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正向“6000亿俱乐部”迈进

山东济宁正向“6000亿俱乐部”迈进
2024年01月26日 02:53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原标题:持续放大“九大优势”,多项指标保持在山东省第一方阵

山东济宁正向“6000亿俱乐部”迈进

济宁市正在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受访者供图济宁市正在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受访者供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经济“年报”显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省去年GDP首次突破9万亿元。而山东“明星城市”之一济宁市,在过去一年里,持续放大产业体系完备、创新活力充沛、区位交通优越、城镇布局科学、县域特色突出、农业前景广阔、人文沃土丰厚、生态资源富集、民生保障有力“九大优势”,多项指标保持在山东省第一方阵: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00亿元、增长6.5%;“四上”企业总量突破9000家;改造老旧小区313个……一组组数据,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展示了济宁现代化强市建设的步履铿锵。今年,济宁市还定下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的目标,向“6000亿俱乐部”迈进。

发展有力量

重大项目招引创历史最好水平

隆冬时节,位于济宁市邹城经济开发区的兖矿能源智慧制造园区项目现场,仍忙得热火朝天:塔吊长臂左右挥动,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各种施工设备不停运行,园区各项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自2022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我们精准推进抢工期,目前一期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邹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部部长高洪波告诉记者。

高洪波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05.6亿元,由山东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成后可实现15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将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矿用设备生产基地,形成国内最顶尖的煤机整机、液压设备产业集群,“去年以来,邹城市委、市政府锚定打造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动态更新产业链条图谱,梳理出龙头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精准靠上对接。”

工业强国,制造为基。自2021年8月起,济宁市开始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指挥的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把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作为头等大事、主攻方向,连续三年召开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持续深化“干部助企攀登”。2023年,济宁市“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营收突破4000亿元、增长10%,智能机械装备集群入选首批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邹城矿山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项目全面开工,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总部基地等7个过百亿、12个过50亿项目签约落地,招引项目质量、能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转型有方向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

在济宁市2023年下半年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上,济宁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获全市现场观摩“十佳”产业项目第一名。“济宁市正全力打造‘港贸船产建融’的港航全产业链体系,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市现代港航物流发展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君磊表示,济宁将争做全国内河船舶建造工艺的示范者,推进内河标准化船型推广应用和优化,为推动全国内河航运绿色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为充分释放济宁港航资源潜能,济宁市把“强力突破现代港航物流发展”列入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九大战略”之一。去年,国内首个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试生产,兖州国际陆港、龙拱港海关监管场所也正式获批。济宁港航物流贸易已覆盖全国152个城市,货物吞吐量突破7000万吨、增长20%;集装箱航线达21条,吞吐量18.1万标箱、实现翻番。

新旧动能转换中,济宁同样“打头阵”: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9%,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80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773个。山推股份、经典重工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益大新材料获批省技术创新中心,辰欣药业等5家企业获批省工程研究中心。时代绿能首批大型集中式光伏项目并网发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510万千瓦。济宁高新区、兖州工业园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与之相应的,济宁生态环境质量也连年改善,优良天数比例提升幅度居山东省第二,去年新改建“口袋公园”47处。

城市有质感

27个片区实施城市更新

“等对面的园区正式开业,咱们年轻人休闲娱乐就有好去处了。”自去年12月以来,家住济宁市观音阁街道五里营路后营小区的李女士,总会时不时地去离自家小区一街之隔的25H文化创意园逛一逛,看看又有哪些店铺试营业了。

“25H文化创意园总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2万余平方米,将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已经完工,招商完成约85%。”山东嘉悦恺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刘志崴介绍,该园区原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厂房,几经更迭后,于去年初开始动工焕新。公司在保留时代印记的同时,最大限度挖掘空间利用率,以创造一个具有持续活力的“城市客厅”和“两创”示范园区。“园区公共区域约2000多平方米,市民即使不进行任何消费,也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记者了解到,去年,济宁全市共实施27个片区城市更新,打通断头路35条,开工棚改6538套,改造老旧小区313个,实施高品质住宅示范项目16个,5个县市区建成省级四星级智慧城市。崇德大道主线贯通,大安机场转场通航,济邹高速、济商高速、济广高速等快速推进,共青团路北延等骨干道路竣工通车,都市区建设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在乡村振兴方面,济宁探索实施“八条路径”,启动“百区千村”三年行动,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69个,均居山东省首位。新改建“四好农村路”600公里,创成首批全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去年5月,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也在济宁召开。

民生有温度

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达80.2%

继济宁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济宁市公共卫生重症医学中心去年11月启用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济宁市中医院)新院区也将正式投入使用。“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领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深度融合,西苑医院17名专家将长驻西苑医院济宁医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副院长王建明说。

王建明介绍,医院计划3-5年内,建成15个“名医工作室”、引进各类新技术新方法50项以上,全力打造“立足鲁西南、辐射鲁苏豫皖”的全国一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际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让区域内5000万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北京专家的坐诊服务。

2023年,济宁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达80.2%。总投资110亿元的市公共卫生“六大中心”全部启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正式挂牌,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6个,建成“名医工作室”106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8个,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实现市县镇全覆盖,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稳居山东省第一方阵。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医保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5%、97%以上,累计建成“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195处、居山东省首位。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所,新增学位4.9万个,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分别达65%、93%。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500处。在山东省率先出台支持托育发展专项政策,托位达4万个,千人托位数4.78个,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30 诺瓦星云 301589 --
  • 01-30 上海合晶 688584 --
  • 01-29 成都华微 688709 15.69
  • 01-24 华阳智能 301502 28.01
  • 01-24 海昇药业 870656 19.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