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书香 见心文房

一室书香 见心文房
2023年07月13日 15:36 北京晚报

  夕夕

  文人的书房雅称“文房”,三尺书桌,一方天地,把身体和气魄融于斯,思索、沉淀、传承、创新于斯,将他的精神宇宙世代延续。

  要了解文人,了解其背后的精神所在,最直观的方法就是,从陈设之器、案头朝夕相对之物,看见主人的格调和精神。这些器物或效法古物,或取意自然,充满了“雅韵”与“趣味”。文人心中的山水清泉、修齐治平皆藏于其中。

  咫尺书房,俯仰天地。径寸雅物,陶冶性灵。文以载道,器可赏心。

  文房四宝狭义的讲就是人们熟知的“笔、墨、纸、砚”,是书写绘画的必要文具,“四宝”的说法据考最早始于南北朝。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宝谱》,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四宝”是有特指的,比如南唐的文房四宝是指诸葛笔、李廷圭墨、澄心堂纸、龙尾砚。而到了宋代,经典虽然依旧,四宝也逐渐被新产品更迭取代。而作为寄托文人趣味的书房,岂止有“四宝”,笔洗、笔架、水滴、砚屏、镇纸、印章、印泥……无一不是主人的苛选,成为装点书房,把玩于案头的赏心之物。

  宋人的雅韵冠古绝今,对文房雅器的追求可谓痴迷,这种追求构建出的氛围,和其中流露出的审美趣味成为艺术经典。明清书家对器物的使用更是细腻传神,书房里饮茶研墨,试笔乱书,笔端风流,一笔一画一刹那,都堪称绝唱。

  远离俗世喧嚣、陶冶风雅情趣,于日常中沉思静悟安顿心灵。以微物印证大道,以小意境象征大天地,正是古代文房的独特魅力。

  好墨金不换

  文人相聚,时常以文房之物为礼,偶然,也会因文房而生嫌隙。在《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士大夫》一书中就记载了宋四家之一的蔡襄与墨的故事,他为何从一个讲原则的人变得不讲原则呢?

  某天蔡襄得到一块好墨,他立刻告诉了好友唐询。唐询是资深的文房专家,也想要这块墨,便拿了一块同样上好的墨,再附带一方大砚台和一个花盆,托人送给蔡襄换那块好墨。蔡襄得到这些物品后,马上给唐询回了一封信,他既不想将唐询的物品还给唐询,又不愿交换出自己的好墨。于是就有了蔡襄春风得意、大意快哉的《大研帖》。

  蔡襄学习“二王”、虞世南、颜真卿。《大研帖》颜真卿味颇浓,兼参褚遂良笔意,浑厚端庄,淳淡婉美,看到此帖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构字收放合度,得心应手,极尽自然,行文如行云流水,尽现妍丽遒劲之态。

  执着追砚

  在文人信札中,还有一些故事讲述着他们对文房的挚爱与执着。米芾向苏轼讨要紫金砚的典故有他们的尺牍为证,即米芾的《乡石帖》和《紫金研帖》。《乡石帖》中说:“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来用此石矣!”从中可以看出,米芾得此砚异常兴奋的心情。后此砚被也极爱名砚的苏轼借走,本就病重的苏轼不久离世,嘱咐其子要将米芾的紫金砚陪葬。米芾听说此事赶紧找苏轼寻回此砚,写下随笔,即有名的《紫金研帖》。从帖中看到米芾爱砚的真心,同时对苏轼这位好友又是如此敬重。

  纵情试墨

  明清时期,文房四宝的制作发展达到了顶峰,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体系和时代风格。笔墨纸砚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成为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于一体的艺术品。一块石砚,一盒黑墨,一方宣纸,一管毛笔,写出了文人悠远的情愫和精神气韵,成为他们寄托情感、隐喻仕途的方式。

  欧阳修论书有:“苏子美(即苏舜钦)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董其昌的《试墨帖》就是这一人生乐事的体现,作者即景一挥而就,行云流水、洒脱自如,从行笔中就能体会到得到好墨时的愉悦心情。

