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金融新闻网
“政府部门为改善营商环境作出的巨大努力,获得了外资企业的欢迎,提振了外资企业的信心。我认为,中国新一轮的高水平开放会让中国加速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3月份,廖宜建刚刚获得监管批复出任汇丰中国第三任董事长,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时,他表示,很荣幸能够在此时出任汇丰中国董事长,希望汇丰可以把联系中国与世界市场的金融桥梁作用发挥得更加出色,积极参与中国金融业的高水平双向开放。
作为香港主要银行之一和内地规模最大的外资银行,汇丰一直致力于为我国与世界的经贸合作搭建金融桥梁,也见证了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很多重要里程碑。当前,汇丰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投资中国”是否依然是受欢迎的选项?我国的高水平金融开放将为外资金融机构带来哪些新发展机遇?围绕相关问题《金融时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新任汇丰中国董事长、汇丰亚太区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
《金融时报》记者:您刚刚获批成为汇丰中国第三任董事长。可否请您谈谈这个任命的背景?作为新任董事长,您希望将为汇丰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哪些变化?
廖宜建: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无论是从体量还是质量上看,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金融市场在全球体系中的重要性也在稳步提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怎样抓住其中的新机遇无疑是外资机构共同聚焦的重点,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汇丰。在国际金融机构里,汇丰是对华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家,我们希望可以把联系中国与世界市场的金融桥梁作用发挥得更加出色。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从1997年加入汇丰起,我与香港和内地的金融市场就结下了不解之缘。2005年到内地工作之后,更是有幸可以亲身经历市场开放的很多重要里程碑,并参与了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一系列创新试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很高兴地看到汇丰在内地迅速发展,业务规模、服务规模、资产规模都持续扩大,尤其是我们的跨境业务,增长势头更加明显。这些都得益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
我认为,中国新一轮的高水平开放会让中国加速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能够在此时出任汇丰中国董事长,我深感荣幸,也很有信心可以把自己在海外的管理经验和对内地市场的深入了解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利用汇丰在亚洲以及全球市场的资源和服务优势,通过集团内部多机构、多市场的紧密联动,充分发挥好我们在服务跨境贸易和投资领域的综合能力,积极参与中国金融业的高水平双向开放。
《金融时报》记者:在您看来,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如何?蕴藏着哪些新的积极因素与发展机遇,面临哪些风险与挑战?汇丰将如何应对这些趋势?
廖宜建:汇丰对中国经济的韧性以及其中长期的增长机遇抱有信心,特别是以消费扩大需求、以新产业促进投资等方面的潜力。单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中国有能力达到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其实,今年一季度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局,消费市场、进出口贸易以及制造业升级都呈现出亮点,保持了经济持续向好的势头。
当然,中国经济正处于加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部分行业调整所产生的风险和造成的压力。我们认为,接下来需要各类政策措施同向发力,以确保更加平稳的经济结构转型。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服务实体经济是根本。作为外资金融机构,跨境服务优势更有其用武之地。从汇丰角度来看,我们会从三个层面发力:首先是继续夯实服务经贸走廊的能力,利用好我们在东盟、中东、欧美和拉美市场的广泛网络,支持更多中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全球布局,也协助更多的外资企业和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举个例子,去年,我和汇丰中国团队多次到访中东,向当地的投资者和企业介绍投资中国的机遇。所到的海湾国家都很感兴趣,希望增加投资组合中的中国占比。我也希望更多的中东投资者能利用“互联互通”机制,通过香港参与内地的股市或债市。
其次,就是要以服务新经济为抓手,积极支持中国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去年,我们在内地推出了总额30亿美元的新经济信贷基金,重点服务科技、医疗、环保技术、先进制造业和新消费的新经济企业。在中国香港,我们推出了全新的“汇丰科创金融”服务,专门面向初创科技企业,也覆盖内地的科技公司,支持他们在全球拓展业务。在可持续发展金融领域,我们推出了市场上首个大湾区可持续发展信贷基金,额度达90亿美元,支持区内企业低碳减排,拓展绿色产业。
第三个方面是财富管理。整体来看,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增长快速,发展潜力巨大,我们非常看好。近两年,汇丰集团在中国市场加快布局这一领域,包括全资持有“汇丰人寿保险”;全面拓展“汇丰环球私人银行业务”;设立了“汇丰保险经纪公司”,大力推动“私人财富规划服务”。这种同一集团旗下,多机构、多品牌、多服务形成合力的模式是汇丰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参与国内大财富赛道竞争的主要优势。
《金融时报》记者:中国一直稳步推进金融开放。外资金融机构是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对中国在金融领域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您可否谈谈感受和评价?汇丰如何积极融入中国的金融开放进程中?
