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君子(外一篇)

子贡问君子(外一篇)
2024年02月20日 09:00 媒体滚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注释】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末年卫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译文】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自己说出的话要先付诸行动,那么,人们自然会追随他。”

先秦早期“君子”一词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而言。“君”,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

《诗经·谷风之什·大东》:“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孔颖达《诗经正义》曰:“此言君子、小人,在位与民庶相对。君子则引其道,小人则供其役。”《春秋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此处君子、小人,仍着眼于地位而非道德品质。可以指国君,也可以指从政的臣子。

其后君子一词开始具有道德品质的属性。如“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古代的君子还有多种指意。此处应是指那些才能与品德出众的有政治地位的人。

成为君子要具备什么样的修养呢?孔子曾从多个角度谈及。对于子贡,他是这样回答的:“自己说出的话要先付诸行动,那么,人们自然会追随他。”就是“身体力行,取信于民”的意思。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还擅长经商,曾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做买卖,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在这里,子贡应是以政治家的身份,请教老师他要如何管理国家,才能深得民心。孔子回答的时候,根据子贡长于说辩这个特点,提醒他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君子,不能夸夸其谈,要将自己的言行先付诸实践,让别人看到他的行动与诚信,臣下百姓才会追随他。

孔子曾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王凤仪先生说:“领人不管人”。用实际行动引领别人最有效;管人人不服,易结仇怨。

好的管理者,会用他们的德行、才干吸引子民,用他们身先士卒的干劲,激励百姓。比如舜帝,当年他只要住在哪里,哪里就会渐渐形成村庄、城市,追随他的人源源不断而来,愿与他比邻,愿与他同住,愿受他熏陶教诲,愿效法他的为人处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一则的意思就是讲,为政者,不能只讲空话、套话忽悠百姓,凡事自己先做在头里,如果真的有效,百姓自然跟随,何愁民心不服,民心不一?

通常的翻译,将“而后从之”没有译出来。例如杨伯峻先生对“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翻译是:“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君子周而不比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君子:德才兼备,且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

小人:与君子相对,道德水平低下之人。

周:合群,团结。

比:勾结,偏爱。

【译文】

孔子说:“君子(靠忠信)团结人,不结党营私;小人互相勾结,不(靠忠信)团结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荡”是团结的基础;“长戚戚”是勾结的原因。

朝中君子,常有公心,以国事为重,任人唯才,以忠诚信义团结其他朝臣,共同为国君效力。朝政清明,国家繁荣昌盛是他们的最大心愿,为此兢兢业业,不辞劳苦,不计得失,甚至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

官场小人,多有私心,以个人利益为重,任人唯亲,巧言令色,亲附拉拢其他朝臣,希望结成私党,增加权威与力量,为自己谋得更大利益。常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做些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狐假虎威、祸国殃民之事。

判断君子还是小人,孔子提出了从“团结”还是“勾结”两方面来看。

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是无条件的相互配合。

勾结,是暗中做不正当的联系与结合。

团结光明正大,磊落有力。勾结营私暗合,惧为人知。团结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种正能量。勾结是腐蚀国家肌体的霉斑,是危害朝政的负能量。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孔子希望国君能够明察秋毫,亲君子,远小人,使周而不比之君子得到重用,使比而不周之小人受到惩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2-21 龙旗科技 603341 26
  • 02-08 肯特股份 301591 19.43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22.66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126.89
  • 01-29 成都华微 688709 15.6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