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丰玉斧“画”出古老神秘貊族首领像

西丰玉斧“画”出古老神秘貊族首领像
2023年10月20日 06:35 媒体滚动

转自:辽宁日报

铁岭市博物馆制作的貊族首领集会场景。

石棺墓出土的双翼倒钩青铜镞。

诚信村石棺墓出土的玉斧,是权力象征。

本报记者 郭 平 文并摄

探新展

铁岭市博物馆青铜时代展区展出一件玉斧,这件珍贵文物与青铜短剑、石镞、石范共同出土于西丰县振兴镇诚信村的一座墓葬。研究发现,墓主人是距今2500多年前的古老部族——貊族的首领。这些出土文物进一步丰富了后人对这一古老部族的认识,进而勾勒出一个勇猛、善战的貊族首领形象。

1

暴雨冲刷出2500年前的石棺墓

铁岭市博物馆在“辽北春秋”展中开辟了“貊人风范”展区,专门介绍青铜时期的辽北地区古文化。其中有一件玉斧吸引了大量观众。

铁岭市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周向永介绍,铁岭市西丰县有较多距今2000多年前的青铜时期古墓群。在1992年8月,西丰县振兴镇一带突降暴雨,暴雨过后,诚信村西北的水沟边冲刷出一块大石板。

出于好奇,当地村民将石板撬开,取出一件陶壶和三件破碎的陶器。接到报告后,周向永等人立即赶到现场,与当地文管所同志一起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过详细勘查,暴雨冲出的石板为古墓的一角。古墓为石棺墓,即用石板砌成。墓葬由主副两个棺室构成,被村民撬开的一角是古墓的副棺。这样的墓室结构在辽北同时期墓葬中属首次发现,反映了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考古人员发现,主棺室底部平铺有两块石板,四壁用大小7块石板立于底石之上。副棺在死者的脚下,实际上是利用主棺底板延长部分加两块小石板拼砌而成。古墓上巨大的石盖板引起考古人员注意。古墓主、副棺室上方用一整块天然石板覆盖,这块石板最长处为1.8米,最宽处1.1米,厚10厘米,呈不规则长三角形。棺室的余下部分用4块边长30厘米左右的石板覆盖,石板之间相互叠压,进一步证实墓主人身份高贵。

此后,考古工作者对这一带的古墓群进行了多次发掘。

2

墓主人身份尊贵随葬大量武器

2009年7月,因为建设高速公路,考古工作者对西丰县东沟遗址及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了18座青铜时期墓葬。这些墓葬虽然与诚信村古墓一样属于石棺墓,但是没有发现主、副棺室遗迹,而且石棺墓样式也不同,分土底、黄沙底、生土底及石板底4种类型,其中石板底仅发现一例。此次发掘出土的随葬品很少,每个墓葬仅有一两件,18座墓葬总共才出土30件陶器、石器。

面对这种情况,研究人员对诚信村古墓有了新思考。

在1992年发掘时,周向永就注意到,由于年代久远,墓内人骨腐朽严重,仅余部分下肢和零碎的头盖骨,根据这些遗物,考古人员判断死者是一位成年男子。从随葬品的分部情况看,死者头部枕着一件青铜戈,脚下方摆放着一柄曲刃青铜短剑。其膝盖骨下方位置摆放着一件玉斧,与其他墓葬更为显著不同的是,死者上半身散布了多达16件石镞和铜镞,推测是下葬时有意撒在死者身上的。在副棺中,出土了4件陶器,还发现了石刀,一合石范和砺石等,出土随葬品达32件。

出土的这枚玉斧长10.2厘米,宽5.5厘米,厚1.3厘米,双面刃,斧刃磨制锋利,玉质不纯,仅刃部为深绿色,器身顶部有明显的白色瑕痕。这件玉斧少有崩缺,说明它很少被当作工具来使用。

周向永说:“玉斧在我省发现较多,诚信村出土的这件玉斧作为礼器而存在,表明其社会结构和文明程度达到一定的规模。”

当然,玉斧并不是一件孤立存在的文物,诚信石棺墓出土的一合石范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这合石范是斧、镞两用石范,也就是斧形范与镞形范的组合,可以分别用于铜斧和铜镞的铸造,反映当时人们物尽其用的巧妙构思。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在辽北地区的其他遗迹当中也发现了与石范相似形制的青铜斧。而镞范位于斧范的背面,有4个浇口,一次可以浇铸4枚铜箭头。可以看出,铜箭头两侧带有倒钩,进一步增强了箭矢的稳定性和杀伤力、威慑力。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这种设计使武器威力大增。石范反映了当时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周向永说:“诚信村石棺墓的年代推测在2500多年以前,相当于春秋战国之际。”当时中原地区已经开始使用铁器,而此时的辽北地区还在使用青铜器、石器,反映了其社会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不过,这些出土文物为人们认识辽北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让人们看到一位头枕铜矛,手握玉斧,勇猛、善战的部落首领威武形象。

问题是,他是哪个部族的首领?

3

史料记载的貊族由此有了直观形象

周向永说:“青铜时期的辽北地区远离中原政权的统治中心,史料记载奇缺,这些出土文物可以补充史料记载不足。”

涉及铁岭地区最早的记述来自甲骨文。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曾根据甲骨文“帝辛”卜辞提出的“殷人以其故都大邑商所在地为中央,称中商,由是而区分四土:曰东土,南土,西土,北土”指出,当时的东北地区称为“北土”。这个说法在后代的史料中得到证实。《左传》有:“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昔武文克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当时北土生活的人群有肃慎、燕亳。

东晋学者郭璞对《尔雅》注释时写道:“自易水至北狄。”当时北方民族为狄族。《春秋》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

这些记述说明,青铜时期的东北地区属于狄族活动范围,研究发现,“北狄”是对当时生活在北方的若干部族统称,那么,生活在辽北地区的是哪个部族?周向永结合发掘成果进行了深入考证。

《诗·大雅·韩奕》中,提到当时生活在北方的民族有秽族、貊族。此外,在《逸周书·王会篇》中记有:“成周之会……发人麃(读biāo),麃者若鹿迅走……”意思是周王举行诸侯大会的时候,很多边远地区的部族都来朝贡,其中来的“发人”很勇猛,称他们为麃。对于“发人”,在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解释为貊人,因为在古音韵上,发与貊是相通的。《管子·小匡篇》中也记述了齐桓公联合诸侯国一统北方各部族,其中就包括当时的貊族。这些史料证实,北方的貊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周向永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现今的辽北地区是已经进入中央政权视野的貊人生活区域,而那位手握玉斧的墓主人是貊族的首领。

对于貊,史料中只是一个汉字,没有详细描述。“发人麃,麃者若鹿迅走”是唯一具体记载。而诚信村古墓的发掘,提供了貊族首领具体、直观形象,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这个古老部族的认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27 麦加芯彩 603062 --
  • 10-25 百通能源 001376 --
  • 10-23 上海汽配 603107 14.23
  • 10-20 惠柏新材 301555 22.88
  • 10-20 并行科技 839493 2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