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hatGPT到Sora,人工智能的“火”从去年全国两会“热”到了今年全国两会。
当技术再一次惊艳人类,人们也再一次思考,什么领域,是当前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会“颠覆”的;从生产力到人,这场工业革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影响有正面也有负面,我们该如何应对。
多位代表委员也给出了他们的看法。在受访者们共同看来,人工智能要做到“颠覆”,不仅仅是技术突破,更需要场景化产业化,“人工智能+”能够赋能千行百业。而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正是这次政府工作报告首提。
哪些领域会被“颠覆”?
“新药研发、材料设计等应用空间大,但不存在某个领域影响更大”
ChatGPT和Sora出现之后,对哪些领域影响大?还有哪些领域会被“颠覆”?
“大家现在都在讨论哪些领域的冲击最大。目前看到的主要是内容生成,Sora出来后接下来是物理世界的模拟,之后可能更多的是人机交互、环境感知、推理和决策。”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正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先从能力角度出发进行剖析。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正
再往前,在他看来,就涉及到智能体,比如自动驾驶,因为智能汽车需要与整个环境交互,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是更高的突破要求。智能体也让大家对机器人产业寄予厚望,因为在大模型突破的基础上,给机器人加入视觉、听觉和语言交互能力,它可以与环境互动。如果它具备物理世界的认知能力,即具身智能的发展,那么将带来对人类工作的较大替代。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也向红星新闻解析,GPT解决了机器和人之间相互理解和交互的问题,因为它理解了语言。而Sora最让周鸿祎震撼的是,为了绘出真实的、符合常识的动态图像,它无意中理解了物理世界的规律和互动关系,比理解语言又更进了一步。这是让机器能够跟世界互动的第一步,会促成通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的实现。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
不过,梁正认为,对于接下来会面临的困难,我们可能过于乐观了。他指出,自动驾驶在10年前也被认为很快就会实现,现在差距仍然很大,目前还不确定加入大模型后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因为现阶段来看大模型并未真正认识物理世界,本质上它仍然是一个高度逼真的模拟器,而只要存在误差或者容易被干扰的问题,就很难放心使用,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医疗等安全性要求高的场景下。
从产业角度来看,梁正表示,现有大模型的内容生成和基于界面的交互能力已经足够强大,可以对很多行业产生大的影响。像新药研发、材料设计,早前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梁正指出,现在有许多场景都在探索如何真正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比如医疗领域、教育领域、办公领域、工业领域,如矿产勘探的预测、核聚变的控制,“我并不认为对哪个行业的影响可能更大。”
人的作用会不会被“颠覆”?
“会用AI工具的人,比不会的人可能效率要提升”
在领域之外,人的作用会不会被“颠覆”?随着技术的突破进展,通用人工智能曙光在前,AI替代人的恐慌也一浪高过一浪。
红星新闻此前报道Sora时,包括编剧、短视频从业者、制片人、后期从业者等在内的受访泛视频行业人员,都更强调Sora的对人的工具辅助属性,而不是替代人。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
红星新闻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时,他明确表示,在他所在的网络安全领域,人工智能不会取代网络安全专家。他表示,人工智能能让网络安全专家拥有更多的能力,在网络安全领域掀起一场生产力革命。人工智能本质上是辅助人的,很多人的工作质量和数量都会有较大的提升,而拒绝人工智能的帮助可能使自己落后。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专家将是协同合作的关系,它能帮助专家从日常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做更有价值、更有难度的安全工作。
周鸿祎也表示,他一直认为,AI并不会带来行业的“崩溃”,而是给这个行业,比如短视频行业、影视工业、广告业带来正向的推动,只有那些不用AI的人会被用AI的人淘汰。
“是会用这个工具的人,比不会用这个工具的人,可能效率要提升一些,还是人对人的替代,不是工具对人的替代。”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BiMBA商学院副院长杜晓梦对红星新闻说。
热点行业为何没完成“实质性颠覆”?
