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蔬菜价格跌破“成本线”,会给菜农造成损失,也会挫伤其种植积极性,不利于后期菜价稳定,甚至影响“菜篮子”安全。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曹灿辉
近期,蔬菜价格走低引发广泛关注。“买了50斤萝卜来腌萝卜干,才花了10块钱。”“0.19元一斤的白菜好多年没见过了,真的是‘白菜价’。”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冬蔬菜价格明显偏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蔬菜批发均价为3.58元/公斤,监测的19种蔬菜中,菠菜、大白菜、芹菜、洋白菜和白萝卜价格环比降幅较大。
在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一些蔬菜低价贱卖甚至滞留在菜地中无人采收,农民迫不得已只能将蔬菜直接翻地还田。不少居民感叹着今冬菜价如此便宜,也让人不禁疑惑,蔬菜为何卖不上价了?
蔬菜跌出“白菜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前几年蔬菜价格较高,今年秋季菜农扩种面积较大,致使今冬蔬菜相对过剩;二是大白菜、萝卜等集中上市,而居民冬储蔬菜习惯改变,减少短期集中采购,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三是一些地方涉农部门服务菜农滞后办法不多,即使帮助菜农推销蔬菜,也难卖出好价钱。就市场而言,蔬菜价格有所波动实属正常。且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蔬菜便宜能节省生活成本,也是好事。不过,凡事皆有度,有道是“菜贵伤民,菜贱伤农”,蔬菜价格跌破“成本线”,会给菜农造成损失,也会挫伤其种植积极性,不利于后期菜价稳定,甚至影响“菜篮子”安全。
破解“菜贱伤农”还需综合施策。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作用,按照农业农村部对于当前蔬菜产销工作的部署要求,健全省部联动工作机制,搭建信息、产品、基地等对接平台,提升产销对接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对于可能出现滞销卖难的蔬菜品种,强化产销对接服务,努力保障菜农收益,关键要减少市场信息差,消除流通障碍。同时,对于一些确实滞销的蔬菜,也要因地制宜做好粗加工、深加工,发挥仓储保鲜作用,引导加工直采收储,用提高蔬菜附加值、延长销售时间等办法来渡过目前的蔬菜市场“寒冬”。
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为了应对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蔬菜等农产品种植存在盲目性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减少农户种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大力推行“订单式”种植和销售模式。比如,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协会、合作社,系统了解市场行情,根据气候变化调节蔬菜等农产品生产规模等。同时,要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县、乡、村物流设施短板,合理优化商贸流通设施布局,培育农村流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产品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减少蔬菜等农产品“丰产不增收”现象的发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