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暂停地铁项目引进京东方,从而涉足新型显示产业;“押注”存储芯片,壮大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蔚来汽车,深耕新能源汽车领域……
自身条件并不算出众的合肥,因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产业思路和大手笔动作,被外界贴上了“最牛风投机构”的标签。不过,人们不太清楚的是,这个“最牛风投机构”在很早之前就对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下手了。
2010年以来,合肥市政府始终将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的核心方向重点推进,历经“欧美双反”与“531”两次行业动荡,依然坚定支持光伏这一“朝阳产业”。
经过10余年培育,合肥已经逐步形成“1核3区”总体布局(高新区+肥东、肥西、庐江)。目前,合肥已集聚光伏及新能源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超3万人。2022年合肥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产值1107亿元,同比增长117.5%;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出货量分别为占全国的4.3%、10.8%、30%以上。力争2023年产值突破1600亿元。
12月1日上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在会议上强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新能源需求旺盛带来新的市场空间,我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领跑全球赢得显著竞争优势,产业技术路线迭代升级催生新的赶超机遇,行业周期波动重构新的竞争格局,光伏产业进入了技术迭代升级的关键期,储能产业进入了发展的机遇期。要紧扣‘先进、新型’两个关键词,把握产业发展规律,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在认识上再加深、行动上再加力,进一步提升安徽在全国乃至全球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中的位势,加快建设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强省。”
“作为国内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中持续推进时间长、链条布局全面、应用推广力度大的城市之一,合肥提出了‘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的目标,聚力打造规模国内前列、技术国际一流的产业集群,推进‘原材料-硅片-逆变器-电池组件-电站建设运维-新型储能-智慧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建设以高新区、肥东县、肥西县为引领,庐江县、新站高新区、安巢经开区等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力争到2027年,打造营收3000亿级的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
坚持推进、全链布局、创新应用
我国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2013年以来,在国家及各地区的政策驱动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光伏电池相关原材料,包括形成电池的单晶硅和多晶硅、硅片和其他原材料;中游组件包括光伏电池、光伏玻璃、光伏背板、光伏逆变器和光伏支架等;下游为光伏发电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从附加值来看,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上游硅片、电池片生产有一定的技术门槛,附加值较高;中游组件领域近年来产能扩张较快,竞争激烈,附加值有所下降;下游电站运营和电力销售附加值较高。
在中国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合肥的产业集群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坚持推进、全链布局、创新应用。
坚持推进。2010年以来,合肥市政府始终将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的核心方向重点推进。2013年,合肥在国内城市中最早一批出台光伏专项政策(《关于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度电补贴、光伏项目扶贫等经验全国首创。经过10余年的培育,2022年合肥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产值1107亿元,力争2023年突破1600亿元。
全链布局。合肥市集聚上下游企业1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3万人。除硅料、切片等高耗能环节外,形成“原材料-硅片-逆变器-电池组件-电站建设运维-新型储能-智慧能源”的完整产业体系。上游原材料拥有光伏玻璃企业彩虹光伏、中建材新能源,围绕胶膜、背板等环节招引落地明冠新材、回天新材等项目;中游电池片、组件集聚晶澳、晶科、通威、协鑫等龙头企业;逆变器环节拥有本土龙头企业阳光电源,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下游电站开发和智能运维环节,集聚皖能集团、阳光新能源、阳光智维等企业。随着储能产业迅速发展,集聚阳光储能、派能科技、巡鹰新能源等储能上下游企业,形成“制造+应用”双向驱动的良好格局。
创新应用。合肥市提出“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的目标,以应用市场拉动产业发展,10年来4次修订光伏专项政策,在支持光伏制造基础上,鼓励创新应用,给予屋顶分布式光伏每瓦0.2元的投资奖补,择优给予“光伏+”创新应用场景20万元一次性奖补,补贴力度连续十年保持国内城市第一方阵。今年1-10月,全市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0.65GW,建成巢湖海螺41.6兆瓦屋顶电站、长丰陶楼15亩“光伏+农业”项目、轨道交通1号线珠江路段等,累计并网装机达3.5吉瓦,有望连续6年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全市光伏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5.88%;最高峰约占当日最大负荷的30.68%。
后发先至,产业集群轮廓初现的肥东实践
在合肥光伏产业链“1核3区”总体布局中,肥东县处于核心引领位置。肥东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的最大特点,是后发先至,产业集群轮廓初现。
2020年之前,肥东只有“各自为战”的寥寥数家光伏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优势。而进入十四五期间,肥东县抢抓国家“双碳”风口期,围绕“新光大道”战略新兴产业定位,以晶科能源、协鑫集成等光伏龙头项目为引领,贯通高效光伏组件智能制造及上下游产业,培育壮大太阳能光伏、薄膜电池、集成系统与设备等产业,聚力打造“光伏第一县”。
2022年,肥东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产值超186亿元。2023年1-10月,光伏产业规上工业企业10家(晶科能源、晶科肥东、协鑫集成、中南光电、合肥宏唐、安徽宏唐、红日发电、金阳发电、建南电力、大唐光伏)完成产值约289亿元,预计全年突破350亿元,有望在2024年成为合肥县域首个500亿级光伏产业集群。
