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助力电力装备“强芯补链”

我省助力电力装备“强芯补链”
2023年11月15日 04:38 媒体滚动

本报讯 (记者 张宣) 近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基于国产芯片、自主可控的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并进入推广应用阶段。记者了解到,在该项目中,来自中国电科院南京院区的科技攻关团队为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为我国电力工控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强芯补链”,从根本上保障重大关键领域的安全可靠。

变电站是一种电能分配场所,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再经对端变电站降压后接入城市低压电网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变电站中安装有各种电气设备,用于实现电能转换、调节、监视、测量、保护、切换和停止等操作。按所起的作用不同,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两大类。”中国电科院电力自动化研究所变电站及电站自动化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姚志强介绍,变电站中直接用来接受与分配电能以及与改变电能电压相关的所有设备称为一次设备,目前我国已实现自主可控。但对一次设备进行保护、监视、控制和反映故障点位置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及设备的关键元器件一直依赖进口。

“二次设备可以预防城市和工业用电出现事故或断电,因为全面掌握相关自动化设备关键技术至关重要。而构建完整技术生态链条,推动国产化适配技术及设备升级换代,都是变电站二次设备实现自主国产化目标的‘卡脖子’难点。”姚志强坦言。2020年,中国电科院联合位于我省的南瑞集团等一流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组成的联合攻关技术团队,针对国产元器件的薄弱环节,采用全回路采样误差自动补偿技术,即在室内户外各个应用场景实现测量精度一致,解决了国产元器件存在的噪声抑制、低输入畸变、功耗高、运算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研究基于虚电路流量统计的抗网络风暴技术,防止变电站内设备通信中断,攻克了特定业务流量缺少精准控制的问题,基于此研制了多功能测控、宽频测量等全国产高性能嵌入式工业级设备。

目前,由项目团队研制的自主可控变电站自动化成套装备,已在国内23座变电站试点得到应用,其中3座坐落在我省。项目成果拉动基于自主可控设备的软硬件产业链,推动了我国变电站新一代二次设备关键技术生态链建设和适配技术升级换代,助力实现电力工控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电力 电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29 中远通 301516 --
  • 11-21 中机认检 301508 --
  • 11-20 京仪装备 688652 --
  • 11-17 思泰克 301568 --
  • 11-15 坤博精工 873570 19.4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