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城故事丨皇史宬鲜为人知的明清珍档

北京老城故事丨皇史宬鲜为人知的明清珍档
2023年11月13日 12:50 北京日报客户端

在天安门东边南池子大街南口,有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的皇史宬(chéng),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这里存放过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四库全书》,以及圣训、实录和玉牒等皇家档案1000余万件(册)。其中,《大明混一图》、《圣祖算草》、道光帝的立储匣被视为明清珍档,背后的故事也鲜为人知。

皇史宬(来源:《旧京史照》第89页)皇史宬(来源:《旧京史照》第89页)

以华夏为中心的《大明混一图》

《大明混一图》绘制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是我国目前已知的现存尺寸最大、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由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为绢本彩绘,图长3.86米、宽4.75米,绘制精美,内容丰富。它以明朝时的中国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因明朝宫廷禁止地图上出现绘制者的名字,作者不详。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秉持“以德睦邻、和谐周边”的外交理念,派遣多路使臣出使海外。

大将黄元寿不仅作战英勇,还熟悉海事,深受朱元璋的赏识。为了肃清沿海倭患,朱元璋令其率军征剿。黄元寿不负重托,在南海的森屏滩一带重创倭寇。朱元璋闻讯大喜,晋升他为总兵,并赐名黄森屏。不久,朱元璋遣黄森屏为使臣,率庞大的使团前往南洋的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宣扬大明国威,传播中华文化。相传,黄森屏等人在婆罗洲登陆时遭遇船难,无法返航,后来在当地建立了华人政权,一时声威远震。

强大的航海能力使得明廷掌握了很多海内外地理信息。其中,《大明混一图》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大明混一图》用不同颜色描绘了明朝的山脉河流、湖泊泽地、边地岛屿和镇寨堡驿等1000余处,更标注了各布政使司以及所属的府、州、县治等位置。尤其是朱元璋的家乡“中都”凤阳和“皇都”南京,比其他地名更加醒目。

《大明混一图》没有绘制长城。有人认为,朱元璋雄才大略,一心要一统中华大地。以往历朝多是从北方起事,平定南方。明王朝则从南方起事,向北方发展。因此,朱元璋不甘心明朝版图的北方以长城为界。也有人认为,朱元璋攻克元大都后,元朝的残余势力尚在。若将长城画在地图上,会暴露军事部署。

《大明混一图》除了明朝疆域,对欧洲和非洲地区的描绘也很详细,其地形地貌、山川河湖、岛屿等都清晰可辨。非洲大陆位于地图左下方,其中河流的流向非常接近尼罗河的流向,突出部分的山地与现有山脉的位置基本一致。《大明混一图》是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早描绘非洲的地图。

练习西洋数学的《圣祖算草》

清康熙三年(1664),11岁的康熙帝尚未亲政。朝廷一批保守势力上书参劾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和其学生南怀仁等人,认为西方的算术历法与中国天象不合。汤若望等人遂遭迫害。康熙八年(1669)初,刚出狱的南怀仁向已经亲政的康熙帝上奏,呈请实地测量以检验西方历法的科学性。结果证明,南怀仁倡导的测算方法和实际天象完全吻合。康熙帝目睹了西方天文历算的科学性,于是下旨为汤若望平反昭雪。

清朝历史上这桩著名的“历法之争”,使康熙帝对自己不懂西方数理耿耿于怀。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四十九年(1713),他对皇子们谈起此事:“朕思己不能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可见当时年轻的康熙帝感到,要实现自己的雄图伟业,必须对西方科学知识有所了解。于是,他拜南怀仁为师,重点学习天文、数学、地理等知识。《圣祖算草》,实际上就是康熙皇帝练习西洋数学的朱笔算稿。

由于中西文化和君臣关系存在巨大差异,加上语言沟通不畅,导致康熙帝在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在学习解方程式的时候,他经过冥思苦想,创造性地向南怀仁提出:将未知数翻译成“元”,最高次数翻译为“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翻译为“根”或“解”。南怀仁将他的意思完整记录下来。

南怀仁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教学后,效率倍增。他感慨地说:“用这些独创性的数学名词,表述数学概念,进行数学运算,竟如此方便,明了易懂。这简直是了不起的发明!”康熙帝使用的“元”“次”“根(解)”等数学术语,沿用至今。

为促进西学中用,康熙帝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颁旨,在畅春园的蒙养斋成立算学馆。同年,他又下令编撰数学百科全书《数理精蕴》。此外,他还撰写数学论文,其中《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刊于《清圣祖御制诗文集》。另一篇《积求勾股法》,创新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已知直角三角形面积,求解其勾股弦边长。由此,康熙帝被誉为“史上数学最好的皇帝”。

存放道光帝秘密遗诏的立储匣

雍正帝为了避免重蹈康熙帝晚年“九王夺嫡”的覆辙,设立了秘密立储制度:皇帝在位期间不立太子,而是将太子钦定人选诏书秘存立储匣,置于紫禁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待皇帝驾崩后,由重臣取下遗诏,宣布太子继位。乾隆帝成为首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同时他也将这一制度继承下来,直至道光帝。由于年代久远,乾隆帝、嘉庆帝的立储匣早已不见踪迹,唯有道光帝的立储匣保存至今。

道光帝有多位皇子,他最看重的是皇四子奕詝 (zhǔ)和皇六子奕䜣。奕詝10岁时母亲去世,后由奕䜣的母亲抚养。奕詝只比奕䜣大一岁,小时候两人关系甚好。奕詝宅心仁厚,但身体欠佳,得过天花,骑马时还受过伤,腿脚不好。奕䜣文武兼备,天资聪颖,身体强壮。因此,道光帝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从而导致了皇位之争。

这场皇位之争,实际上是皇子老师之间的较量。鉴于奕䜣头脑清晰,口齿伶俐,学识丰富,奕䜣之师卓秉恬确定了“示才见长”的策略:“上(道光帝)如有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奕詝之师杜受田则技高一筹,嘱咐奕詝要“藏拙示仁”:“阿哥如陈条时政,知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奕詝依计行事,韬光养晦,让道光帝深感其仁孝之心。

据《清史稿》记载,道光三十年(1850),道光帝尚未来得及交代立储匣事宜就已驾崩,导致朝廷慌乱。立储匣明明置于“正大光明”牌匾后,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其实,道光帝设有两个立储匣,一个放在匾后,另一个放在自己身边。按照祖制,只有两份立储诏书内容相同,太子方可登基。

大臣们取下“正大光明”牌匾后的立储匣,另一个却没有找到。一筹莫展之时,一位太监呈上一个金灿灿的方盒和钥匙:“这是皇上交于奴才保管的立储匣。”大臣们打开方盒、取出遗诏,与“正大光明”牌匾后的遗诏进行比照。

这两份遗诏分别为道光帝的御书和朱谕。御书仅有三行字,内容非常简单:“皇六子奕䜣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最后一行用满文书写。从御书的书写顺序来看,先是把奕䜣封为亲王,再立奕詝为储君。可见当时道光帝复杂的心情。朱谕内容为:“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大臣们确定两份遗诏内容相同,由此确定了皇位继承人。

“石室金匮”皇史宬收藏的明清皇家档案,见证了数百年历史的沧桑,如今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这些珍贵的皇家档案,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延续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记忆。

现在送您60元福利红包,直接提现不套路~~~快来参与活动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21 中机认检 301508 --
  • 11-20 京仪装备 688652 --
  • 11-17 思泰克 301568 --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10.5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53.6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