在基层文艺队的演员也找我们订做服装,我对我们合作社的发展更有信心了。”高松群培说。

如今,农牧民传统古藏装订做专业合作社的产品不仅在当地畅销,还卖到了林芝等地,年收入达三十万元。目前合作社有员工15人,大家在学得一技之长的同时,也有着不错的收入。

洛松益西在合作社工作已有6年,传统古藏装制作技艺和流程日渐纯熟,每个月四千元的工资加上奖金,一年六万多元的收入让他很是满足。“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我有个梦想,以后自己也可以开个服装店。”洛松益西满怀希望地说。

在把传统技艺发扬光大的同时,八宿县还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在援藏工作队和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将西藏“唐卡”与福建“漆画”相结合,碰撞出了精美绝伦的“唐卡漆画”。

“我原本是学习素描和色彩等方面技艺的,唐卡漆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很吸引我,它既有传统技法的美,也融入了漆画的研磨、粘贴、镶嵌等技法,表达更加丰富,画面也更加艳丽。”白玛镇群众四郎曲根告诉记者,唐卡漆画虽然是一门“新生”技艺,但由于市场需求较大,群众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在唐卡漆画产业逐步发展的同时,农牧民群众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唐卡漆画这一技艺是闽藏两地厚重历史文化深度交融的一个结晶。近两年来,我县组织唐卡漆画传统技艺培训三次,惠及群众34人次。我们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助力文化振兴,增加群众收入。”八宿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卓玛说。

目前,八宿县已对全县1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并建立了详细的档案和数据库。同时,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提升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非遗活态传承成效显著。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非遗 唐卡 漆画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