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大厦,从不是因为建得多高就有多好。让建筑更宜居,城市更精美,人民更幸福,才是每一个城市的发展要义。
城,是建筑的诗意凝聚;家,是建筑的幸福表达。宜居的城市,肯定先要有宜居的建筑。无非是土木砖瓦,但又绝不是简单的堆砌拼接。建筑内涵与城市文化的契合点就在一砖一瓦之间,传承与创新并重,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建筑。小到私人的一居一室,大到公共的楼堂馆所,由人创造、被人使用,建筑存在的终极目的还是服务于人,要让生活在其中的人达到幸福的状态。
无数劳动者的汗水筑就了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当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开花、一处处城市配套功能逐步完善,城市越来越宜居,人们的生活也因城市的美丽而变得更加幸福。建筑正是因为有了人的居住生活而成为家,让无数行色匆匆的都市人圆安居梦。
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4座特大城市中,长沙在列。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大城无小事。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是城市工作的发力点和落脚点。时至今日,城市化依然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城市化率才能接近70%,将有3亿左右的农民进城。
可是城市发展与人口、空间、环境之间的矛盾,城市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正迎面而来。任何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要面对诸多问题,也必须翻过道道高坎。
十年后再次翻阅《城市的胜利》这本书,还可以被爱德华·格莱泽教授那些极其富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观点所震撼。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经济学家陆铭教授在《大国大城》一书中,也阐明了自己对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现实问题的观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但一些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记得,陆铭在《大国大城》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越是将历史拉长了看,我越是相信,决定人类发展轨迹的是普遍规律。作为时代文化的缩影,更是历史文脉的物理载体,城市里的建筑备受重视,就如同人们看到吊脚楼就能想到湘西,听说窑洞立即联想到黄土高坡一样。
长沙,这座千年古城,历经烽火洗礼、兴衰更替,2500余年城址未变,依然护佑着一江两岸的人民福祉。如今,长沙正强力推进“在建设宜居幸福城市上走在前、作示范”,正把房价优势转化为城市竞争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和人才聚集优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和高质量发展。
幸福,会不会如约而至?白岩松在一本书中直言:“现在到了一个人们开始关注幸福的时代!”不过,幸福的感觉真的很奇妙,说起来能有千万种,但可以肯定,其中一种必定是建筑赋予的。因为,建筑可以给人感官的享受、内心的安宁、思想的沉淀。
建筑是城市的强劲骨骼,支撑着城市的天际线。宜居是城市的美妙音符,更关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安全与温暖之上,幸福的建筑,不仅让人类有了物质的栖身处,更有了精神上的安居处。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