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提升综合服务 助力央企质量再上新台阶

上交所提升综合服务 助力央企质量再上新台阶
2023年08月04日 14:43 媒体滚动

转自:经济日报

中央企业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和经济发展压舱石,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6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后,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交所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主动对标国家战略,启动《上海证券交易所央企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引导和支持中央企业用好用活资本市场,积极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和服务科技创新作用,助力央企质量再上新台阶。

支持央企用好用活资本市场

《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以来,上交所建立并完善央企综合服务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央企综合服务各项举措落实落地,充分发挥沪市主板、科创板、债券市场以及基金与衍生品市场优势,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央企高质量发展质效,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和业务整合,将更多优质资产置入上市公司,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沪市汇聚了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既是央企上市公司的集聚地,也是央企资本运作的优势平台,近年来在推进国有经济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实现“三个明显成效”预期目标: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从资本市场角度,统筹再融资、并购重组、吸收合并、分拆上市等工具,发挥‘股、债、基、衍、REITs、指’作用,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市场资金‘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投资理念是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关键。”张晓燕说。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上交所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努力提升央企综合服务整体效能:一是上交所党委层面高度重视央企综合服务,成立了央企综合服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强化对央企综合服务的统筹谋划和协同推进。2022年12月,立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国企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制定新一轮《央企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二是工作层面成立一系列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设立跨部门的央企综合服务工作小组,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组建专职的央企服务团队,每家央企由一名服务专员进行对口,与相关业务部门服务团队紧密耦合,全面推进股票、REITs、公司债、ABS和ETF等全产品线的综合服务;推进建立央企综合服务中介咨询支持机制,构建推动央企高质量发展生态圈等等。三是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促落实。制定并完善《<央企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央企综合服务的具体目标,确定“12+5”项工作任务,按年度制定任务时间表、路线图,明确责任部门与责任人,建立央企综合服务工作台账,压严压实责任,确保相关服务举措落实落地。

推动科创板央企阵营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作为国家科创力量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在许多领域形成了领先的技术优势和技术成果。凭借国有企业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春风,近年来,一批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硬科技”央企子公司登陆科创板,科创板央企阵营正在加速形成。

截至2023年6月底,科创板央企上市公司已达31家,最新市值超过5500亿元。其中,仅今年以来,已有6家央企背景的公司登陆科创板。近3年来,科创板央企子公司上市家数明显增加,央企登陆科创板的资本路径日益清晰。其中,以华润集团、中国中车等为代表的26家央企集团实现了科创板上市公司的零突破。仅2022年,就有16家央企申报科创板,航天科技(神州软件)、中国船舶中船特气)、中国煤科(天玛智控)等7家央企集团实现了科创板申报零突破。以中国电科、航空工业、中国电子为代表的军工央企,已率先完成多家子公司的科创板布局和上市。其中,中国电科旗下已有国博电子萤石网络莱斯信息3家子公司登陆科创板,为中国电科集团和相关子企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上市公司作用、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板央企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领域,此外,在节能环保等领域亦有以长远锂科为代表的央企实现布局,科创板服务科技强军、制造强国、绿色低碳等国家战略的能力持续提升。

目前,央企科创板上市公司呈现“硬科技”实力突出、发展动能强劲的特点。例如,中国通号中国电研中复神鹰等多家公司牵头或参与项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时代电气实现了列车核心系统的国产替代,铁建重工研制出世界最大直径全断面竖井掘进机、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实现前沿技术突破。科创板上市公司努力突破“卡脖子”专业技术,为保障国家产业链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股市场化发行机制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对于央企投资价值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截至2023年6月底,31家科创板央企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750余亿元,平均募资金额约24亿元,科创板央企上市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约67倍。截至2023年6月底,科创板央企上市公司合计总市值超5500亿元,平均市值约183亿元。中国通号、时代电气、中复神鹰、中无人机、国博电子、华润微、长远锂科7家科创板上市央企入选科创50成分股指数,科创板央企阵营在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得到了充分认可。

作为联结创新要素和资本市场的纽带,科创板为产学研融合和科技、资本、产业对接架桥铺路,努力为科创企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上市融资之路。通过更为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更具创新适应性的股权激励安排、更加市场化的发行定价机制,逐步解决央企普遍面临的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科研单位改制上市障碍等问题,充分募集研发生产所需资金,为企业理顺体制机制,引入源头活水,反哺科技创新,激发创新动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构建科技、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

根据最新披露的2022年年报,科创板上市央企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彰显了具有央企特色的科创力量。一方面,在资金的支持下,科创板上市央企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取得科技新突破,31家已上市央企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10亿元,同比增长19%。另一方面,科创板上市央企的科技生产力充分释放,推动经营业绩持续向好。2022年,科创板上市央企累计营收超过1600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达到184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长远锂科、振华新材2家公司2022年营收翻番,同益中、振华新材、中复神鹰、长远锂科4家公司2022年净利润翻番。

“资本市场可以进一步通过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和监管优化来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并购重组能够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我国经济布局。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应该积极开展具有协同效应的市场化并购重组,优化自身配置,提升企业价值,推动市场向好。”广西大学副校长田利辉表示。

中国船舶集团表示,上交所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工具优势,在股票IPO、债券、上市公司专业化整合、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面,向中国船舶集团及下属公司提供专业服务,有效助力了中国船舶集团用好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中船特气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集团重组后首家在科创板公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中国船舶集团在上交所申报并成功注册400亿元公司债批文,进一步丰富了集团的融资工具。中国船舶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在上交所举行集体业绩说明会,促进市场认同船舶军工央企的内在价值。集团积极推进中船科技等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有效促进了集团专业化整合。(经济日报记者 彭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科创板 上交所 央企 资本市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07 国子软件 872953 10.5
  • 08-07 信宇人 688573 23.68
  • 08-07 乖宝宠物 301498 39.99
  • 08-04 广钢气体 688548 9.87
  • 08-04 德福科技 301511 2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