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观察:中国制造的绿色引擎在哪里?

样板观察:中国制造的绿色引擎在哪里?
2023年10月31日 20:55 财联社

“碳关税”已来!今年10月1日,欧盟“碳关税”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开始试运行。

目前,碳关税的征收范围覆盖了“钢铁、铝业、电力、水泥、化肥、氢”六大行业,可以说几乎涵盖了绝大部分基础重工业品类,且碳排放核算边界是“直接排放+某些条件下的间接排放”的形式。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称,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量可能因此下滑21%。

山雨欲来之际,相关企业纷纷寻求购买绿电和绿证来抵消碳排放。然而,绿证并没有在目前的CBAM 法案中提到。对于绿电,则是有条件认可。即CBAM 在两种情况下不计算间接排放。一是生产企业与发电源直连。二是生产企业通过电力采购协议(PPA)从电厂直购电力。

并且,国内能够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场景屈指可数,对此,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10月26日在2023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大会上提出了一条解决之道,“经过我们的初步测算,未来将会有至少2万亿元中国出口产品,直接面对碳关税壁垒或者隐形碳成本的挑战,零碳产业园将帮助工业产品获取碳成本竞争优势。”

远景打造的零碳产业园是否可以真正成为抵御碳关税的“武器”?这条路有广泛推广性吗?

我国企业出口的“碳”壁垒

碳关税的源起,是欧盟为了防止碳泄漏。碳泄漏指碳排放从严格限制排放的地区转移到气候相关法规较为宽松的地区。

因此,2019年7月,为了遏制碳泄漏,欧盟首次提出在进出口贸易中增加碳边境税。同年12月,欧盟在“绿色新政”中首次正式提出碳边境调节机制。2022年3月15日,欧盟理事会宣布通过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也被称为“碳关税”。2022年6月22日,欧洲议会表决通过了CBAM法案的修正案。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保护我们的企业和工作岗位。这是重要的一步。”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主席帕斯卡·坎芬在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通过之后如是说。

具体来说,CBAM是指欧盟关税区实施严格的气候政策基础上,对进口或出口的高碳产品缴纳相应的税费或碳配额。

其进程大概为,2023年10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为过渡期,正式开征“碳关税”时间为2027年。2026年起将阶梯式下调配额,到2034年实现全部取消。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以贸易额计,2022年向欧盟出口“CBAM有形产品”并且未来会被征收CBAM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土耳其、俄罗斯、印度、中国台湾、韩国、美国、越南、埃及和乌克兰。其中中国排名第一,出口额为199.6亿欧元。

以钢铁行业为例,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表示,基于已出台的 CBAM 规则,考虑我国每年出口到欧盟的钢材产品量、出口到欧盟的钢材产品总金额、欧盟碳市场的碳价等进行初步估算,我国钢铁行业出口成本将增加 4%-6% 左右,大概每年需要向欧盟支付碳税 2-4 亿美元。

宝钢股份在《2021年气候行动报告》中的数据显示,若按照80欧元/吨二氧化碳征税预估,该公司每年将被征收4000-8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82-5.64亿元)的碳边境税。

更为严重的是,虽然目前碳关税只涉及六个行业,但欧盟碳市场涉及的行业有28个,CBAM机制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

今年8月,新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下文简称《新电池法》)实行,法规涉及碳足迹、电池原材料回收比例、电池护照等,自2024年7月起,在欧盟市场销售的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到2027年7月要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制要求。

《新电池法》的碳足迹,要求以全生命周期为边界核算,也就是摇篮到坟墓都要算在内,这对企业内部及供应链上下游碳数据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破解“碳”壁垒—为何是零碳产业园?

如何破解碳壁垒迫在眉睫,如上文所述,直购绿电成为中国企业降低碳关税的有效途径。零碳产业园在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早在2022年两会期间,张雷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就提出了“让零碳产业园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的提议,指出:“在西部地区打造零碳产业园,培育绿色新工业体系,可解决新能源生产与消纳的错位问题,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还有利于降低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成本,减少对国际化石能源的依赖,并提高中国产品突破未来碳关税壁垒的绿色竞争力”。

随后,2022 年 4 月,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建成投产,这也是首创并落地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

园区为何选择设立在鄂尔多斯?

鄂尔多斯除了是传统能源的“宝藏”大市,也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的富集区,开发潜力在1.2亿千瓦以上,将为零碳产业园源源不断地输送绿色能源。

据了解,零碳产业园中80%的电量由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直供,20%与电网交易,实现100%绿色零碳能源供给。

来到零碳产业园的所在地——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阳光白云之下,产业园呈现出极简北欧风格,白色厂房长约550多米,是北方大型的单体电池工厂,从厂房的西边走到东边,就是从原材料到电芯到模组整个的生产过程,园区另一侧,电池工厂二期还在火热建设。

据悉,远景目前已经在鄂尔多斯首创了零碳产业园的创新体系,主要包括:新型能源系统、基于国际标准的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

零碳产业园局域范围内全部使用绿电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要实现“用电价格低”和“电力供给稳定可靠”还是不容易的,也在业内被称为“不可能三角”。如果要突破“不可能三角”就需要有调节用电负荷的能力,平衡新能源发电出力与产业园用电负荷之间的关系。在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风、光、氢、储、荷,通过智能物联网像交响乐一样通过协同和合作。

在远景零碳产业园中,绿电价格实现比内蒙古工商业电价还低20%。

携手伙伴一起碳中和

在鄂尔多斯的远景动力工厂里,碳中和电池产品印有“零碳绿码”,包含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而要实现产品碳中和,只靠链主企业还不够,一定要靠链主带动整个产业链才能实现。

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何以做到?可以在张雷介绍的园区三大创新体系中寻找到答案,零碳产业园需要承载绿色新工业集群,培育了未来的工业体系。“在鄂尔多斯,通过远景的动力和储能电池,引进了华友新材料等上下游产业体系和隆基等企业,共同形成了生态系统,一起打造新的能源集群和产业集群。”

据了解,依托鄂尔多斯资源禀赋和市场优势,远景首先打造以远景动力为核心的新能源电池产业,进而带动上游电池关键材料、精密组件、设备企业以及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园区落地。

目前,园区已入驻 9 家新能源头部企业,初步形成以远景科技集团为龙头,华景、万锂泰、镕锂为配套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协鑫集团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捷氢科技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远景发挥头部引领优势,集聚氢能装备、风机制造及其产业链,打造新能源装备产业,同时引入远景智能、远景创投产业,突破包括新材料研发在内的高端技术瓶颈,打造绿色科技创新高地。

零碳产业园生产的产品在碳关税实施后,如何被国际认可?

在2023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大会现场,远景携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欧盟驻华标准化专家项目、德勤中国、TÜV南德、DNV挪威船级社等国内外权威机构及企业共同启动零碳国际标准建设暨绿色贸易鄂尔多斯行动,意在打造与国际、国内接轨的零碳标准,推动国际认证互信和国际绿色贸易。

在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生产的80%电池产品,已经出口到欧洲、美国、新加坡。“当未来电池碳关税壁垒实施、电池的竞争愈演愈激烈的时候,鄂尔多斯的产品、内蒙古的产品,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竞争力。”张雷自豪地说。

碳中和转型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零碳产业园将赋能工业产品获取碳成本竞争优势,成为中国制造的绿色引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
  • 11-06 泰鹏智能 873132 8.8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15.18
  • 11-01 纳科诺尔 832522 1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