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区 产业兴城 产城融合

工业强区 产业兴城 产城融合
2024年02月27日 02:23 兰州日报

【本报讯】2月26日,记者从西固区科技局获悉,今年,该区结合强省会行动,围绕“工业强区、产业兴城、产城融合”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创新载体提质增效行动、科技企业培育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科技人才引育集聚行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行动和创新环境氛围营造行动“八大行动”,重点在“建平台、双倍增、抓攻关、促转化、引人才、优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在创新能力倍增、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等三方面求突破,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西固区作为全省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区和省市核心的化工科创中心,紧盯兰白两区创新发展机遇,锚定打造西北产业创新中心示范城区目标,借助兰州石化、中核兰铀、天华院等大型国有企业现有科研优势,组建“政产学研用”战略联盟,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融入化工产业、装备制造等细分产业链研发,集中攻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形成了“企业提交‘卡脖子’课题—科研平台接受攻关—科技成果共享共用”的大科创格局,建立了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转化通道,推动老工业基地焕发新发展动能。

实现创新载体提质增效,需要打造多层级平台体系。西固区支持兰州石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先进新材料研究院,加快科创大厦建设进度。支持天华院转改、新建甘肃省化工新材料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深入开展独立知识产权干燥技术及装备开发。力争年内建成5000吨润滑油添加剂、化工研究中心新材料等中试基地,新建中法分子筛联合实验室、聚烯烃加工评价实验室等高层级研发载体,并加快引导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创建各类众创空间和孵化器2家以上。

西固区推进实施科技创新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到2024年底,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以上,新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44家。同时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面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创新联合体,以“揭榜挂帅”为抓手,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支持天华院、润滑油研究中心、化工研究中心、石化技术大学等科研力量,围绕全区产业发展,年内组织申报省级重大科技专项5项,省级重点研发计划10项,省级技术创新引导计划10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力争形成一批填补关键环节技术空白、走在前列的创新成果。

为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西固区发挥兰州石化、天华院等企业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资源集聚作用,形成“技术攻关—中试放大—产业化”的成果转化链条,开展科技成果对接会等活动,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的创新体系。

按照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 ,到2027年,全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竞争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明显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更加深入,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体系效能大幅提升,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更加显著,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以上,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1%以上,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新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5家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以上;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10项以上,在新材料、石油化工、先进装备等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30项以上,形成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2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0亿元以上,新认定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以上,孵化面积10万平米以上,市级以上众创空间保有量突破15家;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不断强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4%以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兴城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04 中创股份 688695 --
  • 03-04 美新科技 301588 --
  • 02-28 铁拓机械 873706 6.69
  • 02-21 龙旗科技 603341 26
  • 02-08 肯特股份 301591 19.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