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行长严宝玉:持续优化工作举措 不断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行长严宝玉:持续优化工作举措 不断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
2024年03月08日 19:18 21世纪经济报道

专题:金融视角·聚焦2024年两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要求针对不同群体的支付习惯,统筹力量打通支付服务存在的堵点,弥合数字鸿沟,着力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

  四川是旅游大省,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是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202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2月6日,四川省商务厅、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共同制定的《提升外籍人士在川消费支付便利度若干措施》正式出台,加快推动商业、文旅、机场车站三大领域重点商户外籍来华人士消费支付便利化。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局长严宝玉在接受21世纪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决策,紧盯堵点难点,持续优化工作举措,不断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严宝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严宝玉

  六方面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体验

  严宝玉介绍,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高度重视支付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体验,已从六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工作方案,明确短中长期总体目标和具体工作指标。加强部门联动,开展专项活动。

  二是拓展境外银行卡受理范围。扎实巩固成都大运会支付服务保障成果,对全省外卡商户进行全覆盖巡检,指导商户准确张贴受理标识,强化收银员业务培训,持续保持存量商户外卡刷卡顺畅。进一步拓展外卡受理商户范围,协同有关部门划定外卡收单重点区域和重点商户,尽快提升全省外卡受理覆盖面。

  三是不断优化现金使用环境。规范本外币兑换标识,确保涉外高频区域网点提供柜台、自助设备渠道外币兑换服务,保持合理的外币备付量。深化现金服务网格机制,在全省范围开展残损币、零钞等兑换活动,指导银行机构采取措施引导商户规范现金收付行为。

  四是提升外籍来华人员账户服务水平。指导银行机构完成永居证办理的硬件升级改造,组建“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服务小组”,开辟绿色通道,推行“1小时内响应、1小时内办结”快捷服务。

  五是完善数字人民币服务体系。推进数字人民币软钱包分类分级管理,实现外籍来华人士通过手机号注册使用“软钱包”,绑定外卡后实现即充即兑。探索推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在旅游景区、涉外酒店及重要商圈等涉外场景的使用。协调税务、海关等部门优化现有数字人民币“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业务模式。

  严宝玉告诉记者,在推动上述工作过程中,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同时加大移动支付推广力度,支持外籍来华人员绑定外卡或使用境外电子钱包在四川各商户扫码支付。

  打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组合拳”

  除了是旅游大省,四川也是农业大省,有着“粮猪安天下、川味誉天下、乡村美天下”的美誉。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如何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领域?

  严宝玉介绍,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把做好“三农”金融服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一个抓手、两个确保、三个提升”,持续引导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2023年末,全省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8.0%,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达到27.1%,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一是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抓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大以来,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积极履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工作牵头责任,推动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推动落实融资配套政策,系统化建立包括贷款贴息、奖补、风险分担的涉农领域财政金融互动政策。

  具体来看,率先在全国系统地推动161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建立覆盖全省21个市州的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创设“助农振兴贷”财政金融互动产品,对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财政部门给予贴息,将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至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体系。对法人金融机构实施优惠存款准备金率,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和主要涉农机构坚守服务“三农”定位,支持扩大县域信贷投放。

  二是建立粮食生产金融支持政策体系,确保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制定印发金融支持“天府粮仓”建设16条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2023年末,“天府粮仓”建设重点领域贷款同比增长24.1%。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案例评选,推广全域综合整治等高标准农田投融资模式。2023年末,全省农田基本建设贷款同比增长81.3%。

  三是扎实推进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创新构建“财政增效、农担增信、银行增贷、企业增利、农户增收”五方合作支持产业扶贫新模式,助推脱贫攻坚顺利完成。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地区倾斜,全省25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9个欠发达地区的各项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四是推广农业产业“金融链长制”,助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在全省推广涉农产业“金融链长制”,为重点农业产业链确定主办金融机构,“一链一策”做好“土特产”金融服务,提升粮食、畜牧、水产、经济作物等31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集群的融资可得性,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2023年末,全省现代农业产业贷款同比增长31.4%。

  五是大力推动金融支持城乡融合发展,助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建立农业农村重点融资项目储备和融资对接机制,依托“天府信用通”“四川农业信贷直通车”平台开展常态化监测对接,综合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积极满足乡村建设中长期资金需求。2023年末,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同比增长21.9%。畅通城乡要素循环,大力推动激活农村资产,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试点。2023年末,全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同比增长157.8%。

  六是深入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助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积极打通“信用+信贷”路径,推动“天府信用通”“农贷通”等金融服务综合平台的涉农信息互联互通,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蜀信e贷”等纯信用线上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便捷度。2023年末,全省农户信用贷款同比增长40.0%。开展“送码入户、‘码’上贷款”专项活动,组织金融机构主动“送产品、送政策、送服务”到乡。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发挥科技优势,搭建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本”监管平台,推动村务信息公开、规范村级财务、盘活农村资源,有效服务乡村治理。

  (作者:唐婧 编辑:周鹏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琳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18 星宸科技 301536 --
  • 03-15 平安电工 001359 --
  • 03-11 骏鼎达 301538 55.82
  • 03-11 星德胜 603344 19.18
  • 03-04 美新科技 301588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