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熊耳山 何以受到宋朝宰相青睐

涉县熊耳山 何以受到宋朝宰相青睐
2024年03月07日 08:01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日报

申新成

涉县境内有座熊耳山,位于涉县城南十里许清漳河右。因“山壁尖石宛如熊耳”故名。“熊耳六峰”是古代涉县有名的“沙阳八景”之一。山凹里建有熊耳寺又叫开法寺,是涉县众寺之首。

“天下名山佛占多”“山因寺显,寺以山名”。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或登山揽胜,或谒寺礼佛,无不对此山此境题咏留墨,或勒之碑石,或载之典籍,世代相继。余亦算是熊耳寺的常客,对寺院的碑刻诗文及县志所载诗文,大多拜读过。其中,不乏达官显贵之作,都堪称佳品。那种醉心山水、乐而忘返的陶醉之情,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如身临其境。如清代涉县县令任澄清,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就兴致勃勃,登上熊耳山巅,极目远眺,写下五言长诗,开头就直截了当说“山光接海色,呼吸与天通。晓起峰头望,蜃楼在眼中。”大有泰山观日出之感。能感觉到这位县令当时诗兴大发、激情澎湃的心境,说不定还不顾体面在衙役随从面前仰天长啸,喊了几嗓子,也都有可能。而清代涉县另一位县令叫黄泽的人在写“熊耳六峰”时就比较文雅:“群峰环拱势盘盘,半带晴云插汉端。古寺忽开山日晓,四围都作画屏看”。明嘉靖乙卯春天,由武举进士出身的嵩平,时任守备河南涉县以都指挥体统行事(镇守地方的武官),在游览熊耳寺后,兴奋地一口气写了十四首诗!而且以行草书潇洒挥题,龙飞凤舞,一气呵成,至今碑石尚存,字迹清晰可辨:“兽袍铁骑访山来,共与山人踏野苔”,纠纠武夫,金戈铁马,沉醉于熊耳山胜景,吟诗题咏,一发不能收。而更有甚者,如金代的天游老人陶醉于山寺胜景,发出了“不知如何人,得来享此乐。自恨尘缘深,不能顿辞爵”的慨叹,恨不得辞掉官职,在此享受山水之乐。明代的涉县教谕河南信阳人马攀龙也在此留下了“苦被尘缨缚,依栖愧此身”的遗憾。难怪乎明代礼部尚书裴宇游熊耳寺后称赞曰“西来川谷分三晋,河朔重围第一关”。如此云云,不复一一列举。

就这么一座山,就这么一座寺,来此一游且有诗文传世的历代官员中,竟下至县令、知州,上至封疆大吏和六部尚书。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竟然还有北宋时期的宰相,也曾驾临此地,歌之咏之!

前几天,地方文化研究专家张华明老师,从微信给我发来一首七言律诗,题目是《过涉县熊耳山》,作者是宋代韩琦。我发现后急切地问他“你在哪儿见到此诗?”——因为我更看重的是古碑,心想他肯定在哪儿见到此诗碑了,没曾想他答曰“《韩琦诗集》”。我有些怅然,当下没太在意。

我闲赋在家,早上懒床成习。隔两天后的早晨七点多了,我又琢磨起张老师发来的那首诗,越嚼越有味儿,再看作者是宋代人,更来劲儿了——在涉县境内无论是碑刻还是典藉,记载明代之前的诗文很少。问诸百度,韩琦竟然还是北宋时期的宰相!急忙披衣而起,搬来涉县旧志,在《清嘉庆四年涉县志》里赫然记载着韩琦和他的那首七言律诗《过涉县熊耳山》,与张华明老师发给我的那首一字不差:

我从团柏历山岐,秀绝惟于熊耳知。

芳草经年被重席,轻云无日展时旗。

羊头有黍名终俗,壶口称关类亦卑。

何似半天留鹤驭,此来凭轼与仙期。

先来看看韩琦何许人也。查《宋史·列传第七十一》《宋史·本纪》多处都有韩琦的记载:韩琦,字稚圭,河南安阳人。“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起初在国子监任主管校风校纪的小官,在山东淄州(淄博)任过通判,又到国家图书馆工作。后在开封府任推官、在财政部门管过财赋,后拜右司谏,负责规谏讽谕。临时代理或兼任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令文书。灾荒时期任体量安抚使,“汰冗役数百,活饥民百九十万。”西夏赵元昊反,被任命为陕西安抚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元昊称臣,被召为枢密副使。之后一度仕途不顺,但他都是主动辞请外任。先后任扬州、郓州(山东郓城)知州、成都节度使、定州知州、武康军节度使、并州(太原)知州,相州(安阳)知州等。到嘉祐元年(1056年)时来运转,拜枢密使,协助宰相分管军政事务。过了三年即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响当当的宰相头衔!又过三年到嘉祐六年(1061年)闰八月,迁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仪国公。

