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中有人性中的神。上海话是上海人从自己心底灵魂中发出的独特的声音。
我们为何都特别喜欢而且一直在等待着看改编自金宇澄《繁花》长篇小说的上海话电视剧?这反映了虽然有普通话版,但是大家依然还是特别热爱用上海话版本来深入表现上海精彩的海派生活。
上海方言完全能很完整很美妙地表现上海人的生活,近年来上海出现的上海话电影《爱情神话》,话剧《繁花》(含第一、第二季)、《雷雨》、《长恨歌》都掀起了波澜。我最近看了话剧《繁花》第二季,也去参观了金宇澄的画展,今天又高兴和满足地观看了电视剧《繁花》第一集,我被上海话《繁花》深深感动和鼓舞。
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为海派辩护,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上海的文化姓“商”。受强大活跃的现代商业影响,上海话也发展得很现代,很灵活的组词和大量的惯用成语很适应表达上海社会里各阶层最活跃的思维。
像第一集中说到做生意讲究“派头”、“噱头”、“苗头”,“人面”“场面”“情面”。这几个词弄得好,事体就“摆平”了。几个看来像很简单的双音节词,联系起来却归纳了上海商业社会的风貌。方言也最贴近人们面前的生活,情感也能处处自然流露,就在脑前不必翻译转说。
上海话与普通话句子比较,比较简短,《繁花》书中都是这样,电视剧中也这样。不但词语与普通话有差异,说话的语序也有不同,整本小说《繁花》是用上海人说话的常用句序来写语段,排列语序的,用上海话来读特别舒畅。
小说《繁花》里表现的时代生活大多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是上海话发展得最好的年代。当年也是上海话大家讲得最丰富舒畅的岁月,在生活深处的表达上,方言积累了比白话细致而丰富得多的词语。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话还吸收了方言和外国语言的精华,因此用上海话来表现话剧、电视剧《繁花》的语言可以是自然和结合得再好不过了,呒没闲话讲了。
著名文学家胡适1925年在《<海上花列传>序》中说:“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真因为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的能表现说话人的神情口气。古文里的人物中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语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人。”
方言中有人性中的神。上海话是上海人从自己心底灵魂中发出的独特的声音。她是千百年来民众时代自然演绎传承下来的智慧密码和珍贵的精神财富。上海话中包含着上海话人凝聚的价值观、素质、灵动、创意等灵性财富的处境。勿能小看头脑中的灵性财富的处境,因为它恰恰是大都市健康成长的基因根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上海话是一座可深度开采的文化宝藏。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位旗手刘半农在1925年《读<海上花列传>》一文中说:“假如我们做一篇小说,把中间的北京人的口白,全用普通的白话写,北京人看了一定要不满意。但是南方人写白话文却习以为常了。
若用普通白话或京话来记述南方人的声口,可就连南方人也不见得说什么。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被习惯迷混了。我们以为习惯上可以用普通白话或京话来做一切文章,所以做了之后,即使把地域的神味牺牲了,自己还并不觉得。
“如用乙种语言去翻译甲种语言,则地域神味完全错乱,语言的功能,就至少也损失了十分之三四了。”
金宇澄和我们这次电视连续剧和话剧《繁花》所实现的语言风格,就可以恢复出反映上海发生的种种故事的那十分之三四地域神味来!
新民晚报
作者:钱乃荣
编辑:晓涵 黄永顺 李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