肥东是如何做到的?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介绍说:“肥东的主要做法有三点:以场景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积极推广新能源储能应用、高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以场景应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肥东围绕“光伏+”园区、“光伏+”工商业、“光伏+”建筑、“光储充”一体化、多能互补等“光伏+”应用场景,提出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积极响应国家推广新能源建设与发展的号召,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合肥协鑫集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园区投资建设零碳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主要建设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站、100/200MWh储能系统、超级电港、配套建设换电系统等。此外,晶科电力拟在园区投资建设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项目,主要建设100MW/200MWh电网侧储能电站,电站采用30座户外集装箱布置储能单元,同时建设1座110KV升压站及综合控制中心。
积极推广新能源储能应用方面,肥东依托协鑫集成、晶科、国轩高科等重点企业,建设培育稳定的新能源领域储能市场,重点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结合光伏发电、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等开发和建设,开展综合性储能技术应用示范,通过各种类型储能技术与太阳能等间歇性新能源的系统集成和互补利用,提高新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电网的高效性。
高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园区充分依托肥东县项目一体化管理云平台、产业链链长、创优营商环境等项目的调度平台和机制,强化属地统筹推进职责,深入推进园区重大项目工作专班、项目包联等经济工作“标准化”建设,配合县委、县政府重大项目调度,及时、准确梳理上报提请县级调度事项,协调职能部门联席会商、并联审批、联合验收、统一指导,建立信息互联,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必要环节立即到位,次要环节延后到位”服务原则,进一步畅通重大产业类项目“绿色通道”,提升服务保障效率,在土地指标、水电路气、资源要素配置及资金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助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及县直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配合,晶科、协鑫、清电等一批重点项目从建设到竣工再到投产均创造了项目服务保障的“肥东速度”和“肥东效率”。
“随着晶科能源、协鑫集成等行业龙头企业接续落地,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的头部企业对肥东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落地速度越来越快、产业集聚程度越来越强。2023年,清电硅片、明冠新材、晶科边框、金泰虹材料等光伏配套细分领域企业落户肥东,初步形成光伏硅片、电池片、组件、导电浆料、背板、POE胶膜、边框支架、光伏电站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有效降低龙头企业产品成本。”这位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
产业集群溢出效应明显
肥东实践是合肥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合肥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对于上下游企业的拉动,以及对于工业增长、协同创新、产城融合等方面的溢出效应,表现得日益明显。
“在合肥,‘链主’企业与下游企业、产业园区已经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介绍说,一方面,合肥加快构建“战新委-产业链专班-重点县区”工作机制,推动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上下游融通发展,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对接会”品牌,畅通产供销渠道,围绕“车芯屏”协同、光伏及新能源等行业,1-10月召开专场对接活动60余场,完成签约或达成意向110余个,如3月举办的光伏及新能源专场,阳光电源及10余家配套企业参会。另一方面,阳光电源、通威太阳能等作为龙头企业,发挥全国光伏行业理事单位的项目招引、研判等方面资源优势,推进市、县政府与企业家、行业专家、行业协会、校友会、基金、咨询机构等沟通交流,建立广泛的招商网络和联合招商机制,成为龙头企业“以商招商”积极典范。
与此同时,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已经显著拉动合肥工业增长、协同创新、产城融合。
工业增长层面,1-10月,合肥市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超过50%,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超50%,持续为合肥市工业经济争先进位、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产城融合层面,在科技部高新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结果中,合肥高新区已连续九年稳居全国十强,逐渐发展成科技创新、人口稠密、商业发达的产业新城,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深谋远虑的合肥,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未来——
在先进光伏领域,合肥将突出提质升级,壮大现有产业规模,加快N型电池、钙钛矿电池和组串式逆变器等产业化,补齐关键辅材和重要设备短板。深入推进能源综合改革试点、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开发试点,探索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储充一体化等综合开发模式。
在新型储能领域,合肥将突出扩量增效,加快现有储能电池产品迭代,布局钠离子、固态半固态等电池前沿技术,强化隔膜、正负极材料等高价值环节配套。拓展新型储能集成设计、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应用,构建电池梯次利用体系。
在氢(氨)能领域,合肥将突出超前布局,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加快氢(氨)能“制运储用”全链条发展,推动成本持续下降,探索规模化应用。
“最牛风投机构”绝非浪得虚名。合肥正聚力打造规模国内前列、技术国际一流的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打造营收3000亿级的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在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产业这条“赛道”上,合肥拥抱机遇、雄心勃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