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薛瑾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购买理财产品的计划。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数十家公司的理财计划中,调降和维持上限规模的占比较大。同时,数据显示,2023年,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规模总体缩水,共有1100余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不足1万亿元,此前四年这一规模维持在1.4万亿元至1.5万亿元。
对于理财规模缩水,多家上市公司回应称,主要是基于项目投资方面的考量,随着超募资金的使用,募投项目陆续建设,产线陆续投入,想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主营业务中。此外,理财产品收益率吸引力降低等因素,也影响了上市公司买理财产品的热情。
多家公司调低上限
1月3日晚,润农节水发布2024年度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1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这一规模较此前一年出现缩水。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数十家已披露2024年度理财计划的上市公司中,选择下调理财上限规模的企业较多。例如,长盈通计划2024年使用总额不超过3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相较于2023年投资限额下调1亿元。
“减小理财投入规模,主要是基于对外项目以及未来投资预计的情况进行的考量,是一个综合决策。”长盈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调降上限规模的公司中,不乏大额调降的案例。例如,创新新材2024年委托理财单日最高余额上限为20亿元,而2023年单日最高余额上限为50亿元;金龙鱼2024年拟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30亿元进行现金管理,较2023年计划的不超过45亿元规模下降15亿元。
创新新材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调降规模,是在满足公司战略和日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前提下,为确保资金安全及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同时兼顾自有闲置资金收益水平进行的合理操作。
专注主业发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2023年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规模出现缩水。Wind数据显示,2023年,A股共有1150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超9800亿元。而2019年至2022年,合计认购金额分别为1.47万亿元、1.47万亿元、1.43万亿元、1.50万亿元。
细分来看,与2022年相比,2023年上市公司认购的存款、银行理财、券商理财、投资公司理财规模均同比下滑,其中银行理财同比下降超50%、结构性存款同比下降超30%。不过,上市公司国债逆回购投资加码,合计认购金额由2022年的23.79亿元增至2023年的63.66亿元。业内人士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低风险等特征成为上市公司买理财的普遍需求。
苏州一家光电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会更加谨慎地选择理财产品,并严格履行相关程序,降低投资风险。目前我们买的都是中低风险产品,主要是结构性存款。随着超募资金的使用,募投项目陆续建设,产线陆续投入,闲置资金会减少,预计今年的理财规模也会减小。”
“我们公司从2023年开始就很少购买理财产品了。”华东一家民营上市公司的董秘称,减小理财投资规模,主要原因有:一是在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公司选择减少具有一定风险的投资,用来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二是公司想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主营业务中,增加公司现金流,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此外,近两年,理财产品收益也不高。
合理配置资源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上市公司投资理财降温,是其现金流状况和现金管理策略发生变化所致,也是监管引导的结果。不少上市公司在年底年初现金流变化较大,上市公司需要调整其资金运用策略,将更多资金用于自身的业务发展和运营。此外,不少上市公司选择使用现金进行股票回购。
理财市场的收益水平也是上市公司重要的考量因素。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上市公司买理财降温与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及收益率吸引力下降等有关,上市公司需要权衡闲置资金的机会成本。
未来,若理财市场收益回升,上市公司理财规模是否会回归?“一般来说,理财收益回升如果反映宏观经济与市场回归常态,上市公司可能会用更多资金进行业务扩张,理财投资方面的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周茂华称。
一直以来,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做法存在争议。田利辉建议,在选择理财产品和投资理财过程中,上市公司应该注意长期规划、主营发展、风险控制、合规性审查和信息披露等问题。“上市公司需要制定长期的财务规划和战略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合理配置资源,避免短期行为和过度投机,将重心放在主营业务上,通过提高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田利辉说。
责任编辑:杨赐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