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巴伦周刊》网站3月21日文章,原题:与中国分手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最近的贸易数据支持了一种说法,即美国和中国正在“去风险”。换句话说,美国企业正在寻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投资者或许会认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两个经济体正在走向“友好”的经济分离。由此联想到,“去风险”对企业或资本市场也没有那么可怕和破坏性。
而实际上,传统的贸易数字并不能全面反映美国在中国的巨大商业利益。这些利益并非仅限于贸易。它们更多地与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以及在中国运营的美国企业子公司的活动有关。
华尔街对这些商业领域知之甚少,也不甚了解,这可能导致投资者低估中美分离的潜在不利影响。
传统的贸易统计数据似乎表明,两国的经济“脱钩”已经开始。例如,2023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仅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3.9%,低于2017年21.6%的历史最高水平。去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下滑了20%,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则下降了4%。总体而言,中美货物贸易总额目前徘徊在多年低点。墨西哥是美国2023年的第一大进口供应国。
但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显示,美国与中国的联系仍然很深。2021年,美国企业设在中国的分公司数量为1956家,超过了德国、法国、日本等市场以及几乎所有南美国家的分公司数量。这些分公司雇用了120多万名中国工人,每年在中国的总产值接近1000亿美元,研发支出超过55亿美元,销售额达到4720亿美元。
顺便一提,美企在华分公司的销售额位居世界前列,是美国一年对华出口额的3倍多。换句话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根本不足以反映中国每年为美国企业创造了多少业务。要在中国取得成功,企业必须以中国为基地。因此,从2000年到2022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近12倍,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段内,分公司的销售额也相应增长了18倍。
过去几十年,随着美国在华投资的增长,回报也在增加。自2000年以来,在华美企所赚取的收入一路飙升,目前已轻松超过美国企业每年在德国和法国等富裕市场所赚取的收入。
2023年前9个月,美国企业的外国分公司在中国的收入与一年前相比增长了约1%,高于在法国、德国和印度的收入。所以,对美国公司来说,中国仍然是全球最赚钱的海外市场之一,尤其是在消费品、食品和饮料、汽车及相关产品领域。
是的,美国公司已开始将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多样化。美国企业在中国以外找到了替代供应来源,因此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量有所下降。然而,寻找替代中国需求的其他市场或许根本做不到。
比如,在劳动力和全球供应链重组方面,印度具有替代中国的潜质。然而,印度还远未做好顶上中国需求的准备。印度的人均收入约为中国的1/3。2022年印度的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远低于中国。现实是,中国仍然是许多美国公司的主要需求和盈利来源,且很可能继续如此。
归根结底,如果不首先剖析商业运作的不同渠道,就无法准确评估中美“去风险”的规模。这不仅仅是关于传统的贸易方式——出口和进口。对外投资和外国分公司活动也要考虑在内,从这个角度来看,事情就变得复杂多了。(作者约瑟夫·昆兰,乔恒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