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民营企业从初创到成长 是“真金白银” 更是信任与信心

专精特新民营企业从初创到成长 是“真金白银” 更是信任与信心
2023年09月20日 14:03 金融时报

  “我们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1.5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里,民营企业占95%左右。”在9月4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公布了一组数据,足见专精特新民营企业的重要性。

  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排名第一的山东,千万家高精尖中小制造业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中坚力量,它们“向下”扎根、钻研“卡脖子”技术,“向上”生长、立足创新最前端。成立已有20年的青岛中鸿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鸿重机”)就是当地专精特新企业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家。

  8月末,《金融时报》记者来到青岛,走访了中鸿重机。中鸿重机是一家专业矿用无轨设备研发制造企业,近些年,这家设备有六成销往南美、北美、东南亚、欧洲、非洲、中亚的民营企业,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复杂情况,“蝶变”重生,依托自身科技实力 “扶摇直上”,取得了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出口创汇近6000万美元、2018年到2022年净利润增长近6倍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背后,有金融之力的护航。

技术引领 成长期的扩建

  铲运机、运矿卡车、井下多功能服务车……当《金融时报》记者来到位于青岛玉皇岭工业园的中鸿重机厂区时,第一眼见到的就是这些整齐停放着的机械车辆,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数米远的空地上,通过手中的遥控装置操纵调试着一辆铲运机。

  在真实的矿井下,“通过铲运机上装载的各类摄像头、传感器、探测雷达等设备,驾驶员可以在地表远程操作平台上同步监控驾驶室正视角、后视角、正后方及溜井口影像等井下环境信息,从而准确掌握铲运机的位置及运行情况,并结合实时传导的设备启停与危险警示、参数变动等数据,实现对1至3台无人驾驶铲运机的远程操作。”中鸿重机总经理马春雁站在铲运机前,一边指着铲运机上的各种部件,一边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道。

  专业的研发、过硬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带来的是与矿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来自国内外源源不断的订单。据了解,中鸿重机无人驾驶铲运机技术已经在紫金矿业投入使用,并还将与华锡集团、山东黄金、宝武、马钢等集团下辖矿业公司展开项目合作。

  “凭借我们多年来的技术研发及市场开拓,已经成功打破国外产品在大型地下矿山的垄断地位,顺利实现铲运机和运矿卡车‘国产替代’,为中国乃至全球地下矿山提供了性能先进、质量可靠、价格居中的铲装运设备。”马春雁自豪地说。

  实现智能化少人甚至无人采矿的无人驾驶铲运机只是其中一环,更为重要的是,其所代表的智慧矿山建设已成为当下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方向。作为地下矿山生产的核心设备——地下铲运机这一细分行业的先行者,中鸿重机也已投身其中。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资金、技术、上下游资源等现实挑战,尤其是技术的研发、产能的增加乃至市场的开拓都需要大量的、持续的资金投入,可以说,资金成为彼时中鸿重机服务智慧矿山建设,由初创期向成长期跨越过程中不得不直面的困境。

  正当他们忧心之际,一笔3200万元的资金“及时雨”来了。

“雪中送炭” 困境时的帮扶

  “第一笔3200万元资金‘活水’注入时是在2019年4月,正是公司产品得到市场认可、订单大幅扩充的关键时期。” 在同记者讲述时,马春雁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感受,“鲁信创投的‘真金白银’以及其为公司在市场融资方面提供的信用背书,对公司业务开展及产能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马春雁口中提到的为其注资的鲁信创投是鲁信集团的直管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创投企业,聚焦于长周期扶持创新型科技企业,目前已累计投资专精特新项目80家。

  从最初为矿山无轨设备提供零部件全面向制造业转型独立建厂生产、以一己之力投入智能矿山的建设,到如今初具规模,并与国内外多家龙头矿业集团紧密合作,中鸿重机的跨越之路有着鲁信创投的身影。

  “凭借对成长期项目的专业辨别能力与赛道把握能力,在严格审计及评估的基础上,我们敏锐地发现了中鸿重机这一具备可观成长空间的优质项目。”据鲁信创投相关业务人员介绍。在规范化运营方面,鲁信创投提出了更高要求,帮助中鸿重机建立三会制度,确保重大事项实现规范化决策。在研发创新及市场开拓方面,鲁信创投还根据中鸿重机不同阶段的迫切需求,积极对接关键技术提供方及上下游供应商,助力公司畅通技术链、创新链与产业链,加快布局新能源市场。

  不仅如此, 2022年,当中鸿重机正式启动智能采矿系统研发项目时,鲁信创投在立项之初就‘雪中送炭’,进行了第二轮4000万元的增资。

  中鸿重机没有了资金和运营管理的后顾之忧,在技术攻坚的道路上一路“狂飙”:2019年改进14吨柴油铲运机,2020年研发30吨运矿卡车,2021年研发10吨电动铲运机,2022年研发7吨电动铲运机,2023年研发7吨电池铲运机、25吨电动铲运机、国四全系列机型以及45吨大型卡车……

  “鲁信创投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对身处困境的我们给予的信任与信心。” 回忆起这20年一路走来的不易,马春雁感慨地说。

图为山东青岛玉皇岭工业园内,一名中鸿重机的工作人员正在操控无人驾驶铲运机。该类型的铲运机能够准确驶入黑暗且狭窄的地下巷道,并通过积水、弯道等障碍,完成矿石铲、装、运等一系列作业。 李珮 摄

政策发力 科创金融的护航

  综观专精特新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资金短缺是其常见的问题,在曲折中一路向“新”前行,离不开科创金融的“点滴”助力。

  经历栉风沐雨20年的中鸿重机是山东专精特新企业的一份子,更是这20年间不屈不挠、坚守主业、开拓奋进,为中国制造业从制造迈向“智造”添砖加瓦的民营企业的真实写照。

  他们曾受制于技术、资金、人才等诸多因素,又纾困于政策、金融等种种支持,而这样的支持需要配套政策的完善以及更多金融机构的参与,特别是科创金融的助力。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7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所强调的,在整个科技创新活动中,无论从科创主体的角度,还是一个企业发展不同周期的角度,对金融的需求、对金融产品的需求都各有不同。作为资金的供给方,应该聚焦短板弱项,发挥自身优势,尽可能地满足科创型企业以及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金融需求。

  对此,张青松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包括推动科创型企业贷款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发挥保险和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作用、优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配套政策、统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

  政策的落地,创投企业在其中不能缺位。

  “敢担使命,敢闯新路。”鲁信创投董事长王旭冬表示,鲁信创投将积极发挥金融资本的加速、放大作用,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切实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着力帮助投资企业解决经营“痛点”、打通发展“堵点”,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对科技创新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引领促进作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鲁信创投 白银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27 润本股份 603193 --
  • 09-27 陕西华达 301517 --
  • 09-22 中集环科 301559 --
  • 09-21 浩辰软件 688657 103.4
  • 09-20 开特股份 832978 7.37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