“单一的技术是有制约的,重要的是和应用场景连接”
实际上,ChatGPT横空出世一年多以来,并没有对受期待的多个行业完成实质性的“颠覆”。
“微软把AI融入Office,大家也没有感到做PPT容易了非常多。”梁正指出,目前很多应用面临的问题是,性能再强,在市场上还无法产生价值,那么其实更多的就是在烧钱。
梁正表示,这类似于互联网革命,不是单纯一个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而在于怎么转化为生产力改造现有产业的问题,更加重要的是与应用场景连接起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人工智能+”,就像当时提出的“互联网+”,是赋能千行百业。在软件、互联网、计算机、半导体等领域都是如此,有了技术突破还不够,在应用上还需要考虑大量因素如工程方面的实现、规模化、成本、用户使用习惯等。梁正进一步指出,因为我们市场规模大、应用产品多、探索空间大,因此在过去,产业化已经是我国的优势,目前仍然需要发挥这方面的优势。
杜晓梦也表示,Sora落地元宇宙模拟的场景很有希望,但除了它本身之外,还取决于例如VR、MR相关技术,头显、眼镜等硬件技术突破的配合,这样一个单一的技术是有制约的。如果相关的技术产生比较好的合力,除了元宇宙的场景,游戏、泛视频行业都会带来比较大的突破,包括广告、传媒、影视、自媒体。“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单一的技术离真正商业化的应用,还需要一系列的技术的加持。”
本次两会就有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化落地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天娱数科副总经理、山西数据流量谷董事长贺晗在提案中表示,大模型赋能行业应用正在蓬勃兴起,基于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和涌现特性,其在越来越多垂直行业场景上,展现了惊艳的性能表现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周鸿祎也提交了一份关于“深化人工智能多场景应用,支持大模型向垂直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提案。他认为,2024年是大模型应用场景元年。“目前来看,大家对GPT的感受是能写诗、能逗乐子、能解奥数题等,但离工作还太远,顶多是辅助办公。Sora给大家震撼多点,明显感觉文生视频在影视工业、游戏行业、广告业能够做点具体的事了,但依然是一个通用的工具。”
按周鸿祎的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实际上是一种能力,不一定会成为一种产品,最后还是要跟各种工具结合在一起。比如360做的安全大模型,很多能力是大模型提供不了的,它实际上是在互动、指挥很多安全工具。
周鸿祎表示,大模型会产生一场工业革命,它会进入百行千业,与很多企业的业务流程或产品功能相结合。他认为,中国通用大模型核心技术赶上还需要时间,但在大模型应用方面,中国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模型发展之路,借助产业和场景的优势,将大模型与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相结合,寻求多场景应用、垂直化和产业化的落地。
贺晗建议,鼓励搭建多层次应用场景供需对接平台,征集应用场景需求、市场化项目需求,推动技术供给方公开发布大模型创新应用解决案例,实现技术、模型、数据等资源对接 。同时,打造标杆性大模型产品和服务,常态化发布典型应用案例。
AI安全威胁问题怎么解决?
“AI带来的安全问题,只能用AI来解决”
两会期间,红星新闻采访的两位网络安全企业家都谈到了人工智能的威胁与应对手段。
齐向东表示,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数据泄露、“深伪(DeepFake)”诈骗等安全威胁加剧,针对利用AI的网络攻击、AI武器化等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安全防护难度激增。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能快速生成钓鱼邮件、编写恶意软件与代码等,导致攻击数量增加,AI欺诈事件频发。数据显示,ChatGPT等生成式AI导致网络钓鱼邮件攻击增长135%。同时,人工智能大幅降低了网络攻击门槛,“AI写代码可以让不懂网络技术的人变成黑客,让低水平的黑客变成高级黑客。”
“你们看看Sora产生的视频,除了感受到创意之后,发现你能拿它做任何视频。这个视频可以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武器。这方面的危险性其实非常大。”周鸿祎也认为,要警惕AI这把双刃剑。
此外,齐向东认为,AI武器化趋势显现,人工智能可被用在“机器人杀手”等致命性自主武器(LAW)上,一些国家开始探索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另一方面,齐向东指出,AI同时赋能网络安全行业,在促进攻防技术升级上有很大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在加速布局网络安全与AI技术的融合。
“解决AI带来的安全问题,只能用AI来解决。”齐向东说。他建议,大力探索“AI+安全”创新应用,鼓励各行业头部企业与专业安全厂商以及院校、科研机构结成创新联合体,在关键行业选取典型场景开展联合创新,在实战中推动“AI+安全”进入越用越强的良性循环。借助AI能力,加速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安全防护体系创新,这样就能比AI技术跑得更快。
周鸿祎也建议国家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给予兼具 “安全和AI”能力的企业专项扶持政策。同时,国家要研究制定保障通用大模型安全的标准体系,推动通用大模型开展安全评测、接入安全服务。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 郭宇 责编 邓旆光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