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肖睿成说。
让“老手艺”焕发“新光彩”,为家乡发展探新路,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肖睿成,在近3年的时间里,带领团队走遍了贵州省9个非遗资源富集地区,走访考察非遗作坊300余户,用互联网平台推动产品销售转化,使精巧的苗族非遗从银匠的桌前飞向“云端”,带动3000余名手艺人就业增收。
近日,肖睿成领衔的“‘看黔途’——‘新力量’赋能非遗产业,助力贵州乡村振兴”项目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铜奖。此前,项目还夺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全国二等奖等。
肖睿成领衔的“‘看黔途’——‘新力量’赋能非遗产业,助力贵州乡村振兴”项目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铜奖。本文图片均为 华东理工大学 供图
肖睿成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贵州苗族人,家族长辈为苗银第四代传承人,从小听着祖辈们叮叮当当敲打银器的声音长大,让他对苗族银饰产生极大兴趣。来到华东理工大学后,肖睿成更加深入地接触到新媒体领域并学习相关技能,而他也始终心心念念如何助力苗族银饰获得更好发展。
当前,“互联网+非遗”的模式创新在网络上热度不减,但如何真正让苗族银饰走出大山、走向大众,困难重重。大一时,面对家乡苗族银饰“好产品没有好销路”的难题,肖睿成将创业想法跟几位好友和盘托出,大家一拍即合。随后团队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发现:苗族银饰不仅存在销路不通的问题,宣传无流量、产品无创新,无法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高质量需求也是亟待解决的产业之痛。
以产业痛点为引,肖睿成和团队成员向政府、企业等多方学习取经,最终确定了产品创新、推广创新、模式创新的“三新”方案,并通过设计、直播、IP孵化和电商平台等途径,完成非遗产品的销售转化。
与此同时,非遗技艺,一端连的是传统,一端接的是当下。如何让古老非遗接上地气更聚人气,与更多年轻人产生共鸣?
传统的苗族银饰,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肖睿成和团队凭借“小而美、轻而美、精而美”的创新设计思路,与国家级苗银非遗大师合作打造了“50+类”新品。他们卸下了传统银饰的厚重感,为“老手艺”注入新活力,制作的新品款式新颖、容易佩戴,拓展越来越广阔的年轻市场。
“非遗的赓续,靠传承也靠传播,希望在新技术、新载体的加持下,让苗族银饰‘活起来’、让非遗传承人‘富起来’,这是我们团队的创业初衷。”肖睿成说道。
肖睿成团队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实现非遗带动乡村振兴;采用线下线上同步推广销售模式,实施“零启孵化”计划,成功打造5位“文化+产业网红IP”;此外,还利用大电商平台,创新通过传统电商、跨境电商多平台推动“黔货出山、出海”,建立良好的销售机制,进一步传播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及产品。
肖睿成和团队通过创新内容表达、打通线上线下等探索,在两年内实现累计营收超2000万元,发展300余位少数民族手工艺人加入,带动3000余名手艺人就业增收,为苗族银饰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以赛促用,从上海赛到全国赛,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也如同一块块“试金石”,检验着肖睿成团队创业项目的成色。值得一提的是,“看黔途”项目团队由来自社会、商、艺术、化工、外语等学院的10位同学组成,与此同时,项目指导老师黄建华、何雪松、陈莉丽,来自学校“双创中心”、团委、社会学院的多位老师也一直指导关心着项目进展。
“创业,对于我而言是成长,是认识一群可爱的伙伴,是无所畏惧的勇气,是砥砺前行的坚持。非遗是座尚待挖掘的‘富矿’,我们会继续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肖睿成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