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氢能是重要的绿色能源,作为“长三角氢走廊”的重要一站,江苏张家港市发挥“富氢城市”优势,集聚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30余家,构建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发挥集聚优势,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未来,公司将在氢能装备‘制、储、运、加、用’的赛道上持续发力。”10月26日,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氢能装备产业基地(三期)项目竣工仪式举行,董事长邬品芳在项目竣工之际表示,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氢能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高效能源载体,是未来交通、工业领域深度脱碳的有效手段。”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落户张家港以来,专注于氢能“储、制、运、加、用”装备的设计、制造与技术服务,如今已是国内领先的氢能装备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江苏省新能源集群氢能产业链中准链主企业,其加氢装备及供氢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
一个企业的发展史,往往能折射出一座城市产业崛起的精彩轨迹。张家港发展氢能产业独具优势,得益于钢铁、化工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张家港氢气资源极为丰富,在制氢环节,拥有华昌化工、东华能源等氢气制备企业,每年理论最大外供氢气量可达20万吨。与此同时,作为氢燃料电池系统中的辅助电池及电源驱动关键材料,锂电产业在张家港集群优势明显,天齐锂业、国泰华荣、长园华盛、天鹏电源等标杆性企业,为氢能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此基础上,张家港氢能产业版图快速扩张:在储运装备环节,拥有国富氢能、中集圣达因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氢气储运装备企业;在氢燃料电池环节,拥有江苏清能、华昌能源科技、骥翀氢能等创新能力较强的氢燃料电池企业……目前,全市涉氢企业30余家,形成了完整的“制、储、运、加、用,以及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2022年,张家港氢能产业产值达126亿元。
创新驱动,完善多层次创新体系。氢能产业是张家港经开区着力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张家港经开区充分发挥城区创新资源优势,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
为了让更多创新要素集聚,张家港经开区加强氢能平台“产学研融合”,通过加强“地院合作”,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共建“清研检测”,开展“氢燃料电池强制性检测、性能检测、安规类检测”等服务;深化“校企联姻”,华昌化工与电子科大组建“氢能研究院”、国富氢能与东南大学成立“氢云新能源研究院”,加强“氢能装备、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攻坚研发,推动氢能产业创新制胜……加快构建规模更大、链条更长的氢能产业集群“聚链成势”。
放眼全市,创新驱动的步伐不停:苏州市氢能产业创新中心落户张家港,华昌化工与电子科技大学在张家港联合成立氢能源研发平台,中国科学院大化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在积极推进氢能燃料电池中试检测平台及产业基地项目建设……
张家港氢能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各方面发展不断完善,孕育创新作用凸显,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的研发创新平台为主导,政府积极参与服务的创新体系,增强了张家港氢能产业的竞争优势。
未来,张家港将利用全球产业转移与布局调整的重大机遇,在培育氢能产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直接链接并嵌入全球生产体系的核心链条;另一方面,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和国家产业结构重大调整的机遇,成为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高地。
探路“双碳”,实现多场景示范应用。在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门口,一座加氢站在蓝天白云下格外引人注目。“这座加氢站每天可供氢气500公斤。”苏州市华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煜说,为这座加氢站源源不断提供高纯度氢气的,正是身后的华昌化工。
探路“双碳”,张家港氢能产业的多场景示范应用比比皆是。从交通示范应用来看,全市氢能车辆示范应用走在苏州前列,公交已投运7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开通了9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氢力氢为新能源汽车运营(张家港)有限公司已投放80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华昌集团与中外运联合打造“绿色港口”,当前已投放10辆氢能重卡。截至目前,全市氢燃料电池示范车辆累计运营里程超900余万公里。
氢能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张家港未来的支柱产业。张家港将聚焦全产业链,做大体量规模,力争到2025年集聚氢能企业超50家,年产值超200亿元;聚焦载体平台,提升创新能级,鼓励支持企业开展联合研发,打造“政产学研资”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聚焦配套服务,拓展应用场景,探索用氢气替代化石能源,更大力度推进示范应用,集聚优势资源,创新政策举措,抢抓“风口期”机遇,成为“氢能产业富集、头部企业富集、核心技术富集”的更具竞争力的“富氢城市”。(钱贺进 沈小恒)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