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碳替减”市场

刘世锦: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碳替减”市场
2023年11月10日 21:02 新浪财经

专题:第十四届财新峰会

  11月10日消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第十四届财新峰会上表示,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所出现的最重要变化,是一大批创新驱动的低碳绿色产业的快速崛起。绿色创新带动大量的绿色投资,已经成为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排名居前的投资、创新和经济增长新动能。

  刘世锦谈到,现实中可以观察到的三种不同减碳类型。“第一种是衰退型减碳,通过减少生产来减少碳排放。第二种是增效型减碳,就是通过提高碳生产率,用同样多的碳排放实现更多的产出。我们经常讲的节能减排,节约优先等,大体上相当于这种类型的减碳。第三种是创新型减碳,是指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技术、工艺、方法等,在达到相同产出的情况下,实现了低碳、零碳甚至负碳排放,如用风、光、水、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如果用这类技术去替代原有的高碳技术,就可以在实现相同产出的前提下减少碳排放。”

  “以往人们主要关注已有产业的碳减排问题,碳核算也是在这个范围内进行。虽然也意识到引入新技术能够减少碳排放,但缺少相应地概念和核算,不利于客观评价创新对减碳的贡献,并形成对这类创新的激励机制。”他建议,应重视创新性“碳替减”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计量核算,纳入碳核算体系,形成包括产出增量与存量、碳替减与传统碳减排在内的全口径碳减排核算体系,客观评估创新带动的碳替减在绿色转型中的意义和价值。

  刘世锦建议,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创新型“碳替减”市场。他表示,“碳替减”市场属于一种“边际市场”,在增量与存量、创新型碳替减与传统碳减排之间建立联系,打开通道。“传统生产企业可以购买采用新技术形成的碳替减指标,用于抵消自身的碳排放额度。采用新技术产生碳替减的企业则可获得减碳收益,形成创新激励机制。”

  “在这种交易结构下,只要增量产出中采用新技术形成的减碳额大于原有基准技术的减碳额,全社会碳排放强度将下降;如果存量产出中也采用新技术,将推动全社会碳排放总量下降;由于新技术通常减碳成本较低,这种交易将有助于降低全社会减碳成本。”他认为,这个市场应有强包容性,包括绿电等绿色能源产品,也包括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高碳行业能够产生碳替减的产品,如绿氢炼钢等,还可包括森林碳汇和其它负碳技术产品。(新浪财经 刘丽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其霖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21 中机认检 301508 --
  • 11-20 京仪装备 688652 --
  • 11-17 思泰克 301568 --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10.5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53.6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