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自从村里的老房子变成了“文化客厅”,高桥镇西新村的村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文化新空间为乡村生活带来的变化。
“西新文化客厅”,由高桥镇文化服务中心和西新村联手,为村民量身定制。60平方米的空间内,展示着高桥镇的“上海绒绣”等非遗项目,也配备了各种设施设备,同时配送各类文化活动,让村民能够在自己的“文化客厅”感受文化魅力。
两大品牌项目启动
据悉,“西新文化客厅”启用时,“乡村民间美食坊”与“非遗传习基地” 两大文化品牌项目也同步启动。在文化客厅,村民们纷纷亮出拿手绝活,做草头干饺、松饼、塌饼等,大家一起动手、一起聊天,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热气腾腾、新鲜出炉的本地美食还送给了当地的高龄老人、环卫工人一起品尝,让美食文化与邻里关爱在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和情感沉淀中形成共鸣。而这也是“乡村民间美食坊”项目的意义所在:让更多人通过这个平台,重温这些特色美食,探寻它们值得被珍惜的老味道。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绒绣和市级非遗项目高桥松饼,是高桥当地老百姓熟悉喜爱的特色非遗文化项目。“非遗传习基地”,让西新村村民不仅能够在文化客厅欣赏非遗的魅力,还能亲自动手参与制作。不久前的糕点技艺体验活动,就带着村民们做了薄脆。“以前体验过做高桥松饼,今天又尝试了做薄脆,果然,能传下来的都是经典。”参与制作的村民说道。而品尝的村民们更是眉开眼笑,纷纷夸赞“又香又脆”。
高桥镇文化服务中心介绍,“文化客厅”建立后,会围绕两大品牌项目定期开展活动,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层的村民参与进来,感受民间美食手作活动和非遗文化的乐趣。
“送”文化、“育”文化
为了让“文化客厅”活动更加丰富,高桥镇文化服务中心还会不定期选送各类文化活动。不久前的“沪剧折子戏进西新村”活动,让村民们欣赏到了一系列经典的沪剧折子戏选段。演员们精湛的演技、熟练的唱腔博得村民们满堂喝彩,现场掌声欢笑声不断。
提振乡村“软实力”,既要“送”文化,还要“育”文化,以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乡村文明建设的鲜活载体,让村民从文化的“看客”转变成文化“主角”。例如,“缤纷文化进乡村 百姓舞台欢乐多”群众文化团队展演活动,邀请了高桥镇文体协会的10多个群文团队为西新村及周边百姓送上了形式多样的群文节目。
《幸福不忘共产党》《唱支山歌给党听》《我和我的祖国》……一首首红色赞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党爱国情怀,也为高桥镇的建设凝聚力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自我教育,让村民的精神粮仓“富起来”。
据介绍,高桥镇文化服务中心在服务乡村文化提质的过程中,挖掘整理了一批文艺传承队伍,提升文艺原创力的同时,将逐步开设戏曲、舞蹈、健身操、非遗传承等文化公益课堂,鼓励村居文化队伍常态化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以文化为支点撬动乡村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文化繁荣。
高桥镇表示,以“西新文化客厅”为代表,高桥镇不仅要建好文化客厅,还要用好文化客厅,不断推进“乡村+文化”“乡村+非遗”等融合发展模式,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弘扬村域特色文化,实现和美和睦和谐的文明之美。
责任编辑 杨林雨
文字 章磊
图片来源 高桥镇供
来源 浦东发布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