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6月30日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6月30日
2023年06月30日 08:11 中国金融信息网

转自:新华财经

2023年一季度,在积压需求释放及前期政策效果显现等因素推动下,房地产市场活跃度上升,但进入二季度,回暖态势未能延续。专家指出,为保持房地产市场恢复势头,更多增量政策举措或酝酿出台。需求端政策方面,或继续把降低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放在首位,核心一二线城市政策有望合理优化。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A股IPO募资额超2100亿元,总计由50家保荐机构承销保荐。承销额排名前五位的券商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64.27%下滑至今年的53.88%。同时,部分中型投行近年来异军突起,跻身行业头部。投行人士表示,行业专业化是投行的发展趋势,头部券商基于自身市场地位、口碑、平台整合能力保持“强者恒强”优势,中小投行突围关键是发掘并持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6月以来A股先扬后抑,市场做多情绪有所承压。站在年中时点,多家私募机构表示,下半年经济基本面向好,市场风险预计较有限。对于下半年的A股投资,“重在结构”成为私募机构的策略“落脚点”。

上海证券报

截至6月28日,今年以来股票基金指数跌幅接近3%,偏股基金指数也跌逾4%。不过,股票型ETF份额却在不断增加,增量已达1919.3亿份,目前总份额接近1.1万亿份。医疗、半导体、酒等存在一定程度低估的领域成为资金热捧对象。

2023年上半年即将结束,为了给投资下半场储备新标的,近一个月来,机构密集调研上市公司,知名基金经理也频频现身。从调研方向来看,计算机软件、通用设备、汽车等行业调研热度居前。近一个月,计算机软件、通用设备行业机构调研次数均超过1000次,此外,汽车、医疗器械、专用设备等行业热度也较高,机构调研次数均超过600次。在业内人士看来,机构调研或为下半年调仓换股做准备。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逐渐走出“破净潮”阴影,净值修复,规模企稳回升。理财公司也在反思与复盘中正视市场变化,重新构建资产组合、思考业务模式。步入下半年,分析人士认为,伴随理财冲量节奏发力,下半年理财市场整体规模有望重回29万亿元水平。不过,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摆在理财公司面前的考题是——如何从净值化管理、资产管理策略、投资者分层等方面发力,稳住规模,应对可能出现的新的市场考验。

证券时报

2023年已近过半,截至6月29日,上半年IPO企业上市数量与去年相当,但融资规模却下滑了30%以上。同时,在全面注册制推行以来,IPO审核通过率约85%,略低于去年同期的88%。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表示,A股市场全面注册制的实施,使得主板上市更具包容性,A股的市场化程度和IPO的审核及发行效率提高,A股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清晰。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存储芯片三大原厂拟在下季拉动DRAM价格上涨。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三大原厂都想要拉合约价,目标涨幅7%~8%。虽然仍有库存以及终端需求未见明显复苏的迹象,但进入拉扯的角力战,至少代表产业落底、复苏有望。业绩预期来看,剔除今年一季度亏损以及评级机构家数不足5家的公司,有8只概念股机构一致预测今年净利润将增长。

A股市场中,16只优质高成长股获10家以上机构评级且机构一致预测未来三年净利增速均超40%,同时机构一致预测今年市盈率处于相对低位。从成长性角度看,国轩高科路德环境米奥会展等个股机构一致预测未来三年净利增速均值超100%。这些优质高成长股大部分获北上资金持有。其中,迈为股份、国轩高科、科士达国联股份等个股北上资金持股市值均超10亿元;持股变化方面,10股6月以来获北上资金增持,其中科士达、国轩高科、申通快递获增持超亿元;持股比例变化方面,科士达和金盘科技2只个股获增持超1%。

证券日报

端午节后6月25日以来,央行逆回购操作保持较大投放力度,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中的措辞也由前期的“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转变为“为维护半年末流动性平稳”。6月25日至6月28日,央行逆回购操作规模分别为1960亿元、2440亿元、2190亿元、2140亿元,对冲到期量后分别实现净投放1520亿元、1550亿元、370亿元、690亿元。总体来看,在截止到6月29日的5个交易日里,央行累计实现净投放6060亿元。

截至6月29日,今年上半年公募市场新成立601只基金产品,合计募集规模为5167.14亿元。整体看,新基金发行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一日售罄”的新基金产品多达60只。这些爆款基金产品大多是指数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另外,以投资门槛低、高分红为主要优势的REITs产品在发行当日均被抢购一空。但也有部分新基金发行艰难。2023年上半年,全市场共有172只基金宣布延期结束募集,更有6只基金产品宣布募集失败。

国内原奶价格今年已经跌破4元/公斤,在成本端压力下,奶牛养殖企业正面临严峻考验。近日走访北方多地牧场获悉,上游原奶过剩、原奶供需失衡、消费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导致原奶价格持续下跌。由于奶价下跌,中小牧场承压,大型奶牛养殖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据上市乳企财报,现代牧业、优然牧业、澳亚集团等乳企2022年虽然收入保持增长,但净利润却集体大幅下滑。

编辑:林郑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股 投行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03 昊帆生物 301393 67.68
  • 07-03 赛维时代 301381 20.45
  • 07-03 信音电子 301329 21
  • 06-30 誉辰智能 688638 83.9
  • 06-30 智迪科技 301503 31.59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