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开幕

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开幕
2023年07月12日 15:15 环球时报

7月12日,第九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开幕。论坛以“构筑现代化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创新与引领”为主题,深入开展商业航天创新技术、产品和项目的深度研讨与交流合作,通过推动构筑现代化商业航天产业体系,推动商业航天发展迈上新高度,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航天智慧、航天力量。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洁在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航天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航天产业发展发生深刻变革。国际上,商业航天蓬勃兴起,引领空间系统超大规模发展、超快速度部署、超低成本建设,进出空间、利用空间、探索空间水平持续提升,商业航天成为全球航天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产融结合不断深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已经由基础制造、产品研发为主,逐步迈向应用牵引、市场主导的新阶段,有力支撑航天强国建设加快推进。

中国航天科工科技委副主任张兆勇则代表航天科工作了题为《应用牵引,创新突破,加快构筑现代化商业航天产业体系》的主旨报告。报告指出,航天科工聚焦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系统实施了一系列商业航天重点任务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持续推进快舟固体运载火箭系列化发展,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实现常态化发射,已圆满完成18次发射任务,成功将34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于2022年发射成功,火箭运载能力进一步提升。面向低轨卫星星座建设需求,牵引形成1吨级以下多型卫星平台和空间载荷产品研发体系。提升卫星低成本快速制造水平,推动卫星生产模式向智能制造转变,武汉卫星生产线正在开展批量化卫星总装集成测试工作。正在开展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论证,旨在通过星地协同、智能网联、云端一体等技术创新,实现分米级分辨率和信息分钟级直达用户;已启动试验验证星研制,年底前将实施发射。面向商业化、定制化的大众应用需求,研制安全可靠卫星通信应用系统、时空信息云服务系统等核心产品,以“航天+”推进卫星技术应用和新业态发展。同时,联合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公司等行业优势资源,发起设立了“卫星即服务产业联盟”“中关村领创商业航天产业联盟”“天基物联网产业联盟”“湖北省商业航天产业联盟”;联合成立了多个创新研发中心,共同积极推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应用服务和产业化发展,建立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若干商业航天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实施,有力推动了商业航天产业持续创新发展。为了进一步助推商业航天产业资源融合和快速发展,本届论坛现场发布了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天目气象探测星座、女娲星座、珞珈二号毫米波SAR遥感应用系统、武汉市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航天星云·卫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5.0)、四维地球遥感云服务平台、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威海一号激光通信载荷项目等9项商业航天重大项目。

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由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总体部打造,卫星轨道低于300公里,充分发挥超低轨距离近、延时低和路损小等优势,打造以“小而精、快而智、多而廉”为差异化特征的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及其应用系统,在实现分米级精准“感”知、分钟级实时“传”输的同时,通过先进星载智能处理、星端直连、星间通信实现空间信息直达用户终端,进而孵化直连用户感、传、算一站式服务的新域新质空间基础设施,建立面向卫星直连大众用户的数字经济新业态。珞珈二号毫米波SAR遥感应用系统由武汉大学和航天科工二院23所联合研制,是国际首个星载Ka频段高分辨率SAR,是大范围、大比例尺遥感数据定期、快速、及时获取的“利器”,可全天时多天候对地面进行观测并获取高分辨率微波影像,服务自然资源调查、水资源监测、灾害预警预报等多个领域。

航天三江行云公司发布武汉市卫星数据应用公共服务平台。该项目立足发展卫星数据应用产业,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建设、开放合作、共享共赢”模式,依托卫星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通导遥卫星数据汇聚、公共行业需求统筹、多源数据融合处理、一站式应用综合服务平台,计划2023年底上线服务,实现卫星数据服务向体系化、智能化转变,形成产业生态圈,做大产业规模,赋能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助力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助推湖北航天产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发布新一代卫星中台——“航天星云·卫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5.0”,强化卫星应用价值创造,打造通导遥、天空地一体化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平台历时五年发展到5.0版本,实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业务轻量化、协同化、社会化发展,大幅降低业务活动的专业门槛,推动业务活动“一键化”,支持服务按需供给,为政府、行业、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卫星资源数据要素服务。航天科工二院25所发布的威海一号激光通信载荷项目,具有高精度瞄准捕获跟踪、海洋大气湍流修正等技术优势,创造性地架起星间、星地高速激光传输“桥梁”,并通过多颗卫星的激光“接力”,实现了大容量海洋遥感数据、渔船检测数据的实时回传,为我国海洋经济建设、海洋信息获取提供有力支持。

据了解,本届论坛邀请了来自我国和14个国家的航天机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团体和投融资领域的700余位领导和专家参加,设置了16场专业论坛和专题活动,共同研讨和推动商业航天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各类相关要素协调融合发展,支撑构筑现代化商业航天产业体系,推动商业航天加快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环球时报 报道 记者 樊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7 盛邦安全 688651 --
  • 07-17 威迈斯 688612 --
  • 07-17 君逸数码 301172 --
  • 07-17 舜禹股份 301519 --
  • 07-13 光格科技 688450 53.09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