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婷
3月30日,永安林业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停止生物质能循环利用项目投资建设的议案》。不过,针对该议案,有两名独董投了弃权票。
4月1日午间,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停止生物质能循环利用项目投资建设的过程和依据以及存在的问题及相关风险;对公司业绩影响等。
项目投入5.44亿元后“叫停”
据永安林业公告披露,鉴于重大项目投资复核评估揭示了生物质能循环利用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且金融机构收紧了项目长期贷款融资支持,决定正式停止生物质能循环利用项目投资建设。同时,公司正在积极对接合作方,寻求生物质能循环利用项目对外转让。
而截至目前,项目已投入建设资金5.44亿元,公司称,对公司业绩的可能影响将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认后的结果为准。
生物质能循环利用项目,即将农林有机废弃物作为生产原料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备成生物天然气和有机肥料,属于公司林业创新业务。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此前公开信息获悉,2022年11月份,永安林业在河北涿州市、河南省郸城县等地设立了5个生物质能循环利用项目公司。永安林业计划通过该项目打造国内首家绿色低碳生物能源上市公司。
为了项目推进,公司配套推出了2022年度定增计划,计划拟募资3亿元,其中两个生物质能循环利用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1.2亿元。不过最终该定增计划在2023年11月份公告终止,公司在2023年12月29日暂缓了该生物质能循环利用项目建设。
公开信息显示,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但是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模仍较小。
“生物质能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成本高且难以降低。”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生物质能尚无在相关降本方面的突破,难以形成商业化,缺乏技术创新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
中国企业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生物质能的高成本集中在收集与物流环节,以及需要考虑对环境影响等。此外,相比风能和太阳能,生物质能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激励方面可能较为不足。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对生物质能项目的信心不足,进一步影响资金投入和项目推进。生物质能项目在规模化过程中可能遇到技术和管理上的挑战,如何实现从小型示范项目到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转变是一个重要问题。
两独董投弃权票
对于永安林业停止生物质能循环利用项目投资建设,有两名独董投出弃权票。
其中一名弃权独董江斌认为,对公司在项目复核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做出停工决定,表示理解。但是项目停工本身也会造成项目的损失,比如是否会引发项目合同的相对方对公司追究违约责任等,目前无法判断停工对投资保护的力度。
而另一名独董刘雪娇认为,生物质能项目前期参与论证的董事成员已全部轮换,故其本人对项目合规问题、可行性论证流程缺乏了解。本次项目停止与前期项目评估流程是否合理合规等存在重大联系,因此无法在前后决策的因果关系上对其合理性进行有效判断。
对此,清晖智库创始⼈、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永安林业的独董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了⼀定程度上的“参与决策、监督制衡”作⽤。独董应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利⽤⾃身专业优势提升董事会决策⽔平,在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促进信息披露等⽅⾯发挥应有的作⽤。
在最新下发的关注函中,交易所要求公司详细说明管理层在本次项目建设相关决策中是否充分履职尽责,前期可行性分析是否审慎,对公司定期报告带来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引发项目合同的相对方对公司追究违约责任。
(编辑 才山丹)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