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古代的“丰收节”

漫话古代的“丰收节”
2023年09月23日 06:00 媒体滚动

转自:团结报

  □刘琪瑞

  今年9月23日,是秋分交节,也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自2018年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层面上,将每年秋分日专门设立为“丰收节”,庆祝五谷丰登,期盼国泰民安,体现了心系“三农”、重农崇农的深厚情怀,也表达了亿万农民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早在古代即有“丰收节”,美其名曰“秋社”,时间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大约也在秋分前后,秋社是以祭祀土地神为开端的。宋代吴自枚《梦粱录·八月》载:“秋社日,朝廷及州县差官祭社稷于坛,盖春祈而秋报也。”秋社日,从朝廷到地方官员都要到土地神庙,设立社稷坛举行祭祀活动,以回报春社祭祀的保佑。而在民间,秋社的仪式感更为隆重。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记载:“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妳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板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概括起来,即有擂鼓、食糕、分肉、饮酒、妇女归宁等习俗。

  古诗里也对秋社多有描述。南宋诗人陆游在《秋社》一诗中写道:“雨余残日照庭槐,社鼓鼕鼕赛庙回。又见神盘分肉至,不堪沙雁带寒来。”从该诗中可以看出,秋社日要在社庙内擂击社鼓,咚咚之声萦回不绝,参加祭祀的人们还要分食社肉,祈求消灾纳福。陆游还有一首专写“社肉”的,诗曰:“社日取社猪,燔炙香满村。饥鸦集街树,老巫立庙门。虽无牲牢盛,古礼亦略存。醉归怀余肉,沾遗遍诸孙。”社日这天,要杀猪烤炙,祭奠生灵万物,让乌鸦、苍鹰等大鸟衔食,人们只能分得剩余的肉食,带回家犒赏小孩子。

  官方层面对秋社更为重视。两宋时期,每当秋社日来临,皇帝会宴请大臣,“诏近臣饮宴于中书,遣内侍以御制诗赐之。”不管官民,社日朝廷都要放假一天。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中云:“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载:“社日男女辍业一日,否则令人不聪。”这都说明,古时不管男女老少,秋社这天一律放假、停业,相当于现在的法定节假日。如果不这样,男的还去下田劳动,女的还要穿针引线,那么就是“犯忌”,就会变得愚笨不聪了。

  从一些古诗里还可以看出,民间的社日活动更为热闹,人们停下手中的工作,庆贺丰收,享受快乐。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南溪始泛》中说:“愿为同社人,鸡豚燕春秋。”诗人想参加庆社日的人群,用雄鸡香猪庆贺丰年,慰藉余生。南宋陆游期待在秋社日里,和乡邻们一起开怀畅饮,他在《秋社》中感慨道:“明朝逢社日,邻曲乐年丰。稻蟹雨中尽,海氛秋后空。不须谀土偶,正可倚天公。酒满银杯绿,相呼一笑中。”秋雨绵绵中,稻谷收获完了,青蟹肥美,长势正佳,趁着天气凉爽,做一桌好饭好菜吧。不需要祭祀赞美那个土偶泥神,还是要感谢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加上乡亲们辛勤劳作,才获得这样的好收成。我要和你们欢聚一堂,斟满酒、举起杯,开心爽朗的笑声充满了宁静的农家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09 浙江国祥 603361 --
  • 09-27 润本股份 603193 --
  • 09-27 陕西华达 301517 --
  • 09-26 骑士乳业 832786 5
  • 09-22 中集环科 301559 24.2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