  董其昌的草书《试墨帖》,也叫《罗汉赞书卷试笔帖》,线条跌宕生动,全篇充满了诗性的品格,虽仅47个字,却从山房会友、雨窗试茶、磨墨挥毫中,透出文雅的闲情。

  砚山之恋

  随着笔、墨、纸、砚漫长的发展过程,与之相关的具有辅助功能的文房器具陆续出现,并逐渐被视为不可或缺之物。

  在文房雅器中有一项砚山在宋代备受米芾青睐。砚山就是山形的砚台,依据石头的天然形状,中凿为砚,刻石为山,砚附于山,故称“砚山”。砚山实为供欣赏的假山盆景与供实用的磨墨砚台的共生。中国文化中,对自然山水的欣赏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当不能亲身至于山中时,文人们便以各种方法,将一片缩小的山水引来身际。砚山的出现,正反映了这种对案头山水的喜好。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说:“砚山始自米南宫,以南唐宝石为之,图载《辍耕录》,后即效之,不知此石存否?”把米芾视为砚山的发明者,但见于文献记载的此种砚山风气,应始于南唐。在中国文房史上名声最显的两座砚山,均出自南唐宫廷。两座砚山,其一被后世称为海岳庵砚山,另外一座被称为宝晋斋砚山,均曾被米芾收藏。

  米芾对宝晋斋砚山非常喜欢,怕文字不能尽显其美,更以工笔描摹了砚山全图,篆书题款:“宝晋斋研山图。不假雕饰,浑然天成。”并用隶书标明:“华盖峰,月岩,方坛,翠峦,玉笋,上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于其间,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小许在池内,经旬不竭。”从此,宝晋斋砚山的美,以文字和图画的双重姿态,流转世间。

  “一片安放着心中所好的案头,便是一片令人安然又自得其乐的所在。”这或许就是作为现代中国人的文人情结。

  无关空间大小,在独立的书桌或办公桌的一角,摆上自己喜欢的物件、照片,或者一段触动内心的文字,再插一枝花或者绿叶,引自然入案头。不管是用键盘还是毛笔,借由这片“心头好”,让心有所属,寄托于物,自有一种生活态度或情趣在其中。

  正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瓶花落砚香——明清文房雅器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的“赓续文脉——中国文房艺术展”,带我们走进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和恬静风雅的艺术趣味,领略古代传统技艺及工匠精神。

  《试墨帖》

  明•董其昌

  释文:癸卯三月,在苏之云隐山房,雨窗无事,范尔富、王伯明、赵满生同过访。试虎丘茶,磨高丽墨,并试笔乱书,都无伦次。董其昌。

  《大研帖》

  宋•蔡襄

  释文:襄启:大研盈尺,风韵异 常,斋 中 之华,繇是而至。花盆亦佳品,感荷厚意。以珪易邽,若用商於六里则可,真则赵璧难舍,尚未决之,更须面议也。襄上,彦猷足下。廿一日,甲辰闰月。

  胡开文五老图墨

  清

  一套五锭,式样各不相同。此墨将北宋“睢阳五老”形象与诗词一同融入其中,分别为“山阴杜岐公”“太原王渔”“始平冯平”“沛国朱贯”“云中毕世长”。盛于黑漆盒中,盒面描金隶书“五老图墨”。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百福天来端砚  清

  《乡石帖》

  宋•米芾

  释文: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来用此石矣。元章。

  《紫金研帖》

  宋•米芾

  释文:苏子瞻携吾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三酸图干黄印章

  明

  寿山石质。此印章随石就势浅浮雕风景人物图。图为《三酸图》,苏东坡、佛印与黄庭坚三人,围绕在一醋缸前,各自品尝,却尝出了不同味道的故事。印文为“清风明月系吾客,江树青山合有诗”。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白釉福寿包袱形水盂

  清

  乾隆北京艺术博物馆藏

  《研山铭》

  宋•米芾

  释 文:研 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文人 文房 苏轼 米芾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7 威迈斯 688612 --
  • 07-17 君逸数码 301172 --
  • 07-17 舜禹股份 301519 --
  • 07-17 盛邦安全 688651 --
  • 07-13 光格科技 688450 53.09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