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宣布进入“万亿俱乐部”。
据青岛日报,1月22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省长周乃翔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烟台成为山东省第3个万亿级城市。
此前,常州宣布2023年GDP突破万亿元,至此,全国“万亿俱乐部”新添2名成员,数量扩至26座。
此前的24座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佛山、福州、泉州、济南、合肥、西安、南通、东莞。
整体看,南方城市多于北方城市。除了4座直辖市外,江苏目前拥有的万亿城市数量最多,为5座,山东有3座。
江苏、山东均是经济大省。江苏省GDP在2022年迈过12万亿元门槛,与广东为当年两个GDP总量在12万亿元以上的省份。2023年山东省GDP达92069亿元,突破9万亿元门槛。
二产增速快,新能源产业是抓手
2022年,常州、烟台GDP分别为9550.1亿元、9515.86亿元,被看作万亿之城“种子选手”。两座城市也在2023年初立下冲刺万亿之城的决心,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常州表示“2023年是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烟台称2023年GDP增长目标是“增长5.5%以上,争取突破万亿元大关”。
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常州、烟台GDP分别为7006.1亿元、7260.10亿元,增速均为6.7%。
从2023年前三季度数据看,常州、烟台二产增速较快,工业带动能力强。2023年前三季度,常州第二产业增加值3350.1亿元,增长7.1%;烟台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029.02亿元,增长7.7%。常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速连续18个月保持苏南第一;烟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秘书长宗传宏认为,烟台抓住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风口产业进行产业集聚,传统产业主要以配置产业链为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烟台产业发展也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比如烟台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大企业、大集群、大港口、大物流、大贸易为代表的国内前列、国际知名的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正是这座港口城市在进行的产业整合。”
烟台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城市之一。该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实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做大做强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两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汽车、清洁能源等13个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两个2千亿级产业集群。
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曾表示,绿色石化是烟台的支柱产业,2022年产值达到1730亿元,2023年预计突破2000亿元。
宗传宏认为,常州的地理位置处于南京和上海中间的波谷地带,过去两座城市对常州的辐射作用相对偏弱,加之两座城市的“虹吸效应”,常州曾处于发展相对劣势地位。如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推进,“虹吸效应”有所减弱,人才等要素也在逐渐向常州聚集。
从产业方面看,布局新能源也是常州抓住的风口。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透露,2023年,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网”深度融合,产业集聚度全国前三,投资热度全国第一,新能源产业产值达7500亿元左右。
比较烟台和常州的新能源产业布局,宗传宏认为,烟台多以大型国有企业、大项目为主,常州多为创新创业的中小企业,“常州新能源产业可能通过中小企业创新走精细化、精品化之路。烟台新能源产业布局既有陆地,也有海上清洁能源,而且一些国家战略储备可能也会在那里。”
常住人口相对偏少,未来升级发展要吸引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的24座万亿之城相比,常州、烟台常住人口相对偏少。根据2022年末数据,24座万亿之城中,15座城市常住人口超千万,5座城市常住人口在900万以上。常州、烟台常住人口分别为536.62万人、705.87万人。
宗传宏认为,进入“万亿俱乐部”也是站上新台阶,未来常州、烟台要继续发展或者再上一个等级,人口特别是人才的吸引是关键,“好的一面是,从趋势看,东部沿海地区的像常州、烟台这种新兴城市,吸引人口还比较有优势,既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同时产业成本、生活成本相对来说也不高。”
常州在2023年初确立了全年12万人的引才目标,数据显示,2023前三季度该市引进各类人才总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3.93%,达100203人。烟台市人社局透露,烟台通过创新人才评价制度等举措,助力高技能人才集聚,年均增加高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
抓住区位优势,形成立体化发展
宗传宏认为,常州地处长三角,平台较好,随着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常州也随之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常州要利用这一区位优势更进一步发展。烟台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大部分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很难在单个城市形成产业链,产业细分也必然要求城市要分工合作。”
宗传宏还提醒,关注GDP,但不应过度关注GDP,“这一指标不可能反映所有层面。成为万亿之城,只是说明城市具备了一些条件,或作为产业链上的一个节点,或作为区域发展的一个增长极,显示出城市发展的趋势,但真正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或者说内生动力,可能越来越不是仅仅只要解决好某一个方面就可以,比如我们现在还强调文化、强调乡村振兴,城市要形成立体化发展,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就会越来越稳定。”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