廖宜建:从加入WTO以来,中国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特别是2018年以来,多项银行业、保险业开放措施接连落地,资本市场开放不断提速,无论是牌照的广度、业务的深度、还是准入的速度都超过了前一轮。如今,银行、证券、基金、期货等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已全面取消。在这个进程中,汇丰积极支持各项开放举措并受益其中。我们已将汇丰人寿保险的持股比例从50%提高至100%,也将汇丰前海证券的持股比例从51%提高至90%。
在互联互通方面,股票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陆续推出,拓宽了双向跨境投融资的渠道。这里我想重点提一下香港所承担的角色。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始终站在助力内地金融市场开放的前沿。2003年,QFII问世,中国资本市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很多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香港参与其中;2004年离岸人民币业务在香港开始,人民币国际化由此启程;2014年,首个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今年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六项措施,包括放宽国际投资者参与境内债券回购市场,提高内地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粤港澳大湾区方面,“跨境理财通2.0”也已在2月下旬正式落地,新版实施细则下香港银行提供的南向通产品数目大幅扩大,以基金为例,全港银行南向通的基金数目估计由之前的160只增加至约300只。
如今,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人民币资金池突破一万亿。去年6月,香港交易所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进一步便利投资者以人民币买卖港股。同时,自1990年代以来,香港已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融资平台,目前2,609家上市公司当中,55%属于内地企业,占港股的成交金额和市值分别达到85%和77%。香港在服务国家金融开放方面无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我看来,接下来香港可以继续把国际经验和规则与内地市场分享和对接,在国家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的进程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连接优势。而汇丰作为香港主要银行之一和内地规模最大的外资银行,也将继续积极支持和参与其中。
《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投资中国的便利度是否得到了有效提升?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您看来,“投资中国”是否仍然是一个受欢迎的选项?
廖宜建:近年来,受到疫情冲击、地缘政治等多种宏观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下降,但有两个基本面不容忽视,一个是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仍处在近10年的高位,整个体量依然庞大,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也在变化。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2个月,高技术产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32.2%,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比重达到三成。另一层面,虽然投资金额有起伏波动,但中国市场规模超大、供应链配套完备、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依然明显。
疫情之后,中国吸引外资的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在推出“外资24条”后,又出台了具体的“行动方案”。3月份,商务部刚刚发布首个全国版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国家网信办在近日发布了关于数据跨境流动的新规,提升便利并降低企业合规成本。这些都是非常切实务实的政策指引。政府部门为改善营商环境作出的巨大努力,获得了外资企业的欢迎,提振了外资企业的信心。
汇丰在实际业务中也观察到了这一点。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我们近期的一项面向全球市场的调查发现,有将近八成受访企业表示有意在未来三年内进一步拓展在大湾区的业务规模,比前一年增长了一成,其中计划大幅拓展区内业务的企业也从前一年的27%提升至34%。完善的制造业供应链和庞大的消费市场正吸引更多国际企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增长机遇。
此外,香港作为连接国家和全球市场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提振国际投资者信心方面也能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今年,香港特区政府积极筹办多项大型活动,并把3月最后一周定为“香港金融盛事周”,向全球金融市场介绍最新的政策,并听取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至于汇丰,我们刚刚在香港成功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汇丰全球投资峰会”,邀请来自全球多个市场的超过3,000名参与者,共同探讨国际金融市场最关注的议题。我相信只要继续提升香港连系全球的优势,一定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或企业落户,并辐射内地。
《金融时报》记者:在助力中资企业出海和引入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外资银行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汇丰如何发挥跨境业务优势,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与外资企业“引进来”?
廖宜建:汇丰植根中国,一直致力于为其与世界的经贸合作搭建一座金融桥梁。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全球网络和跨区域联动优势,在全球26个市场设立了“中资企业海外服务部”,覆盖东盟、中东和拉美等共建“一带一路”的路径,为中资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近两年,我们也观察到一些新趋势。从行业来看,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电子商务、生物科技等赛道正在成为中资企业出海的热点,这与早年的大型基建、工程承包、劳务输出有很明显的变化。另外,民营企业出海参与供应链整合,布局全球市场也是一大亮点。汇丰具有庞大的全球客户群体,可以为这些企业牵线搭桥。
在把外资引进来方面,汇丰除了深挖服务在华外资企业的传统优势之外,近年来也在协助全球投资者参与内地资本市场开放方面持续发力。我们在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QFII以及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等领域都保持行业领先,也是国际性银行中领先的熊猫债承销商和离岸人民币债券承销商。今年1月,汇丰中国获批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一般主承销商资格,可以从事全部类别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业务,进一步提升了汇丰服务境内外发行人和投资者的能力。
《金融时报》记者:站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角度,您如何评价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角色与作用?汇丰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何建议与期待?
廖宜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要从多个层面来看。一方面是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快速推进。到2023年末,人民币在全球SWIFT支付中的市场份额已提高到4%以上,取代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另一方面,人民币也在逐步成为更重要的融资货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份额从两年前不到2%提高到2023年底的5%。熊猫债的总发行量在2023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540亿元人民币。考虑到近两年海内外宏观环境的种种挑战,人民币国际化能取得这些积极进展令人鼓舞。
汇丰认为,中国庞大的国际贸易规模是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的最大优势。我们与新兴市场之间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尤其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合作,再辅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的持续开发,都将进一步鼓励海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更高水平的国际化来自于海外投资者在与中国无关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更广泛地使用人民币,并长期持有人民币资产。因此,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更多的激励措施,以抵消使用者从其他主要货币转换成人民币的成本;同时,数字人民币的推进也在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方面有很大潜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