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sinaimg.cn/sinakd20231226s/600/w1080h1920/20231226/b63b-36bc9a17c032917300bbbf449065dc9e.jpg)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尘烟,历久弥新;有一种缅怀,经历岁月的洗礼,生生不息。
承先辈之精神,创吾辈之未来。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策划,北京卫视金牌栏目《档案》推出的130集微纪录片《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130个瞬间》已于2023年12月24日以来隆重播出。该片为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作品,共130集,每集约8分钟,以“人民的领袖”为主题,通过纪实影像还原毛泽东同志83载壮阔人生。将原本抽象的伟人精神具象化为人生故事、革命故事,以领袖精神光辉烛照当代青年。
以清新生动的纪实语言盘“活”历史,拉近伟人与人民群众距离
![](http://n.sinaimg.cn/sinakd20231226s/88/w1080h608/20231226/8636-8fe13196114cee16c6e1887823bcc825.jpg)
正如历史学家克罗齐所强调的“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文献纪录片的创作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存档,更是为了激励当代青年砥砺奋进。《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130个瞬间》紧扣当下年轻人的收视需求,通过微纪录片的形式选取毛泽东同志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130个瞬间结构全片,以“小瞬间”强化“大主题”,契合新媒体时代观众“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习惯,使得宏大主题“巧落地”。此外,该片在视听语言层面告别了传统文献纪录片“四平八稳”的创作模式,将“过去式”的文献史料进行可视化处理,使得故事的讲述更具有“动感”。
![](http://n.sinaimg.cn/sinakd20231226s/61/w1080h581/20231226/5210-1bec12c97ab4176f8d38e0e743bd564b.png)
在第一集《农民之子》中,对毛泽东亲笔书写的“祭母文”原文进行动态处理,将重点文字可视化呈现,原本静态化的史料瞬间具有了视觉层面的灵动之感。第四集《大本大源》,以青年时期毛泽东同学们给他取外号为“毛奇”的趣闻为切入点,讲述青年毛泽东“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在讲述青年毛泽东湖南第一师范毕业时面临的人生抉择故事时,以“放在如今,正是求职找工作的时候”的解说词将青年毛泽东与当前年轻人的人生阶段相对应,辅之以节奏明快的背景音乐,瞬间拉近了伟大领袖与当代青年的心理距离。文献纪录片并非文字史料的简单转化,盘“活”历史,以视听艺术唤醒静态文字史料,通过清新灵动的纪实影像引发历史人物与观众之间的共鸣,是《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130个瞬间》的亮点所在。
以一手史料“重返”历史现场,兼顾史学的求证魅力与影像的叙事魅力
![](http://n.sinaimg.cn/sinakd20231226s/81/w1080h601/20231226/a2ae-7de8a22de640770799d4207742d80c5f.png)
以权威史料考证为基础,以影像书写历史,尊重史实、敬畏历史,追求影像阐释与真实史料的极致契合,这是制作团队专业能力的显现,也是对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最虔诚的礼遇。《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130个瞬间》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等多个部门、机构的鼎力支持下,调阅档案、文献、回忆录等上千份,采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陈晋等多位权威专家,对毛泽东同志相关历史文献进行影像呈现,其中包括书信、题字、日记等一手史料的呈现,为观众深入了解伟人传奇而壮丽的一生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影像渠道。
![](http://n.sinaimg.cn/sinakd20231226s/88/w1080h608/20231226/da38-c7bc8f1dfeba180278ad8e8e03e44ad3.jpg)
同时,该片由毛泽东嫡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毛新宇担任总顾问,以口述史的方式回忆伟人毛泽东同志波澜壮阔的个人成长与革命奋斗历程。《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130个瞬间》并非仅仅是一部呈现伟大领袖毛泽东“过去式”历史的文献纪录片,而是以史学研究的视角为立足点,通过官方机构所提供的一手史料带领观众不断以考证的思路来了解伟人的人生及思想历程的“求证之旅”。当历史考证与纪录影像“相遇”,文献纪录片《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130个瞬间》便是诸多权威机构以“国家队”的面貌集体出场,带领新时代人民群众向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致以的最崇高敬意。
以人为本,“立体化”呈现伟人历史形象。历史学家理查德·埃文斯曾提出:“历史学中宏大叙事和伟大目的论的瓦解,让作为个体的‘人’恢复在历史记录中的位置……历史重回‘人’的书写”。《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130个瞬间》对毛泽东同志的影像书写,并未通过刻意“神化”的方式来进行,而是真实还原毛泽东同志作为儿子、作为学生、作为革命者等诸多身份所具有的“立体”面貌。第一集《农民之子》中,毛泽东在母亲逝世后和泪写下的《祭母文》,其为人子的倾情洒泪令人动容。
第三集《知耻苦学》中,青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十分注重锻炼身体,依季节变化进行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步行和体操及拳术等各种体育活动,青年毛泽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人物形象便更加鲜活可感。第五集《无字之书》中,在种完板栗树后面对当地人对毛泽东说起的迷信,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栽树,后人吃果”回应体现了毛泽东立潮头奋楫、踏层峰笃行的决心与信心。历史书写的温度在于人,过去的人与当下的人产生共鸣,历史的呈现便有了血肉。在这种“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刻画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不再是停留在历史书中“扁平化”的人物形象,而是以和蔼可亲的历史形象与当下的每一个中国人进行对话,并告诉我们:中国人勇敢坚毅、奋楫争先的精神谱系亘古不变,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缅怀伟人,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在世界地图前寻找家乡、在大柏地带枪冲锋、长征中提着马灯夜访周恩来……130个瞬间,讲不尽伟大领袖的故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伟人精神深入寻常百姓家,化作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决心,是我们对毛泽东同志最好的缅怀。
![](http://n.sinaimg.cn/finance/cece9e13/20200514/343233024.png)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http://n.sinaimg.cn/finance/72219a70/20180103/_thumb_23666.png)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