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莫鼎革带来6条建议,涉及科技创新、循环经济等方面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莫鼎革带来6条建议,涉及科技创新、循环经济等方面
2024年03月09日 07:02 媒体滚动

今年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在召开,全国人大代表,镇海炼化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中石化宁波镇海炼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积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本次会议他带来了7项建议,涉及科技创新、“无废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方面,并对《企业家》记者进行了解读。

01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速推动石化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我国石化行业在高端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存在创新能力仍然不强的问题,据工信部报告显示,我国新材料产业还有32%的关键材料处于空白,52%的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石化产业链供应链局部存在断链风险,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

莫鼎革表示,立足区域产业链发展全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发展最优化、效益最大化”为导向,对石化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关键环节给予差别化政策支持,集中力量强化创新攻关突破,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完整度和安全水平。

因此,莫鼎革建议:

一是推动科研方向聚焦下游产业链需求。从政府层面加大统筹协调和引领力度,立足区域或石化园区全产业链发展,摸清重点上下游产业供需和产业链“空白”,以“产销研用”一体化的大型石化基地为核心,布局规划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补链强链延链重点项目,完善相关政策限制类项目的“点对点”豁免机制,并在用地、能耗、排放指标等资源要素以及税收方面给予倾斜,加速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形成多主体协同创新、全产业链一体发展模式。

二是给予产业研究院更多激励政策支持。针对产业研究院研究制定更多激励政策并推动落地。如提高科研经费额度比例;对涉及产业链核心布局的企业,在引进高端科研人才、海外高端人才给予更有优势的地方安家落户政策;加大对企业研究院申报创新研发项目的支持力度等,激发企业科研创新源头活力。

三是推动加快建设石化产业中试及孵化基地。针对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关键环节项目,围绕企业需求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制订资源要素差别化扶持政策,在用地、能耗、排放指标等资源要素以及税收方面给予支持,在行政审批、资金投入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推动石化产业创新技术和成果迅速孵化落地。

02

加快推广“无废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无废城市”建设以“无废工厂、无废医院、无废学校”等为主在全国全面展开。莫鼎革表示“无废产业链”作为“无废城市”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一种独特存在,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目前尚未发布无废产业链相关的技术指南和创建指标体系,企业危废跨省、跨区域处置利用难度大,亟需进一步在体制机制上加大创新力度。

因此,莫鼎革提出建议。

一是加大创新突破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废弃物循环利用新途径,推动建设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同时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下放审批权限,指导推动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试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豁免政策,简化危险废物跨省、跨区域转移等各类审批程序。

二是推动废弃物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鼓励不同区域、不同特点的企业协同探索攻关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途径,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区域“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共享”,推动区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出台混合燃料元素碳含量和热值相关分析检测方法和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双碳”目标的实现。

莫鼎革还表示,镇海炼化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结合,构建了石化行业“无废产业链”“无废石化基地”,建立的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体系已成为宁波市“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愿意把镇海炼化的成功经验向大家分享推广,以加快推进“无废产业链”建设工作,丰富“无废城市”内涵

03

加速构建废塑料回收循环和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和消费国,但回收再生处理能力远远不够。莫鼎革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城市虽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将废塑料纳入可回收垃圾,但并未出台针对废塑料的专项分类政策,废塑料回收、分拣、预处理存在较大困难。莫鼎革认为,我国的产业链未能建立完善废塑料回收循环和资源化利用体系,特别是废塑料产业与石化行业的规模化、稳定化的衔接尚未建立,且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有力支撑废塑料回收循环和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规模化。对此,莫鼎革提出建议。

一是进一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统有效分拣、品质控制、价格制定等环节,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拓宽原料来源,降低原料成本,提升国内企业废塑料回收及应用的积极性。

二是针对性打造区域废塑料回收循环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充分发挥石化产业集群的规模化生产和炼化一体化全流程优势,支持区域石化“龙头”企业、“链长”企业参与这一产业链布局建设,尤其在制度政策、土地资源污染物总量、能源指标、上下游一体化方面给予支持倾斜,推动废塑料物理、化学回收与石化产业深度耦合,加快推动废塑料资源循环利用

三是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攻关,加快废塑料回收循环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组织“龙头”企业、“链长”企业和研究院所联合攻关,加强废塑料化学循环科研体系建设,专项研究该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购置与更新所需重大仪器设备、建设配套设施等予以资金补助,共同推进废塑料收集、分拣、化学回收技术开发。

04

践行“双碳”战略,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

据统计,2023年我国航空煤油消费量约3883万吨,直接碳排放超过1.23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其中可持续航空燃料是目前航空业碳减排最可行的关键路径,而且可持续航空燃料已在全球形成共识。

莫鼎革说,但我国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供需市场尚未被完全激活,政策导向不明朗,废弃油脂原料90%出口导致国内供应不足,全产业链相关财税制度尚未健全。

因此,莫鼎革提出建议。

一是加快建立废弃油脂等生物基原料规模化高效供应体系。建议加强生物基原料回收企业资质认证,鼓励具备规模化加工能力的央企、国企及大型民企参与原料回收业务,从产品标准、出口退税政策等方面加强管控和政策调整,管控废弃油脂出口,提高原料保供,提高产业集中度及生物基原料资源统筹能力。

二是加快建立我国自主可控的可持续认证体系。自主建立健全基于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资源现状和生产工艺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方法标准、可追踪并溯源的可再生原料和燃料数据库以及可持续燃料评价标准、产品标准、认证规范体系、适航审定标准等,实现国际互认,打破可持续认证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受制于人的现状。

三是完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健康发展。我国需要进一步健全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链税费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研发和生产等产业链各环节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鼓励农林废弃物等多路线原料的技术研发;制定航空业碳减排路线图,提出强制性或引导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调合比例目标和计划,建立完善SAF碳证交易制度和运行体系,将民航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支撑绿色可持续燃料产品产业健康发展。

莫鼎革还表示,中国首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已在镇海炼化进行规模化生产,并获亚洲首张全球RSB生物质可持续航空燃料认证证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18 星宸科技 301536 --
  • 03-15 平安电工 001359 --
  • 03-11 骏鼎达 301538 55.82
  • 03-11 星德胜 603344 19.18
  • 03-04 中创股份 688695 22.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