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春启
卢沟桥西,有个地名叫太子峪。
所谓峪,意思是山谷。而太子峪所在的位置其实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宽沟。历史上的永定河曾被称为“无定河”,多次改道,留下了一条条大沟和一道道山坡。这一带有多个“峪”:留霞峪、李家峪、侯家峪。而太子峪,是因为有位太子埋葬在这里而得名的。那么,这位太子是谁?他是怎么成为太子的?他生于何年、卒于何月?
民国时海达·莫理循拍摄的位于京西金山的景泰陵(照片局部)
▌朱见济葬于太子峪的可能性大
地方志记载,太子峪“昔日为明太子陵寝,故称”。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葬在这里的明太子究竟是谁?
太子,亦称皇太子,即储君,皇帝所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一般为皇帝的长子。考诸《明史》,被封为太子却没有当上皇帝的有这样几位:明太祖之子朱标,建文帝之子文奎,明景帝之子朱见济,明宪宗之子朱祐极,明世宗之子朱载基和朱载壑,明穆宗之子朱翊釴(yì)。已知的埋葬地分别为:
懿文太子朱标祔葬(指葬于先茔之旁,“祔”音“附”)于南京紫金山的孝陵东。
建文帝之子文奎与其父,在“靖难之役”中失踪,下落不明。
景帝太子朱见济“谥曰怀献,葬西山”(《明史·诸王列传》)。
明宪宗朱见深之子、悼恭太子朱祐极葬于海淀金山。
哀冲太子朱载基、庄敬太子朱载壑葬于十三陵袄儿峪。朱载基是明世宗朱厚熜登基十年之后生的第一个儿子,从出生到立为太子再到夭折,一共才两个月。朱载壑是朱厚熜的第二子,嘉靖十四年(1535)生,十八年立为太子,二十八年十四岁时举行冠礼,“越二日而薨”。“帝(朱厚熜)命与哀冲太子并建寝园,从诸陵后”。
朱载垕之子朱翊釴隆庆五年(1571)被追加封谥为“宪怀太子”,据张宝章《京西一溜边山府》,宪怀太子墓在金山。朱载垕是世宗朱厚熜的第三个儿子,三十岁才接替他父亲当上了皇帝。朱载垕的第一个儿子朱翊釴五岁夭折时,他还没当上皇帝,所以不能叫“太子”,只能叫“世子”。
上述太子均不葬于太子峪。只有景帝之子、“葬于西山”的怀献太子朱见济有可能。
太子峪古树群公园里的古树
▌朱见济是如何成为太子的
朱见济,景泰三年(1452)五月立为太子。他是怎么成为太子的呢?
正统十四年(1449)秋,英宗朱祁镇率军亲征瓦剌兵败被俘虏,朱明王朝面临一场严重危机。朝中皇太后命朱祁镇的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并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濬为皇太子。
朱见濬是朱祁镇长子,生于正统十二年(1447)十一月初二,此时不到两周岁。后来,他改名为朱见深,1465年继皇帝位,是为明宪宗。这是后话。
一个月后,郕王朱祁钰遥尊还在瓦剌人手里的朱祁镇为“太上皇”,自己做了皇帝,是为景帝。一年后,瓦剌人把朱祁镇放了回来。朱祁钰将他“太上皇”哥哥安顿在小南城,实际上是囚禁了起来。
待危机过去之后,朱祁钰便想易储: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是他不便自己说,大臣们看出了他的心思,却又都闭口不提。身边太监给他出主意:收买一些大臣。景泰三年正月,都御史杨善、王文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四月,赐文渊阁大学士陈循、高穀各白金一百两,赐侍郎江渊、学士商辂等五位大臣每人白金五十两。这些大臣纳罕:无功升官被赏,为什么?
正在这时,广西浔州守备黄鈜(注:此字为同音字借用,正确的写法是“王”字旁加一“厷”)上了一奏,称为了“永固国本”,请皇上速做决断更换太子,“以一中外之心、绝觊觎之望”。景帝一见大喜,说:想不到万里之外竟有如此忠臣!马上将黄鈜奏疏交下,让大臣们会商后回报。
大臣们“皆惊愕,谓必有受其赂而教之者”——定是有人收受了贿赂而指使黄鈜这么干的!是谁呢?众人怀疑是侍郎江渊,但无实据。
黄鈜是广西思明府土司黄钢(注:此字亦为同音字借用,正确的写法是“王”字旁加一“岡”)的庶兄。土司,是少数民族地区由部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地方官。黄鈜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黄震得到土司的职位,指使黄震秘密杀害了黄钢父子一家。事情败落,黄震被当地官府逮捕。黄鈜知道自己难逃干系,赶忙派他的一个亲信来京运作,设法为他脱罪。在得知景帝的心思后,他上了这么一道疏。果然,不仅他的罪被赦免、儿子被释放,还给他升了官。
面对这道疏,奉旨会商的文武大臣九十一人面面相觑。主持人礼部尚书胡濙不置可否;于谦、王直等人不知如何是好。几个御史则言不可,说皇太子已定,不存在国本不稳的问题。许多人同意这个看法,却不敢说话。面对僵局,景帝身边的太监兴安发话了。他声色俱厉地说:“今天这事必须有个结果,谁不同意,可以不签名。”
奏疏写好了,胡濙、王文、陈循带头签了名。陈循此时才明白受赏的原因。见阁臣王直面有难色,陈勋把蘸好了墨的笔塞在他手里:“签名吧!”于是,在同意易储的奏疏上,九十一位大臣全部签了名。疏中说:“天佑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固本于万年”,“陛下膺天明命,中兴家邦,统绪之传宜归圣子”。意思是,景帝有功于社稷,将来应该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所以,黄鈜意见是对的,“宜允所言”。
朱祁钰见奏十分高兴,对“父有天下传之子”那句话尤其欣赏。说:大臣们都要求易储,“朕不敢自专”,请示了皇太后,皇太后也同意了。既然如此,朕怎能违背众人的心意呢!命礼部安排议程,挑个好日子。
好日子定在了景泰三年(1452)五月初二。朱祁钰正式颁诏:“册朕长子见济为皇太子;其母杭氏为皇后”。原皇后汪氏因反对易储被废;原太子朱见深改封为沂王。
紧接着,胡濙、王直、高穀、于谦、王文等众大臣被分别加封为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少师等东宫太子府的官衔。虽说是有衔无职只是一种荣誉,但确有实惠:每人发双俸。于谦后来两次请求退还兼职东宫的薪俸,都被景帝拒绝。对易储有功的大臣陈循、高穀、江渊、王一宁、萧鎡、商辂,各赏黄金五十两。
黄鈜于景泰四年二月奉旨驰驿京师,受到景帝召见,并赐宅居住京师。
事后王直捶胸顿足,恨恨说道:“如此大事,竟为一蛮酋所坏!吾辈身为朝廷命臣却无能为力。愧矣,愧矣!”
