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雪豹“上户口”

  • 夕阳下雪豹的剪影。

    夕阳下雪豹的剪影。夕阳下雪豹的剪影。
    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采集到的雪豹影像。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采集到的雪豹影像。
    在巡视领地的雪豹。在巡视领地的雪豹。

      卧龙科考人员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豹栖息地展开调查。  本版图片由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培哲

      全球约60%的雪豹栖息地位于中国,四川是我国重要的雪豹栖息地之一。

      在川西北高原,雪豹的红外影像资料已经不算稀奇。与四川雪豹“高出镜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省雪豹研究相对滞后的现实——受制于技术水平和考察难度,四川此前的雪豹调查并不顺利,长期以来没有一张完整详实的“全省雪豹活动分布图”,科研机构对雪豹这一“旗舰”物种在四川的分布情况知之甚少。为打破这一困局,我省去年制定了首个省级层面野生雪豹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调查方案。今年,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外,先后启动了雪豹调查工作。有专家认为,这一行动有助于四川加快形成大熊猫、雪豹“双旗舰”物种的保护格局,形成更加立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A

    “上户口”难在哪?

    雪豹调查缺少本地人才队伍,四川地形条件让调查难度陡增

      2015年,原四川省林业厅、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组成的调查小组,在康定、炉霍、石渠、甘孜、巴塘、德格、雅江7个县(市),对雪豹活动情况进行摸排。

      “调查难度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缺少本地人才队伍,与研究大熊猫的人才队伍相比,熟悉大型猫科动物的科研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四川的地形条件决定了调查难度更大——在西藏、青海,人类活动海拔和雪豹活动海拔相差不大,但在四川,调查工作需要从海拔几百米行进到海拔数千米,高山峡谷里,调查难度陡增。”省林草局栖息地保护处相关负责人坦言。

      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2年下半年进行的雪豹调查,有59个红外相机点位拍摄到雪豹,海拔范围从3420米到4780米,跨度超过1300米。“海拔4000米的雪原,每人要背5公斤重的食物和资料,行程超过40公里,对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都是考验。”有保护区巡护员告诉记者。

      “过去红外相机捕捉到的雪豹信息,点位分散,此次全面调查就是要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省林草局栖息地保护处相关负责人认为,从短期看,调查有助于了解雪豹资源及栖息地动态变化规律;从长期看,调查结果是建立统一的雪豹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的前提,可以为雪豹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借鉴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调查经验。

    B

    “上户口”具体怎么做?

    在近14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划出5579个正方形,以网格调查形式展开

      此次雪豹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调查,调查总面积近1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省7个市(州),共44个县(市、区),占全省总面积的近三成。在如此大范围内给雪豹“上户口”,并非易事。

      为此,我省计划从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开始调查,逐步扩展至大熊猫国家公园以外的部分。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人员配置相对齐全、面积相对较小,部分区域如卧龙,此前已经开展雪豹调查,总体难度较小。”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大熊猫国家公园外各区域的雪豹调查也将陆续启动,调查计划在年底前结束,预计在明年上半年发布全省雪豹调查报告。

      调查的前提,是划出网格。近14万平方公里的调查范围内,我省划出了5579个边长5公里的正方形网格。网格内的调查任务,围绕雪豹、环境和人三方面展开。“具体而言,就是要搞明白雪豹在哪儿、数量有多少、雪豹吃什么、吃得好不好、有没有人来打扰等一系列问题。”

      与大熊猫的栖息地不同,雪豹分布在海拔高、路程远、气候恶劣的地方,在这里完成上述任务并非易事。因此,此次雪豹调查的方案,以相机抓拍为主要手段,辅之以基因检测和徒步调查。

      “在设计方案时,我们考虑到红外相机的电池寿命最多半年,但每个调查网格的监测时间至少为1年,因此所有调查网格需至少完成3次调查——红外相机安装时1次,更换电池和内存卡时1次,回收红外相机时1次。”省林草局栖息地保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王朗片区为例,红外相机布设已于7月底结束,最早10月就能看到第一批雪豹调查影像资料。

    C

    “上户口”的意义在哪?

    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研究体系,形成“双旗舰”物种的保护格局

      随着雪豹调查的逐步深入,“双旗舰”被反复提起。何为“双旗舰”?2009年,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采集到雪豹活动影像,填补了中国野生雪豹分布区东南边缘的空白,也延伸出关于大熊猫、雪豹“双旗舰”物种生态系统保护研究的探讨。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低山森林生态系统,雪豹主要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生态系统,二者的栖息地一定程度上形成‘互补’。”省林草局栖息地保护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熊猫和雪豹作为两个生态系统内的顶级狩猎者,其生存状态能够间接反映生态链的健康情况,“如果雪豹种群稳定,就反映出雪豹的食物岩羊种群稳定,进而反映出岩羊的栖息场所高山草甸生态环境健康。”

      北京大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认为,“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是目前我国生态系统相对完整、保护成效也较好的两片区域,这也得益于大家对大熊猫和雪豹两个‘旗舰’物种的共同保护和研究。”吕植提到,在雪豹调查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大家也在不断发现新信息、新知识点,提出关于保护的新问题。“记得2015年前后,红外相机还是雪豹调查过程中的新技术,而现在,已经拓展出颈圈跟踪、DNA检测、AI识别等技术,这些技术将运用于更多物种的保护,这也是‘旗舰’的意义所在。”

      “目前雪豹栖息地的调查面积可能仍不到雪豹栖息地面积的10%,我们常常面临雪豹在哪里、有多少、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以及我们该做什么的问题。”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站相关负责人认为,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研究体系,才能回答更多关于雪豹的问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大熊猫 四川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1 飞南资源 301500 --
  • 09-11 中研股份 688716 --
  • 09-07 崇德科技 301548 --
  • 09-06 富恒新材 832469 5.68
  • 09-05 万德股份 836419 8.9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