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南:金融适老化 比便捷性更重要的是安全性

2024年03月06日15:23    作者:李庚南  

  意见领袖 | 李庚南

  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时。如同以往,老龄化问题依然是两会期间的热点之一,而金融适老化则是避不开的话题。

  毫无疑问,金融适老化是一个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议题,解决好养老问题,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也是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的内在要求。养老金融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推进金融适老化。无论是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还是养老产业金融,都存在金融适老性问题。在3月1日国新办举行的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就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有关事项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关键词就是金融适老化。针对我国移动支付在一些消费场景和消费群体产生的问题和堵点,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表示,“人民银行将在总结前期支付适老化工作的基础上,紧盯移动支付、银行卡受理、现金支付、银行网点服务等关键领域,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升支付适老化服务质效,着力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适老化综合服务体系。”

  如何通过提升支付服务的包容性、支付服务的温度,努力消除“数字鸿沟”给老年人等群体带来的支付不便,提升老龄人群体支付便捷性,无疑是金融适老化题中应有之意。近年来,金融机构在监管部门推动下,主要移动支付APP均已进行了适老化升级,通过简化流程、添加温馨提示、增加语言播报、放大字体图像、专线人工客服等多种方式,提升老年群体移动支付服务体验,全国超过96%的银行网点已推进适老化改造。应该说,从金融便捷性观察,金融适老化程度已经明显提升。

  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对于老龄人群体而言,还有比金融服务便捷性更重要的,就是老龄人的金融安全性问题。这关系到如何守护好老龄人“养老钱袋子”、如何让老龄人安度晚年的社会问题。而老龄人金融安全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防诈防骗、避开各种金融陷阱。

  毋庸置疑,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且正在经历快速的老龄化,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人口达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按照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的评价,一个社会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7%表示进入老龄化,而两个比例达到20%和14%以上便属于中度老龄化社会。显然我国正处于由中度老龄化社会向重度老龄化社会演进。

  老龄化程度加深带来的人口红利消失、社会养老保障压力增大等问题,在宏观层面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挑战是毋庸讳言的。在微观层面,伴随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老龄人群体面临身体和心理健康、缺乏智能化技术支持带来的数字“鸿沟”、经济困难、孤独等种种问题的困扰,其中尤为扎心的问题是,老龄人正成为各种诈骗活动的重灾区。

  据中国银联发布的《2023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电诈威胁依然严峻,仍有87.4%的被访用户反映收到过各类诈骗信息,其中77.7%的大龄群体收到过诈骗信息。电诈分子针对性实施虚假购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刷单返利等类型诈骗,大龄群体中遭遇这三类诈骗方式的占比分别为32.4%、21.7%和21.1%,明显高于其他诈骗方式。《北京市2023年老年人权益保护形势分析报告》显示,老年人被侵权、消费欺诈最频繁。在消费欺诈套路中,约有15%的老人损失金额超过1万元以上。与此同时,电信诈骗的势头不减反增。据最高检3月3日消息,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万余人,同比上升六成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14万余人、同比上升一成多,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7.5万余人、同比上升106.9%。

  如何最大可能降低老龄人被诈骗的可能性、守住老龄人“钱袋子”是一个亟需高度关注的问题!理应成为养老金融的核心议题。由于老年人在法律、经济和社会参与方面可能面临特殊的困境,他们更容易成为各种欺诈和剥削的目标。保护老年人的财产安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成为社会以及相关机构和政府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从金融适老化的视角看,应高度关注老龄人的金融健康问题,维护好老龄人群体合法权益,避免和消除不适当、不负责任的金融供给带给金融消费者的“次生灾害”。其核心是切实强化金融的适当性管理,努力提升老龄人群体的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

  对于老龄人被诈被骗、容易掉入各种金融陷阱问题,我们不应一味将之归为老龄人贪便宜心理,而应从完善社会治理建和谐生态的角度,更好地维护老龄人的利益。除了加强防诈宣传力度,提高增强老龄人金融素养和防诈骗意识外,还应从社会治理角度,通过完善相关机制,构筑一张无形的安全网!

  一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强化电信、支付部门的协同,守住电信开户、银行账号开立等关键节点,加大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目前,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依然是不法分子散布电诈信息的首选渠道,且有向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渗透的趋势。尽管防不胜防,但若真正落实好实名制,把住电信开户、银行账号开立两个环节,既能大大挤压电诈的渠道,也能通过支付端的预警机制及时阻断涉诈资金的出口,最大可能挽救被诈者的损失。

  二是聚焦养老服务机构、理财金融、医疗保健机构等老龄人被诈骗的重灾区,加强全天候监控,让非法机构无处遁形。从老龄人被诈骗的案例看,养老诈骗主要涉及养老服务、养老项目、养老产品、以房养老、养老保险等六大类,养老服务、理财金融、医疗保健等领域是重灾区。因此,应聚焦于这些领域,加强部门协同,加大对涉诈机构和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养老服务方面,要按照《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强化备案管理和运营监管,彻底清理养老服务“黑机构”。在理财金融方面,一方面要完善正规金融理财服务,开发适老理财金融产品,强化理财产品供给的适当性,特别要规范保险代理行为。另一方面,要强化金融行为监管,规范互联网理财APP为切口,清理非法理财金融平台。在医疗保健领域,除了进一步完善老龄人医药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对老龄人的风险提示外,还应从各种广告入手,加大对违法发布医疗广告和虚假药品、保健品信息的行为,清理各种针对老龄人的涉诈APP、公众号。同时,要发挥社会监督力量,通过有奖举报收集涉诈群体信息,实施精准打击。

  三是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反欺诈。在支付端口,充分运用AI技术,实时监测,及时对老龄人异常支付行为进行提醒、阻止。这方面,日本ATM机安装AI识别系统助老年人防电诈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借鉴。日本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成为电信诈骗主要受害群体之一,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活动日益猖獗。为此,日本警方在部分自动柜员机(ATM)安装人工智能(AI)识别系统,向潜在受害者发出警示。

  四是加强对老龄人的社会关爱。老龄人容易掉入诈骗分子用温情构织的各种金融陷阱,恰恰是因为老龄人缺乏关爱。一项新研究发现,老年人容易成为受害目标,原因是他们很难克服对人们可信度的第一印象。因此,除了完善医养基础设施外,要建立以子女为主体的老龄人关爱体系。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子女对老年人赡养的义务。尽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可操作的罚则,“常回家看看”的权责界定成为了司法实践难题。因此,因进一步细化相关罚则,推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真正落地。

  (本文作者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责任编辑:曹睿潼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快讯:百度短线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发布 315晚会曝光假香米、非标水泥管等,多地连夜处置涉事企业 一图读懂丨“315晚会”都曝光了什么?点名了哪些企业? 刚刚!林毅,被查!2000亿白马跳水!上海突发!警方出手:刑拘! 女学员单飞歼11B向家人报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县美术馆馆长群聊发不雅照 解释称手机中病毒 补壹刀:今天最大的国际笑话,但可能是一盘大棋! 视频|红色通缉犯郭文贵在美国被捕 奇葩的创维汽车:碰撞试验0分,专攻司机养生,创始人豪言“开车可续命” | 次世代车研所 “反华五人帮”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