▌朱见济享年知多少
景泰四年(1453)二月初八,朱见济举行了冠礼,标志着该男子已经成年。这年十一月,监察御史张鹏奏:请教储君以固国本。景帝采纳了张鹏的意见,要求胡濙等人为太子选择导师,“每日更番侍书,务须处心端确、语音顺正、说理明白、字画楷范,勉尽辅导之职”。不难看出,朱祁钰对太子朱见济寄予着厚望。谁料想,四天之后,朱见济竟一命呜呼了!
于是就有一个问题:这位见济太子享年多少?
《明史·后妃传》中有一条记载:“景泰三年(1452),妃杭氏生子见济”。景泰三年几月呢?据说朱祁钰有一次问太监金英:“东宫的生日是七月初二吧?”金英一愣,这时的东宫太子不是朱见深吗?金英顿首答道:“不是,是十一月初二。”其实,朱祁钰说的东宫,是他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在他的心目中,东宫应该是朱见济才对。按照这两条记载,景泰三年五月封朱见济为太子时,朱见济还未出生;景泰四年二月行冠礼,朱见济还未满一周岁!太不可能了。所以,《明史·后妃传》中的这条记载是错的。
有资料说,朱见济生于1448年8月1日,卒于1453年12月18日。也就是说,朱见济只活了五年三个月零十七天。这个说法对么?
《明史·诸王列传》中记载:“景皇帝一子:怀献太子见济,始为郕王世子”“及郕王即位,心欲以见济(取)代太子”。根据这条记载,朱见济在正统十四年(1449)之前,就已经法定为皇位的继承人了。那么,他出生于正统哪一年呢?
在朱祁钰为易储所颁的诏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朕长子序在伦先,宜正东宫。”意思是:我的大儿子排行在前,理当居东宫。如此说来,朱见济的年龄比朱见深大。生于正统十二年(1447)的朱见深此时已五岁,朱见济此时最小也有六七岁了。
明朝万历年间何乔远著的《名山藏》卷三十五中,有关于朱见济的年龄:“景帝以郕王居摄,已为真。既三年,怀献八岁矣,意欲立为太子。”居摄,意思是暂居皇帝之位以处理政务;已为真,即真的即位为帝。三年之后,见济八岁。这样算来,朱见济应生于正统九年(1444),薨于景泰四年(1453),享年九岁。
▌朱见济夭折景帝政亡
朱见济之死,对于朱祁钰来说无疑是一重大打击。很可能,他因此坐下了病。景泰八年(1457)元旦,朱祁钰因为病重,连朝贺也免了。进入正月,病情愈重,南郊祭天大礼不得不让大臣代行。自从朱见济夭折之后,朝中大臣便一直想着立太子的事。不止一位大臣建议还沂王朱见深之储位,惹得景帝大怒,将其中两位下锦衣卫狱百般拷打,其中一位死于廷杖之下。尔后群臣再无人敢提“复储”之事。有些人则暗自打起了小算盘——谁会把自己的富贵前程寄托在一个身患重病又没有继承人的皇帝身上!
终于,“夺门之变”发生了。正月十六日夜,石亨、徐有贞等人带兵拆毁了小南城宫墙,将禁锢了七年的太上皇抬进了东华门。十七日晨,朱祁镇重登皇位。景帝时对易储有功的大臣此刻成了罪人,有的被杀,有的流放,有的被贬。有功于明朝社稷的于谦被杀害了。黄鈜闻讯畏罪自杀,被开棺戮尸。他的儿子黄震被当地官府处死。
十九日,朱祁钰死于西内。
有人设问:“若是朱见济在世,这一切还会发生吗?”
至于朱祁钰的死因,《明实录》《明史》未载。据陆釴的《病逸漫记》中说:“景泰帝之崩,为宦者蒋安以帛勒死。”陆釴,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编修,历修撰、谕德,曾侍东宫。他在朝为官时,据“夺门之变”不远,所说或有可信。
乾隆皇帝认可他的说法,在为景泰陵立的碑上说:“景帝任于谦排群议而力战守,不可谓无功于宗社,独是英宗还国,僻处南宫,事同禁锢,而废后易储,有贪心焉。天道好还,子亦随死,终于杀礼西山,实所自取耳。然英宗亦岂得辞寡恩尺布之讥哉!”
“子亦随死,终于杀礼西山”说的正是朱见济葬于西山,人们把埋葬朱见济的地方称为“太子峪”。英宗复辟之后,怀献太子朱见济降封为怀献世子,但“太子峪”这个地名还是留传了下来。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