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守门人”杨玉宇:难度不在管得住,而在放得开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守门人”杨玉宇:难度不在管得住,而在放得开
2023年09月25日 07:42 上观新闻

转自:杜晨薇

1991年12月26日,解放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外高桥保税区建成隔离围墙》的消息。被誉为浦东开发“龙头”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在当年建设了4公里的隔离围墙,也引进了第一家获准开业的中外合资企业。

那是全国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全国第一个保税区。经过30多年发展,外高桥保税区已是国内经济规模最大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如火如荼建设的这10年间,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线。

在海关一线工作多年的杨玉宇,今年4月正式上任上海海关隶属外高桥保税区海关关长,负责管辖外高桥保税区和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的海关事务,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份守好国家大门的工作。”

守国门,难的往往不是一个“守”字。承担“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任务的上海自由贸易区,时刻面对的是发展与安全这对矛盾关系,“怎么对标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实践中放得开、管得住,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杨玉宇说。

为了1克药品的顺利进口

2022年3月,一批用于新药研发的红霉素衍生物在上海浦东机场海关申报进口。这是注册在外高桥保税区的生物医药企业药明康德申请进口的研发用物品,也是上海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试点启动以来的首批进境药品。

尽管它的总量不到1克,可是放在过去,这一丁点药品想要进来依然需要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而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的前提,是药品已在中国国内注册。

可是企业研发用药,每次需求量往往仅几毫克,进入注册流程显然不现实。另一方面,研发用药难以进口会影响药企的研究方向,材料选择。就拿红霉素衍生物来说,它是新药研发中的抑制剂,长期以来因进口不便,企业只能选择已注册的研发药品,大大影响了新药研发的效率。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令产业发展卡壳的问题,上海海关、市商务委、市药监局等多部门联合起来,从企业痛点下手,对监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评估。当时,杨玉宇在上海海关担任综合业务处处长,深度参与了这项工作。

“我们根据企业的诉求进行多次研讨,力求对一些小剂量的、研发用的、风险又可控的药品做出新的制度安排。经过前期专家论证后,上海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落地,今后对于白名单内的企业进口一些特定的研发用药品,就不再需要《进口药品通关单》,可以直接办理通关手续,大大提高了效率。”

为进一步给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松绑,提升企业办事行政效率,2022年11月,上海海关落实海关总署工作要求,正式将D级特殊物品出入境卫生检疫审批权限下放至具备条件的隶属海关。保税区海关作为第一批承接审批权的隶属海关,权限下放的第一天,就收到了注册在外高桥保税区的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提交的相关审批材料。

记者了解到,特殊物品是指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海关根据特殊物品致病性、致病途径、使用方式和用途以及可控性等风险因素,由高到低将特殊物品划分为A、B、C、D四个级别。D级特殊物品是已取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出口销售证明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生物制品或血液制品,相对风险较低,但进出口量占出入境特殊物品总量的三分之一。

为了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助力D级特殊物品审批权下放落到实处,杨玉宇带领关区具有专业背景的关员组建专家队伍,固化了“受理-审核-决定-审批”流程。“受益于此次审批权限下放,在D级特殊物品上,我们可以直接在现场海关办理,审批时间较以前也有了明显的压缩,极大地节约了我们的时间,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西门子医学诊断高级物流经理陈雁平说。

如今,保税区企业都可以在“家门口”办理此项审批手续,今年1至8月,保税区海关共计签发D级特殊物品审批642份,占上海口岸签发的半数以上。

政策好不好,关键看企业的感受

多年来,杨玉宇在海关从事过商品估价、税收征管、综合业务多个条线,如今成为一名现场海关关长,她从后台走向前台,从一个政策的制定者、研究者,变成一个实施者。

“这些工作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一项对企业有益的制度,从出台到落地,要想真正让企业满意,还有很多细节的工作需要推进。”今年上任外高桥保税区海关关长后,杨玉宇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区内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只有走到企业身边,才知道政策贴不贴肉、落没落实,才知道我们下一步该怎么走。”杨玉宇说。

“白名单”制度落地后,政策上是给企业松了绑,但杨玉宇发现,后台监管的流程还有改进空间。“今年海关总署印发了智慧海关建设的行动方案,我们想能不能从海关信息化系统的底层逻辑入手,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给予研发用药品特殊的监管分类,让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取代研发用药品进口申报环节的人工审核,使得整个工作更有效率,也让企业更受益。”

此外,在早期工作的调研中,部分企业反映进口车价高,资金占用成本大,早一天拿到进口机动车辆《货物进口证明书》和《进口机动车辆随车检验单》,便意味着早一天释放巨量资金,希望海关能够帮助企业“再提提速”。当时杨玉宇还在担任综合业务处处长,她积极向海关总署报告,推动海关与公安交管等其他部门对接,助力总署推出“两证合一”改革方案。

说来也巧,走马上任保税区海关关长后,杨玉宇迎来的第一项任务正是推动“两证合一”改革的落地。为此,她组织提前做好试点运行预案,在加强企业政策宣贯和操作指导的基础上,建立审单、查验、拟证、出证环节联动机制,设立属地查检绿色通道,优化出证流程,专人专岗提供缮制、核查、发证服务。

据企业估算,如今平均每辆车从申请到取证比改革前能压缩1-2天,“两证合一”改革提高进口整车通关入市效率,提升最终用户上牌的便利性。

外高桥保税区内的企业,大多都从事对外贸易。而近年来不断变化的国际经贸规则,正是令市场主体最关心,也最头疼的方面。特别是今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如果企业对此新协定不了解、不熟悉、用不上,在国际竞争中免不了吃亏。

为了推动 RCEP见效惠企,杨玉宇和同事积极研究学习国际经贸规则,想尽一切办法为企业宣介政策、解决难题。在一次走访调时,区内一家医疗器械进口企业的2票报关单,引起了她的关注。

原来,企业申报进口的医疗器械模组由于原材料产地非越南本地,且在越南当地加工后未达到原产地规则认定标准,导致无法适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必须按4%税率征收税款。在充分了解相关情况后,她第一时间集合保税区海关原产地、税收征管领域的业务骨干,对企业生产链供应链各环节进行“解剖麻雀”式分析,发现其原材料来自另一RCEP协定成员国,可以适用RCEP累积规则,根据此规则其原材料可以视为越南本地生产,从而实现免于征收税款。而通过这一规则预计全年可以帮助企业节省税款约2500万元人民币。

今年,在她的带领下,保税区海关还组建了原产地业务专家团队,点对点为企业深度解读RCEP关税减让、原产地规则等惠企政策,培育1家企业获得经核准出口商资格,并拓展对接企业渠道,搭建立体关企协同机制,畅通问题诉求反馈渠道。今年1至8月,保税区海关RCEP项下报关单税款减让5246万元,签发RCEP出口原产地证书186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2 思泉新材 301489 --
  • 10-09 浙江国祥 603361 --
  • 09-27 陕西华达 301517 --
  • 09-27 润本股份 603193 --
  • 09-26 骑士乳业 832786 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