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子 建苗圃 育森林

引种子 建苗圃 育森林
2023年11月15日 05:35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改革报

□ 林冰冰

全球首支“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全球纯度最高的硫酸氨基葡萄糖、全球第一大辅酶Q10生产商……翻开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兴产业经济版图的扩张历程,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之星,站上世界舞台。

作为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20多年来,海沧区以园丁心态前瞻布局、创新发展,按照“引种子、建苗圃、育森林”的发展路径,构建起初具集聚效应的区域产业生态圈,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为推动厦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2021年,海沧区获得国务院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督查激励;2022年,位于海沧区的厦门生物医药港跻身“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榜单”全国十强;今年,海沧区打造新兴产业孵化与培育体系的做法,入选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

推动项目落地协力“引种子”

“海沧区是我们发展壮大的福地,这十余年间海沧区举全区之力培育生物医药行业,使万泰沧海得以‘成就于海沧,从海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成仍记得,公司从2008年跟随厦门“跨岛发展”的浪潮来到海沧区,在疫苗研发生产漫长的孵化期中,得到海沧区的大力扶持。如今,万泰沧海已成为厦门生物医药领域首家百亿产值企业。

万泰沧海是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的见证者之一。20世纪,厦门掀起了多轮岛内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工程,海沧区着力“引种子”,吸引了万泰沧海、特宝生物、星鲨药业、迈克药业集团等多家岛内和外地制药企业落户。在这个阶段,海沧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虽然当时总体呈现小而散的发展局面,但对今天海沧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不可低估。”海沧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早期通过“海纳百川”人才政策,以及区级产业政策的初步引导,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海归人才大量回流的机遇,吸引了一批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落户海沧集聚创业、孵化,为产业发展播下了“种子”。

为增强产业创新发展能力,长期以来,海沧区密切与高校科研院所、高水平医疗机构交流合作,着重对接在研新品种、前沿新技术、优质创新团队,为本土龙头培育和产业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种子”;同时,密切追踪各地行业龙头企业和前沿创新企业,联动国内生物医药领域专业投资机构,促使众多优质项目“近悦远来”。

打造生物医药港合力“建苗圃”

2022年底,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2021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排行榜”,厦门生物医药港首度进入全国前十行列。

海沧深知,想要百花齐放,苗圃建设是基础。2012年,海沧区与厦门市科技局携手规划建设“厦门生物医药港”。十多年来,园区稳健发展,先后建成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协同中心等通用厂房片区,五期园区即将竣工,加上企业自建区,整个园区规划面积达6.58平方公里。为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市区联手在园区内建设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30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打造10多个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研发创新—孵化—加速—产业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我们是第二家入园孵化的企业,也是厦门生物医药港发展的见证者。当初是海沧区为我们免费提供办公空间,并支持设立化学创新药研发平台,让企业度过创业瓶颈期。”海归人才叶英带领海归博士团队创办的力品药业,今年3月在海沧区正式开建力品药业国际化总部,将实现产品的产业化和国际化。

抢占生物医药产业赛道,海沧区十分重视顶层设计。海沧区出台的《厦门生物医药港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厦门生物医药港将全面推进各细分领域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孵化功能,培育、引进、集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发展“生态圈”。

创新服务举措聚力“育森林”

宏图谋定,战略铺开,涵养生物医药产业“森林”,让每棵树苗迎风生长,海沧区始终不遗余力。

在体制机制保障上,建立“政府+园区+平台公司+基金+专家委员会”工作机制,为厦门生物医药港发展提供产业规划、资源导入等支撑;依托专业平台和团队运营厦门生物医药港,打造从项目谋划到投产的全流程服务体系;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立多元化产业基金,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撑。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围绕自主培育骨干企业,市区两级针对生物医药企业发展需求不断出台精准支持措施,搭建产业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叠加配套的立体政策体系;推动“一窗口三中心”落地海沧,福建省药监局前移58项业务受理职能,实现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审批全流程海沧办;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和平台管理模式,提升生物材料通关效率;率先在全省试点职称评审机制改革,建立行业协会和市区职改办三级联动评审方式,助力企业引才聚才。

在海沧区的精心滋润下,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练就“绝技”,涌现出一批具有市场领先地位的“小巨人”:金达威大博医疗、特宝生物先后上市,厦门万泰母公司在主板上市;大博医疗在国产骨科植入材料和器材中,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艾德生物成为国内分子诊断领域的标志性企业;崇仁医疗居全球呼吸耗材产品出货量榜首……

截至今年9月,海沧区汇集生物医药企业464家,产业规模276.7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实现产值225.78亿元,以特宝生物、艾德生物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海沧区还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家团队,汇聚了过万名各类生物医药专业人才,成为福建省首批产业人才聚集基地。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海沧区委书记游文昌表示,下一步,海沧区将坚定产业发展方向,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优质项目牵引,在一批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带动下,持续深耕优势领域,建设在国内甚至国际具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厦门市 苗圃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29 中远通 301516 --
  • 11-21 中机认检 301508 --
  • 11-20 京仪装备 688652 --
  • 11-17 思泰克 301568 --
  • 11-15 坤博精工 873570 19.4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