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9月20日,记者从南开大学了解到,该校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张晓丹教授和赵颖教授课题组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成功制备了低铟无银的硅异质结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接近26%,是目前已发表的低铟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研究中的最高效率。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能源类顶级学术期刊《自然能源》。
晶硅太阳电池在光伏市场中占据了95%以上的份额,硅异质结太阳电池是进一步提高晶硅电池效率的有效技术之一。然而,其实现大规模应用面临着铟和银这两种关键材料的制约。基于金属铟的掺锡氧化铟用作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的透明电极,由于铟资源的稀缺性,未来或将面临供不应求的短缺困境;银则以银浆的形式应用于电池的金属化,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低温银浆”的需求使得制备成本增加。“减银降铟”是推进硅异质结太阳电池规模制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课题组与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澳大利亚金属化技术公司SunDrive共同合作,首次在室温下通过溅射技术制备了廉价且可量产的未掺杂氧化锡(SnOx)薄膜,并以此替代电池中的铟基透明电极。为了改善薄膜的电学性能和其与载流子传输层之间的接触电阻,将SnOx与氢化过渡金属掺杂氧化铟进行1∶1结构的叠加,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性能。
为减少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银的消耗量,研究团队在电池金属化环节采用了铜电镀工艺,通过提升电极高宽比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同时省去了昂贵的银浆成本。最终,以低铟透明电极结合电镀铜电极的形式,在电池总面积为274.4平方厘米的条件下获得了25.94%的ISFH认证效率,是目前已发表的低铟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研究中的最高效率。
据张晓丹介绍,这项工作为解决银浆成本高和金属铟供应有限的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续高效“无铟无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开发提供了思路,将助力硅异质结太阳电池进一步降本增效,为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了科技支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