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消费者报
近日
上海市消保委在消费调查中发现
一些销量不错的网红食品
在宣传页面上
出现一些学术机构
“监制”或“研发”等词语
例如
一款名叫“九0农大”的
蔬菜卷零食
在不少商品宣传页面上
几乎都和“东北农业大学”有关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
又如
一款名为“翻天娃辣条”的零食
不少店铺都宣称这款零食是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发的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
再如
一款名为“好福燕麦麸圈”的产品
其宣称是
“中国农科院与张家口农科院
燕麦专家多年研究成果”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
还有
一款“凤禾鸣慢碳十二色糙米”产品
声称“江南大学研发”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
但经过消保委发函查询
这些被“联名”的
农业大学、农业科研机构
均一致回应
与网红食品生产商没有任何合作
这些商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些“联名”造假商家,之所以“傍上”科研院所的金字招牌,无非想借助学术机构的公信力与影响力,为自家商品“贴金”,吸引消费者买单。幸好,消费者组织的消费调查戳穿了部分网红食品假“联名”的真面目,令那些“销量不错”的网红食品现原形。
查看新闻中那些被
“碰瓷”的学术机构的反馈
笔者以为“清高有余”
但“威武不足”
这些学术机构对消费者组织查询函的回复,大多仅是撇清了自身与造假者的任何关联,还自家一个“清白之身”。
假“联名”食品是否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权存在侵害?学术机构名誉权受损应当如何赔偿?“碰瓷”商家应当承担怎样的侵权责任?面对种种疑问,新闻中诸多被侵权学术机构却罕有下文。设若没有相应的公正处罚,造假者的违法成本“低廉”,大概率会换个“马甲”,继续招摇撞骗。
学术机构应当迈出
“象牙塔”与科研舒适区
针对被侵权事实
义无反顾“跨界”打假
一方面及时正面回应社会关切,给广大消费者一个明白清晰的答复,以正视听,避免商家混淆是非与真假,让造假者无所遁形。另一方面积极准备材料、搜集证据,主动向监管部门举报“碰瓷”商家的违法行为,擎起法治之剑依法维权,震慑造假者无所顾忌的嚣张气焰,还消费者和自己一个正义与公道,让消费环境更加清朗公正。
消费者组织可以联手诸多被侵权的学术机构,不仅发函调查、廓清事实,揭露网红食品的“碰瓷”行为,向消费者提供正确科学的消费信息,监督商家依法经营,还可以鼓励学术机构及时发声、科学维权,拒绝“碰瓷”、“跨界”打假,并为其正义之举提供维权指导与法律援助。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