韩琦为人,敢于直言谏诤。朝廷合班奏事时,常引起“同列或不悦”,然而“帝独识之,曰‘韩琦性直’”。他和范仲淹都在陕西领兵平过西夏,“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重,故天下称‘韩范’”他与富弼、范仲淹又“同时登用,中外跂想其勋业”,有贤相之称。由于威望很高,以致于“群小不便之,毁言日闻”,范仲淹、富弼相继罢官,韩琦也自请外放地方为官多年。神宗继位后又“拜司空兼侍中”,“执政三世,或病其专”,御史中丞王陶弹劾他跋扈。皇上不但没有处分他,反而罢黜了王陶,但韩琦还是坚决辞去相位,外请任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到相州任通判。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反对新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琦辅立了英宗、神宗两位皇帝,有为宰十年“相三朝立二帝”之功。欧阳修称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熙宁八年(1075年)六月“太师魏国公韩琦薨”,年68岁。死前一天“大星陨于治所,枥马皆惊。帝发哀苑中,哭之恸。辍朝三日,赐银三千两,绢三千匹”并动用河卒为他修墓,立碑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后又“诏赠尚书令韩琦依赵普故事”享受开国宰相赵普同等待遇。

这么显赫的人物,不知在哪一年、在何背景下,来到熊耳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是在宰相任上?还是外放地方时?不得而知。不过从诗意来看,很可能是在按抚陕西或在太原任职期间。请看这首诗里的几个关键词:

(1) 团柏:地名,指山西临汾市汾县一带;(2)历:即游历;(3)岐:同“歧”,有“不同、不一致、有差别”之意。(4)也可能“山岐”是地名“岐山”的颠倒词,岐山在陕西省的宝鸡市,即“凤鸣岐山”的发祥地。这也是写诗词为押韵而常用的手法。(5)也可把“历山”作地名解,有“舜耕历山”之说,但与诗句不通。(6)羊头有黍:羊头,即羊头山,在山西沁县和沁源县交界,古有“羊头山黍定黄钟”的说法,《汉书·律历志》记载“以上党羊头山黍度之为尺,以定黄钟”,就是说以羊头山一带所产的黍谷为基准单位制定律历和度量衡。(7)壶口:指山西黎城东和涉县之间的壶口故关,也称东阳关,古称吾儿峪。(8)鹤驭:传说成仙得道者多骑鹤,此指仙人。(9)期:指约会、相会。

那么,这首诗的大意就是:我从山西的团柏一路走来,游历了许多不同特色的名山大川,只有看到了涉县的熊耳山才知道什么叫“秀绝”。这里山花芬芳,草木茂盛,全年都像披着厚厚的席子;这里每天都有白云飘飘,并呈现出不同时节不同色彩的旗帜。山西的羊头山所产的谷物虽然非同一般,有着厚重而悠久的文化内涵,但“羊头山”这个地名与“熊耳山”相比却俗气了很多;壶口关虽然也称之为“关”,但似乎也显得低矮了些。它们哪里能比得上这熊耳山呢——就像天空中住着仙人一般,我这次乘车过来就是与仙人相会来了。

涉县的熊耳山之所以得到这么多文人墨客和达官显贵的青睐,肯定有它的独特之处,只不过作为本地人,我们有些“熟视无睹”罢了。据涉县县志记载,金元时代涉县曾两度升为崇州,州治就设在熊耳山巅。熊耳寺始建于汉代,历史悠久,高僧辈出。据李山、过常宝主编的《历代高僧传》记载,清代北京潭柘寺有“魔佛”之称的一代高僧常顺和尚是涉县人,早年就是在熊耳寺剃度修行,后云游到北京潭柘寺。本世纪初释悲文师父驻锡于此,广结善缘,鸠工庀材,重振寺院于颓废,再现往昔之光华。使名山又添彩,胜景更增辉。倘若韩琦在世,恐怕要故地重游了!

图片由路海东 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韩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15 平安电工 001359 --
  • 03-11 星德胜 603344 --
  • 03-11 骏鼎达 301538 --
  • 03-04 中创股份 688695 22.43
  • 03-04 美新科技 301588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