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刀郎日前发布了新专辑《山歌寥哉》,其中的新歌《罗刹海市》引发热议,并被网友解读成“歌词一口内涵了那英、汪峰、高晓松、杨坤四位娱乐圈明星”。
但是,刀郎是一个歌手,《罗刹海市》毕竟是一首歌,在网络口水之外,来自音乐行业的解读是需要的。日前,乐评人丁太升录制视频对刀郎和歌曲做了点评,红星新闻根据视频整理了他的点评内容,标题为编者所加。
刀郎的《罗刹海市》讽刺了谁?
刀郎前几天出了新专辑,叫《山歌寥哉》,相信有很多人去解读整张专辑,我就说一说专辑中的一首歌,叫《罗刹海市》。看看从这首歌我们能听出些什么?
刀郎通过《2002年的第一场雪》火爆于网络,不同于传统唱片时代的歌手,他不是被包装的,是被自发接受的。
刀郎有一个好嗓子,嗓音高亢而沙哑,他的歌曲旋律易于传唱,歌词质朴又有一些文学功底。刀郎的歌不同于港台流行音乐的精美浮华,跟内地的摇滚乐那种爆裂深刻又不完全相同。可以讲,它完全回归了歌曲本身。广大受众还是非常易于接受这种纯粹从词曲作品出发的歌曲。虽然刀郎也有一些通过编曲来实现音乐上的想法,比如说他对于一些新疆民族音乐元素的使用,但是当他高亢沙哑的嗓音穿透大家的耳膜之际,那大家的耳朵里留下的其实就剩下了歌曲。
但是刀郎的音乐与传统唱片行业所推崇的音乐是不同的,虽然他们在商业属性上是一致的,但是在编曲方式、制作方式等等层面大为不同。在音乐性上,刀郎显然没办法像罗大佑、李宗盛、周杰伦那样,对于华语乐坛的发展,有着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影响。用现在的话说,刀郎的音乐作品其实是有一定的下沉嫌疑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歌手对他的评价不够高。但是刀郎的那种下沉和现在这些网络神曲的下沉又不同,当年他是相较于唱片行业的那些流行音乐来讲,是下沉的。
我很尊重刀郎的音乐作品,对刀郎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做音乐充满敬意。其实从现在来看,刀郎反而很像是从唱片时代走来的人,他没有随波逐流,也没有到处去赚快钱,反而是沉下心来认真打磨自己的专辑作品。比如他最近出的这张《山歌寥哉》,就是一张品质颇为不俗的专辑作品,这个“寥哉”应该是聊斋的谐音。同时也有寂寥孤独的意思,指的是他潜心用山歌,包括民间音乐的形式,寄托了很多个人思想的一张个人专辑。专辑中的作品基本都来源于《聊斋》中的故事,用来写歌,其实有一种天然的便捷——更适合去讽刺,也更适合进行一些深度的思考,说一些平时不便讲出的话。比如这首《罗刹海市》,里面就讲了很多平时不便讲的道理。
《罗刹海市》是《聊斋》里非常经典的一篇,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叫马骥,遭遇风浪飘到了一个国度(罗刹国),那里的人以丑为美,以美为丑,不重视读书,重视好看不好看。长得越好看的,那就越能获得社会地位。长得丑的,也就是用我们的眼光来看,长得漂亮的,那在他们那儿就是社会底层,只能从事非常卑贱的一些职业。
这个故事其实有很多讽刺意味在里边的,所以刀郎这首歌也是具有十足的讽刺意味。你可以理解成,这是刀郎对曾经批评过他的人的一种反击。但是从字面上来看,这首歌更多是刀郎对于娱乐行业的很多抨击。除了一位歌手(指向性)比较清晰之外,其他的并没有过多的指向性。我看了一些所谓的全面解读,但那太牵强附会了。
但对大众而言,大家更喜欢这种过度解读。他们会认为这样解读太过瘾了,认为很解气。他们会认为其中哪几句写了那英,哪几句写了汪峰,哪几句写了杨坤,又有哪几句写了是高晓松。如果真是这样,那当然是过瘾的,只可惜这种理解太牵强。
刀郎当然是在讽刺,是在嘲弄。但是,他讽刺和嘲弄的绝不仅仅是某几位歌手,他不但嘲弄了整个娱乐圈,甚至也嘲弄了更多的人,就像蒲松龄当年写这个《罗刹海市》,绝不仅仅是想写一个很传奇的爽文。这首歌当然可以算是刀郎的一次反击,但如果只当成是刀郎的一次反击,那显然低估了刀郎在创作上的野心。刀郎用了很长时间向世人证明,他绝不仅仅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歌手,他也并不是只能写出几首流行歌,他有更深刻的表达,有更持续的创作力。
刀郎是一个很优秀的歌手。但是我反对神话刀郎,这些年在网上有这个趋势,甚至认为他是一个不世出的音乐天才。我认为这种论调有些过了。刀郎有十分辉煌的过去,也保持了深刻旺盛的创作力。但是网友们显然是有些太喜欢造神了,完全没必要,不仅刀郎没必要被封神,其他任何歌手也都没有被封神的必要。
对于很多网友而言,刀郎这首《罗刹海市》的确满足了他们很多猎奇的心理。但这首歌还是更应该回归于他的这张专辑,与专辑中的其他作品一起完成一种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艺术表达。这个也是我一直强调的,歌手还是应该回归于作品,通过完整的作品表达自己更为完整的艺术观念。从这一点来看,刀郎做得非常好。(根据音乐人丁太升视频点评内容整理)
编辑 苏静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